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物志》 学识人知人之道(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57 大道知行 newdu 参加讨论
对于领袖人物,《人物志》则认为不需要事必躬亲,重要的是“总达众材”,使“十二材各得其人也”。并且还要不偏不倚,不能只重用某一方面的人才:“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用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人物志》启示我们,人才类型多种多样,选人用人时要善于发现和使用各种类型的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这就必然要求在人才选用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气量放宽,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不分地域,无论亲疏,不凭感情,不先入为主,对待人才一视同仁,开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世无遗才、野无遗贤的生动局面。 禀气阴阳而流业有别(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材不同量而任政各异 《人物志》非常辩证地看到每个人既有所长,又有所短,比如:“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由此出发,《人物志》认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比如,“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宜“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立法之能,法家之材”,宜“司寇之任,为国则公正之政”;“计策之能,术家之材”,宜“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强调“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 《人物志》启示我们,同样都是人才,但其秉性能力往往不同,需要的舞台也就不同,必须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这是深入挖掘人才潜能,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才工作热情,最大化发挥人才效能的重要前提。 人尽其才首先要“岗得其人”,其次还需要“人适其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清楚人才的能力、专长、水平,还要清楚他们的个性心理、气质禀赋、品质情怀、境界格局等等,真正做到既“知人之短、知人之长”,又“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 材不同量而任政各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八观七缪而审辨不易 在考察人才的具体方法上,《人物志》专辟一章《八观》,提出观察人才的八种方法:“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同时,《人物志》还以《七缪》专章论述了考察人才时容易产生的其中谬误:“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小大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人物志》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了审辨人才不易,启示我们必须全面、历史、系统地考察人才,要避免“以情鉴察”带来的种种错误。 要经常、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人才,多角度观察他们。观察其对重大问题的思考以看其见识见解,观察他们对周围人的感情以看其禀性情怀,观察他们对名利的态度以看其境界格局,观察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以看其道德品质,观察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看其综合素质。要通过不同侧面的观察为人才全面“画像”,从而提升知人识人用人水平。 “明镜可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古代典籍关于人才辨察选用的思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智慧,吸收与借鉴传统识人用人之道的理论精华,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转自丨“大道知行”(微信ID:dadapzhixing)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读古人10大闲书 享人间无尽清福
- 下一篇:古训:所谓善良 其实就是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