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做学问 不需要做生意的机巧


    文/弓难张
    人一开始都是懵懂无知的,智商可能有先天的高低,接受事物有快慢区别,但知识都是从零开始。学听学看学说,慢慢地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很少到知识面宽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长大后人们以懂为荣,以聪明为能事,以不知不会为可耻。面对自己的未知领域、未知之事,承认无知不会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我们的脑海习惯了好为人师,或者直白自己的无知就等于打脸,慢慢就羞于“无知”了。
    
    求知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细想想,我们有多长时间没翻过辞海,没动过书架上长期处于睡眠状态的原典了。
    我们已习惯了不予深究,或者不懂装懂。看见一个不认识的字,要猜它的读音,而不知道去查字典;面对陌生知识,我们已经忘记了去学习第一手资料而习惯了网上搜,习惯了复制粘贴,或者从电影、电视剧里知道了某些“历史知识”,就堂而皇之地传导给别人从而误人子弟。
    究其原因,恐怕就是我们想传达给外界一个信息:我是聪敏之人,什么都会。
    什么叫聪敏?知道得多懂得多,什么东西一点就透,学的又快又省心再加反应机敏,这人就是聪敏吧。
    
    我们习惯了不予深究,或者不懂装懂(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来看看一位老师对他学生的评价:“你不停地显出你什么都懂;参加讨论,不懂的事,你也常常不懂装懂,胡说一通。上课,你原著不读,必读书不买,看一些网上第三手的书评、简介,就敢宣称:书读完,懂了。就敢狂加评论。你有种种理由认为你是对的,所以,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宣称,你懂了,你比同学教授都懂得快。你有你的机巧。但你的读书“机巧”我完全不看好,那是做生意的机巧,不是做学问的技术。”
    这是最近网上盛传的一封公开信里提到的,一位美国教授给她的中国留学生弟子下的评语。
    “懂得快、反应机敏”这些聪敏的关键元素都具备的学生,却没得到老师的认可,也没有得到学校认可,最后被美国的大学开除了。
    这位老师沉痛地对她的中国学生说:这是你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
    
    聪明误,羞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资料图 图源网络)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号称希腊“三贤”之一。这位聪慧过人的先贤却说,“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由苏格拉底这句话我们就发现了留学生的失败之源:聪明误,羞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这首先是个做人的问题。认真对待你所要面对的一切,如同你的影子,你敷衍他他也反过来敷衍你,而且是无声的;
    其次是求知的问题。这位教授的话直白透亮,做学问不需要做生意的机巧。
    正如这位教授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话,“在做学问上,凡你能说的,你说清楚;凡你不能说清楚的,留给沉默。”
    求学不是社交应酬,不是要做明星出名求高额出场费。求学做学问是要坐冷板凳的,要坐得住,还要坚持住。
    
    做学问不需要做生意的机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先哲孔子早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很简单的事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一说一。
    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已忘记了小时候常背诵的经典。学习或工作中不懂装懂得过且过,或者蜻蜓点水不求甚解,要面子重外表,却忽视里子造成腹中空空,面对无知羞于沉默又不甘于静心努力,缺陷长期积累,日久必酿悲剧。
    认清自我,勇于承认“我的无知”,求学之道始于无知,从“知道我的无知”蜕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