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中国古人的“疯狂动物城”(2)


    二:奇珍异兽同名不同物
    在汉代,人们记载过一种神奇的野兽,叫貘。这种动物在《尔雅》、《上林赋》中都出现过。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解释说:貘长得像熊,体色黄黑相间,蜀地深处有出产。
    魏晋的郭璞更是进一步解释:长得像熊,但是头小一点,小短腿,黑白相间,能吃铜铁和竹节。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大家肯定已经能够知道,貘指的就是今天的国宝大熊猫了。至于为什么有的说黄黑有的说黑白,只是毛色不同而已。
    吃铜铁这个事情现代也发生过。国外某个动物园弄到一只熊猫之后,天天当个宝供着,喂食精饲料。但是熊猫的肠胃长期适应了硬物(竹屑)的刮削,不吃硬物会很难受,所以这只国宝干脆把喂食的铁盆给吃了……
    
    熊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可是到了后来,熊猫越来越少,成了珍惜物种。这种宝贝渐渐只存在于古书之中,很多读书人只知道有一种神奇的野兽叫貘,长得黑白相间。但是,没有人见过,甚至连靠谱的画像都没。
    物以稀为贵,既然没见过又神奇,自然就从学术成了传说,进而成了神话。本来只是说这玩意能吃铜铁,慢慢地就讹传成这个玩意不得了,只吃铜铁。
    这个传说传到了日本,岛国居民又利用他们特有的病态恐怖审美,将黑白这个外形属性和梦境联系起来,说貘这种动物,什么都不吃,专门进入人的梦境里面,吃人的梦……
    到了唐朝,再造了汉朝的盛世气象,万国来朝,各国使臣进献自家的土特产到长安城去。其中,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使臣,送了这玩意儿:
    
    马来貘(资料图 图源网络)
    黑白相间!小短腿!像熊吗……嗯,凑合着还是有点像的!于是那帮埋在故纸堆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就是古书记载的食铁兽,汉代上林苑里曾经饲养过的貘啊!
    直到今天,这种长得像猪,鼻子像大象一样可以卷东西吃的动物,还被生物学家称之为马来貘。
    所以,对貘的记载,除了全般照抄古人所谓的身体像熊,能吃铜铁外,还加了诸如鼻子像大象,眼睛像犀牛,尾巴像牛之类的描述。根据这个描述,这东西就是个N不像,于是又传说貘是开天辟地的时候,天神拿边角料造出来的怪物。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患了头疼病,听说这种边角料拼出来的怪物画像能够辟邪,就请人画了一幅画做屏风。他还为此写了一篇《貘屏赞》: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为赞曰:
    邈哉其兽,生于南国。其名曰貘,非铁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剑戟省用,铜铁羡溢。貘当是时,饱食终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铄铁为兵,范铜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兹。何山不尽?何谷不隳?铢铜寸铁,罔有孓遗。悲哉彼貘,无乃馁尔。呜呼!匪貘之悲,惟时之悲!”
    想象力很丰富,认为古代不打仗、不造佛像,所以铜铁多,貘的食物多也就能够生存。到了后事,铜铁都拿去造兵器、造佛像了,貘自然就都饿死了。
    这个观点试图给“貘”的渐渐濒危提出一个解释,而且考虑到了人类滥用自然资源对动物生存的影响,还是有一些前瞻性的。但是,白居易笔下的玩意,早已不是汉代记载中那个憨态可掬的貘了。
    还有些名称,不知道怎么的就换了主人。故事又得从汉代说起:
    汉武帝时期,建章宫后面的栏杆里头窜出来一只怪兽,长得像麋鹿,但是又可以确定不是麋鹿。于是汉武帝请来学术权威东方朔来,问他这是什么动物。
    东方朔先是跟着汉武帝蹭吃蹭喝,随后又是要了各种赏赐,才说:“这叫驺牙,它出现可是祥瑞,说明远方要有敌人向咱们投降了。这玩意儿牙齿是平的,所有牙齿一模一样,所以叫驺牙。”
    果不其然,没多久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就带着十万部众到边境请求归降。
    大家注意这个记载,很明确说了长得像鹿。驺牙和驺虞是一个玩意,很多书上都这么说。司马相如的《封禅文》说:“囿驺虞之珍群,激麋鹿之怪兽。”驺虞也是和麋鹿并称,可见是类似的东西。
    
    囿驺虞之珍群 激麋鹿之怪兽(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到了后世,却突然说:驺虞是一种长得像老虎的动物,体色偏白,尾巴很长,非常仁慈,只吃死掉的肉,不捕猎有生命的东西。
    而且明朝初年,还一本正经的发现过驺虞,搞过好几次公开展览。什么不吃生物之类肯定是传说,但是说明这种动物是存在的。
    明朝后期,没见过驺虞的人,干脆把驺虞画成长尾巴的白虎。
    
    没见过驺虞的人,干脆把驺虞画成长尾巴的白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就长得像虎,尾巴很长,体色偏白这两点而言,雪豹是比较符合古人对驺虞描述的。而雪豹生活在食物匮乏雪山上,确实会时不时吃冻死的动物,所以也不怪古人以讹传讹。
    但是东方朔先生,请您郑重的告诉我,这个动物从哪个角度看比较像麋鹿呢?
    除此之外,还有麒麟。先秦时期,“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也绝笔于获麟,说明确实有麒麟这种生物,只是时间久远,已经不能确定古人说的麒麟到底是啥。
    到了明朝,国威远迈汉唐,就连非洲犄角旮旯的国家都带着土特产到中国来攀亲戚。不知怎么的,当时印度的一个小国竟然从非洲弄了一只长颈鹿送给中国。
    有的说是非洲小国托孟加拉送的,孟加拉干脆借花献佛不提非洲;有的说是孟加拉从非洲买的;有的说是郑和带给孟加拉,让他们送给永乐皇帝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永乐皇帝一看到长颈鹿便说:
    哟!麒麟!
    于是有了这幅明朝人画的《瑞应麒麟图》:
    
    明朝人绘《瑞应麒麟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远古时期中国也有长颈鹿,但是早在炎黄蚩尤争夺中原之前几万年就灭绝了。所以,古人说的麒麟,不太可能真的是长颈鹿。但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直到现在依然将长颈鹿翻译为麒麟。古生物学上,也将已经灭绝的长颈鹿类动物命名为“麟”。
    而对于一些原本常见后来渐渐灭绝了的生物,古人对他们的描述也是越来越神,刚才讲到的讹传熊猫只吃铜铁便是一个例子。而有一种动物被误传的程度,远远超过熊猫,我相信也远远超乎大家的想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