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斗图”有时挺烦人的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25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平时都是大班上课,近两年我所建的教学班级群基本都在200人左右。我发现,有的群平时闷不作声,死气沉沉,而有的群始终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在活跃的群里,总有一些学生喜欢“斗图”——每当我问了个问题,有些人什么话都不说,上来就发一连串的“表情包”。有时候,早上起床后打开手机查看群消息,有几个学生夜里很晚了还在那里“斗图”,几十张表情包在群里刷屏。 说实话,我并不经常使用“表情包”,但也不排斥“表情包”。我比较反感的是,在我发通知的时候,有人会跟着回复好多张表情包。要知道,在这个各种群泛滥的时代,信息过量已然成为负担,很多人对于那些时刻冒出的消息也懒得点开,更何况,还要往上翻开几十个表情包再去查找文字通知,让人感觉很是麻烦。所以,对于比较活跃的群,我在发文字通知之前索性禁言,而一旦解除禁言,不一会儿还是要经受“表情包”的连番轰炸。 记得很多年前,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有个学生在短信里问我:“老师,你发的短信给人的感觉太严肃了,怎么不用一些语气词呢?”我知道,那些语气词指的是“哈哈”“呵呵”“嗯嗯”“啊”“咯”之类的。其实,每个人平时的表达习惯不一样,单纯的文字交流是没有表情的,很容易被信息接收者误解。在互联网时代的早期,网上聊天基本也都以文字为主,其弊端就是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当时网上流行的图片只是属于边缘的“亚文化”,因为图片过大,聊天软件发送起来也并不方便,并不被人经常使用。 如今,表情包的直接特征就是小巧,方便处理,进而一跃成为“主流文化”,以至于到处都是流行的各种表情包。必须承认,对文字而言,表情包起到了很好的补充甚或“润滑剂”的作用。和陌生人初次问候,感觉没什么话说,发几个表情图片,可以缓和一下尴尬局面,话题便会自然而然收场;在群里和不同意见的人讨论,避免争得不愉快而关系紧张、面红耳赤,最后发个笑脸或是拱手的表情,足以中和一下“火药味”浓厚的气氛;一个“谢谢老板”的鞠躬作揖,也是对发红包的人表示真诚的感谢…… 2015年被《牛津词典》评为年度词汇的“笑中带泪”(笑cry)的表情符号,可谓全球最常用的一种,当年分别在英国和美国的所有表情符号中占到了20%和17%,被解释为“代表了享乐主义和抑郁症在一代人身上的撕裂、几近饱和的大众娱乐和壮观的杀戮间的撕裂——一个精神分裂的世纪”。无疑,这些表情拓展了用文字表情达意的新天地,传达出更为复杂的深意,比干巴巴的文字更能达成形象、直观的效果。 当然,表情包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其拥趸。一个小小的表情不仅有社交功能,也自有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是因为表情包的使用体现出了广泛、便捷、高效和互动的价值,它也被发掘出了文化传播和道德宣传的功能。但是,我认为,表情包虽然好用,个人使用者也要掌握分寸,适当分清场合和对象,即使是网络化的场域也有公共和私下之分。在公共群里,“一言不合就斗图”,旁若无人地刷屏、霸屏,更多不过是自己百无聊赖罢了,甚至让人反感。 胡波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评论:透过“网红”光环,重新发现城市
- 下一篇:明星“阴阳合同”乱象引监管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