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节亦气 风景清明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8:11:55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值清明。《论语·学而》里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慎终追远”这一文化品格的节日。同时,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的第108天,也就是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此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到程颢“况是清明好天气”,历代文人雅士在这个美丽而深沉的节日里留下无数动人的诗词名篇。 “清明”作为节气之名,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记载。《逸周书·时训》载:“清明之日,桐始华。”《管子·幼官》载:“清明,发禁。”在汉代《淮南子·天文训》中也记载了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之所以后来会演变为传统节日,与寒食节有直接关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一直到宋代,《梦粱录》中仍记载道:“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古时还有寒食禁火、清明生新火的习俗——寒食禁火祭墓,清明新火踏青,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两者在文化内涵上有密切联系,时间上也紧密相连。与清明密切相关的,还有三月三上巳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便是上巳踏青、携酒出游的场景。 一般认为,正是在唐代,清明、寒食、上巳完成了整合,逐渐统一在了一个节日里。元稹《寒食日》中提及“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可见,寒食与清明、上巳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明清之后,寒食与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曹立波在人民网“人民访谈”中提出,清明时节不仅仅是思念故去的人,还有寻求团聚、思念家人的情愫。例如,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羁旅漂泊的游子因为清明将近,也颇得些许安慰。清明期间,人们可以走进陵园悼念故人,祭祀先贤,也可以郊游、插柳,“风乎舞雩,咏而归”,自由选择体验春天的方式。在这场与过去和自然的对话中,人们缅怀生命、拥抱新生。(本报记者孟扬、曹怡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文信箱:“期望”与“期许”
- 下一篇:语文信箱:“堡”的几个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