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35 成都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作为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成都也留下大量承载天府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这些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成都陆续公布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将包括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灯光球场、钟家大瓦房、白药厂旧址等在内的大量历史建筑收入其中。 保护有了,怎么让这些建筑真正活起来,就成了成都下一阶段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近期,记者走访了大批入选名录的历史建筑,通过实地探访,了解那些成功活起来的建筑都经历了怎样的过往。 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常能遇到风格与现代时尚迥异的历史建筑。它们中有近代的工业遗产,有洋务运动时期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有承载历史记忆的名人故居……可以说,这些经历沧桑巨变的建筑承载了成都发展的历史记忆。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早过耄耋之年的建筑丝毫没有衰朽、败落的样子——古典的风格中透出现代的张力,褪色的颜料掩盖不了它们勃勃的生机;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出入其中,面向未来的新产业也在这里茁壮成长。 历史建筑能“活”起来,得益于成都科学的规划和灵活的机制,面对不同历史建筑的不同特点,各负责机构从实际出发,在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由此,老机车厂的球场,变为附近居民的活动中心,历史久远的老屋,成为乡村旅游的著名景点,占地面积不小的兵工厂,如今也成为培育文创产业的优秀基地…… 而这些建筑“活”起来的故事,也为激活中华大地上更多富有历史底蕴的历史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直“活”着的灯光球场 科学规划 保持实用 老建筑永葆青春活力 “走嘛,到灯光球场去打羽毛球。”随着二仙桥居民李铭大爷的一声招呼,好几位邻居都拿上球拍走出门来。记者随着他们来到二仙桥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只见旧式的球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居民,一些在跳舞,一些在场边的石凳上下象棋,还有一些正绕着球场散步聊天…… 二仙桥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的灯光球场就是入选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灯光球场。在专家的眼中,这球场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产业工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见证了成都乃至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进程,是工业文明的重要遗存,也是成都近代工业建筑艺术发展与审美倾向的历史标本。 而在周围的居民看来,球场从诞生之初就是附近的活动中心,“机车车辆厂还在时,大家就在这里开会、看电影,举办运动会,机车车辆厂搬走后,这里的篮球场、棋牌室、图书室等场地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娱乐。”机车车辆厂老员工旷永江说,“现在很多重要的活动也会在这里举行,比如央视《星光大道》节目的海选。” 事实上,这正是灯光球场作为历史建筑的特别之处,自1979年投入使用以来,球场就一直“活”着,即使修建它的工厂搬走,它依然在周围居民的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仙桥街道工作人员苟琳介绍,灯光球场能一直保持生命力,与相关部门的科学规划密不可分,“首先,我们对球场的定位准确,将球场定位为二仙桥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这样虽然使用球场的主要人群变了,但球场的主要功能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其次,我们非常注重球场的保护,发现球场有损坏,就及时进行修复,并始终保持球场的原貌。”苟琳还说,街道在利用球场举办活动时也非常注重居民的需求,“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球场的人气。” 同样始终保持活力的历史建筑还有川大的化学馆、数理馆,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主楼,同时也包括双流的彭镇老面坊。据了解,两所高校的教学楼至今仍承担着教学的任务,而彭镇老面坊至今仍是最受周围居民喜爱的面坊。 对此,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表示,建筑不能脱离人的使用而存在,如果能在保持原建筑工艺、材料的基础上维持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不仅能更好地对建筑进行保护,也更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乡村旅游带活钟家大瓦房 老建筑+旅游 找到施力点 老建筑重焕生机 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二村,钟家大瓦房已经成为村里的一个地标。“因为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很多游客都慕名前来。游客多了,乡村旅游也就搞起来了,附近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提高。”钟家后裔钟永其说,一个月前,这里刚举行完一场盛大的“坝坝宴”,钟家子孙、邻里乡亲以及来自各地的游客都在此大快朵颐。 一直以来,钟家都有清明节祭祀的传统,近几年来,家族祭祀活动更是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的聚会。钟永其介绍,每年的清明节,他们都会将老房子的祠堂打扫一番,在门外挂上灯笼,点燃天井里的香炉,迎接归来祭祖的同宗。同时,他们也邀请邻里乡亲和游客一起品尝颇具柏合特色的美食,“中午十二点一到,坝坝宴准时开席,饭后还有评书、相声、舞蹈等表演。钟家同宗在这样的盛宴中表达对祖先的追忆,乡亲和外地游客也能从中体验到钟家文化和精神。” 乡村旅游带活了钟家大瓦房,城市微旅游则让鹤鸣茶社等位于市中心的历史建筑展现出更大的活力。在青羊小伙袁辰恺的带领下,近三年来已有超过500人在成都进行了深度微旅游,而鹤鸣茶社正是袁辰恺规划线路的重要一环,“游客们会在这里喝茶,体验最有味道的成都,同时听我讲述这里的历史、发生的故事,体验这里的文化。”袁辰恺说。 在刘洪看来,通过旅游线路将老建筑串联起来的方式,能增加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与老建筑及相关历史文物的互动,也更能让游客了解到老建筑和历史文物的底蕴和价值。“这种方式能更深刻地让人记住以前的人住的是什么房子,用的是什么器具,穿的是什么衣服,写的是什么字。” 刘洪还说,老建筑和历史文物所蕴含的设计打造理念、使用的材料、所用的工艺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人们也只有亲眼看到了才能更加体会到其中的价值。他同时表示,将老建筑和历史文物这样的有形文化资源与民间节庆、市井艺术等无形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为老建筑旅游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昔日“白药厂”成文创摇篮 文创赋予新价值 历史建筑迎来新“春天” 目前,成都正努力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文创产业的发展,也给历史老建筑的保护利用带来新的契机。记者了解到,成都不少老旧厂房正如雨后春笋般地“长”出时髦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艺术影院,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一些历史建筑甚至成功对接高端项目资源,成为新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园区。 位于高攀路的成都昔日“兵工厂”白药厂就摇身一变,成为文创摇篮:“涌莲”“且慢造物”等51家文创企业的进驻,让这里成为了一座聚集陶艺、园艺、创意手工等行业的文创园区。几十年前传统的青砖房被改造成了文艺小店,曾经斑驳的木质窗框被漆上了新的色彩,做到既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又提升“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整体形象。 如今,“修旧如旧”在高攀路26号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从外表看,它还是一栋栋老厂房,但内部的结构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把所有能用的材料都用起来了,还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行走在今天的白药厂,在满眼的藤蔓绿植下,依稀可见不同年代的影子。目前园区文创业态涵盖文化创意、体育健身、文旅文博、规划设计、影视创作、餐饮娱乐、艺术培训、商务沙龙八大门类51家文创企业,集聚创业人员500余人,初步构建起军地融合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刘洪说,将老厂房、老建筑打造成文创园区的理念很值得推广。老厂房、老建筑承载着祖先奋斗的历史和故事,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老建筑发展文创产业,对于成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有着积极意义。“但是整体而言,现有的大量老建筑、老作坊、老街区在发展文创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的弱点,以至于一些小的文创产业发展不起来,希望未来相关部门能制定更完善的政策,让文化部门更多地参与到老旧建筑的再利用中来,相信这对文创产业的发展和老建筑的保护利用都将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白洋 祝箫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评论:为城市道路改名也得讲文化传统
- 下一篇:不要在短视频的浮华中“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