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35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他多次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这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他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意味深长,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实质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存亡绝续的问题,即文化认同的问题。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回答“我们是谁?”从个体的角度而言,问题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应该做什么?”从族群和群体的角度而言,问题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应该做什么?” 人类的生命包括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物质生命是精神生命的基础,精神生命为物质生命提供目的、意义和价值。人类生命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超越自然的,具有超出动物性的内容与价值。人类的生命超越动物的自然求生、繁衍之上,有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有着对超出有限性,达到无限性存在的信仰。精神生命本质上就是文化。人类有人类的文化生命,民族有民族的文化生命,个体作为人类民族的一个成员必然承继人类、民族的文化生命,而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任何个人的生命都不可能离开他的民族的文化生命而独立存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就有不同的文化自我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物的认可和接受,其根本上是对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的普遍认同。 美国著名文化学者亨廷顿指出,“人民和民族正试图回答人类可能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是谁?他们用人类曾经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传统方式来回答它,即提到对于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也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最持久、最重要的基础。在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其作用反而更加凸显。 在全球化时代和文化多元主义的背景下,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加剧,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中国人之为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心灵及其心灵复制的母版,有自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文化激进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存在“去中国化”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去中国化”:“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又一场民族的历史悲剧,陷入一个又一个民族灾难。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许多关于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观点,特别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 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内部是价值观及其凝聚力、向心力,在民族之间就是影响力、吸引力和同化力,也就是文化软实力。关于软实力,按照其首倡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主要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在约瑟夫·奈看来,软实力是国际关系领域中,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以吸引为手段、以同化为目的的影响力。软实力可以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软实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发挥影响,产生吸引,最后实现逐步同化的过程。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上下五千年,风云多变幻,多少内忧外患,多少朝代更替,但中华文明不断,中华文化不坠,中华民族不亡,堪称世界文明奇迹。曾到中国讲学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从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维持了下来。中国人的某些无与伦比的优秀道德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生活最最迫切需要的。在中国人所有的道德品质中,我最欣赏的是他们平和的气质。”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新时代,更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离开高度的文化认同,就没有基本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日益深入而全面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面对当前的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同时,物化主义、消费主义、娱乐至上、极端个人主义也时时侵蚀我们的心灵,戕害我们的社会,危害我们的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温情与敬意”,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者:蔡利民,系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图书宣传不能为提高发行量而作庸俗曲解
- 下一篇:深入真实生活的综艺节目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