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中华传世藏书》总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8:11:20 国学网 许嘉璐 参加讨论
一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文化? 现在全世界,包括学术界、政界都越来越关注文化,文化问题成为被激烈讨论的热门话题。原因很简单,因为文化发展问题,既是国家发展中的大问题,也是涉及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大问题。 中国文化在这一个历史关头,要保持、要发展,有这样几点是需要重视的。第一点,要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所谓的文化自觉就是站在历史的高度,观察中华文化所发生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理性地分析现状,作出判断,决定今天的行动。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过去,不能抛弃过去空谈未来和发展。文化自觉的目标,不是排外和守旧,而是让传统和现在结合起来,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二点,要注重文化的层次性。现在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重视文化的寻根和建设。这是好事,但还远远不够,许多地方着眼的还是太表面。雷峰塔倒掉再建一个,也不过是多了一件物质文化。塔只是一个载体,真正需要把握的,是雷峰塔蕴含的那个文化精神。而这一种文化精神的重塑、普及、发扬,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必须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去完成。所以,重视文化遗产,包括典籍、文物等等的再整理、再开发,是很好的开始。 第三点,一定不要拒绝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没有这种交融,文化就会萎缩,会衰亡。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深刻地明白中华文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才能谈交融。明白了“我”是谁,才能想清楚“你”有什么可借鉴的。两者是并行不悖的事情,不能分开做。如果一门心思只单独做其中一件,只会造成狭隘和偏见。 如今中国已迎来一个发展、崛起的时期,也正处于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各文化的冲突都很激烈的时代。中华文化需要有更多的自觉者、继承者和发扬者。通过多元的视角、包容的态度,让优秀的“华魂”和值得借鉴的“西才”更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实现伟大复兴。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仅是这个时代对我们中华民族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他要求并期望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下去,不断吸收外来东西,结合今天的时代特色,创造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不是一般的领导干部所能达到的。他是把共产党当作一个圆心,要画最大的圆,层层的圆。共产党领导着所有的干部、文化人,让中华文化普及到草根。现在是网络时代、量子时代,但中国发展的根还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无论社会建设,还是做学问,就连社会人际关系,都离不开从传统文化里汲取经验和养料。 习近平总书记和张德江、赵洪祝、黄坤明等在浙江任职期间,都很注重抓文化,实施了“文化强省”战略。习总书记在浙江的时候,就曾主持“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为此省委、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每年都有规划,大力支持文化建设。这些年浙江的文化,确实都搞得很好。同样,《中华传世藏书》项目也得到了省里的支持,全省上下,从省领导到省委宣传部,到省新闻出版局、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都很重视。浙江的气魄真让人佩服! 三 我国历代都极重视文化,流传至今的古书数量巨大,内容无比丰富,有着极大的价值。在世界上,中国古代典籍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位于前列。这些价值巨大的古代典籍,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上为保存古籍而编纂的最大丛书,最有名的,莫过于清代乾隆年间以皇家权力集中全国学术精华合力编纂完成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汇集中华文明经典,全书总字数为七亿,由大学士纪昀主编。历史学家认为:长城、大运河和《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在军事、交通、文化上的三大工程。《四库全书》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编书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四库全书》毕竟过于庞大,庞大到需要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才能完整地把它保存下来。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也因为它的庞大,反而无法很好地满足后代文化人的需要。除此之外,《四库全书》成稿至今已过去了二百多年,又有不少《四库全书》未收却十分重要的典籍被挖掘出来,而《四库全书》之后也有大量新的重要典籍问世。《四库全书》既不太适用,也已不“全”。 故而,如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上,重新精选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用当代人的学术智慧进行细致、严谨的整理,按新式标点和排版,做成一套能面对当代和后代人实际需要,成为现代人与古代先哲对话沟通桥梁的大书,那将是我们馈赠给全人类的一份更有意义的文化厚礼。 《中华传世藏书》的编纂与出版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我们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套书必将对全人类的文化沟通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促进我们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发展。 四 编纂与出版《中华传世藏书》,正好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打下基础,为更深层次地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打造载体,为更全面地与世界其他文化展开交流提供养料。既让传统文化智慧能惠及国人,也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中华传世藏书》的主要特色有三点。 第一,精选常用典籍近七百种,总字数超过两亿字,努力将中华文化精华完备收录。我们通过集合国内最权威的文化学者参与编纂工作,从文化本身的价值出发进行选择、介绍,以达到既全面体现中华文化的内涵,又深入把握文化发展的本质的目的。在这样高水准的全面统筹与严格把关之下,《中华传世藏书》必将赋予所选入的文化经典以新的灵魂与价值。这是一次价值的回归。这些经过了上百年、几千年历史淘洗的经典,在去尽浮华之后,无一不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创造精神和人文魅力。 第二,全书采用简体、横排,所有文字加以标点,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中国古籍向无标点,这给当代的阅读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连一些饱学之士,读古书时也不敢保证不读错句读。《中华传世藏书》的编纂者们,毅然决然,扛起重任,克服了大量困难,终于给全部入选典籍都加上了标点。这是我们对古籍整理的一大贡献。让中外读者读起来方便,是经典传播的前提;尽量为读者着想,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第三,编纂与出版《中华传世藏书》的初衷,是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为时代与社会的持续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渊薮、汩汩不绝的源泉,为新时代我们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通过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魄,将中华文化精华以完美、高雅的形式展现给全世界,必将给世界带来最深沉的震撼。而将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先哲典籍加以汇总,使之成为一个家庭的宝藏,也必定能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让人们自觉地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挚爱、珍惜之情,并进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美好的民族人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对民族、对国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也使得编纂与出版《中华传世藏书》更加意义深远。一套书的传世有赖于文化本身的生命力。我们相信,正因为中华文化传世不朽,故而这一套集合了中华文化经典的丛书,也能长久流传。 《中华传世藏书》,传世的不是书,是中华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在《中华传世藏书》首发仪式暨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