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刘续兵:我经历的文化“两创”这十年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在孔子研究院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除中央、省、市领导外,参加座谈会的共有七位代表,其中学者四人。非常荣幸,我作为学者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并亲历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的全过程;也是由我汇总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纪录——这个讲话,已经被学界称为“曲阜讲话”,其重要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显现出来。
    
      
    
      
    
    
    
     从牌坊是否“描红”说起
    
    
    
    
    
     
    
     2013年11月中旬一个周末的傍晚,我正带着孩子在曲阜师大附近学钢琴,接到时任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庄金兰同志的电话,说有一个紧急接待任务,让我马上到院里去;她住在济宁,来不及赶过来;杨朝明院长出差在深圳,也不在家。我骑上电动车,带着孩子,不到十分钟就到了院门口。刚好一辆小车引导一辆中巴来到孔子研究院大门前。时任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同志从小车上下来,把我介绍给中巴车上的几位中央办公厅领导。当时已经差不多18点左右,暮色渐浓,我陪着几位同志边走边聊,特别介绍说:“孔子研究院是唯一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孔子儒学研究专门机构;是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受谷牧同志委托主持设计的当代精品,吴先生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理由之一就是这部作品。”来到辟雍广场东侧的牌坊下面,中办的同志问我:“你觉得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相比,孔子研究院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脱口回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设在曲阜,就在圣庙之前,承洙泗之余绪,这是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看得出来,听到这个回答后,这位领导同志沉吟了良久。因为天色太晚,停留十五分钟后,考察组的同志匆匆离开。
    
      
     第二天也就是周日的早上,他们一行又一次来到孔子研究院,在庄金兰书记和我的陪同下,进行了详细考察。随后,正式通知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要在这里举办。又过了几天,我们才知道,即将发生在我院的,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一个重大事件。
      
    
     在做接待准备工作的时候,我们想把辟雍广场周边几个牌坊上的字描红一下,因为字迹有些暗淡模糊,我们常规维护描红的日期也快到了;但中办的同志不同意,要求“保留原貌”,不要“大兴土木”。确定下来召开会议的那个“会议室”,位于主楼二楼,本是一个临时存放展览物品的“小仓库”,我们请示是否简单装饰一下,也没有同意,说“只要打扫干净就行了”。于是,用最简易的条桌拼在一起,铺上墨绿色的桌布,再摆上十几把非常普通、连扶手都没有的椅子,一个极重大会议的极简单会议室就布置好了。
    
      
     《论语》中,关于道德流行有一句名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道德就像风,老百姓的道德就像草,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君子,也就是为政者的道德,不仅是个人的修身问题,还包括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社会、带动他人。从这次接待中几个小小的细节,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带动了各级干部道德素养和全社会风气的提升,起到了引领风尚的作用。
      
    
     
    
    
    
    
     从“四个讲清楚”到文化“两创”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会议室,与我们一一握手寒暄。按照座位的顺序,习近平总书记第二个跟我握手,面容亲切,言语温暖而有力,看着我说:“你很年轻啊,最近有什么学术成果吗?”我回答说:“刚刚给德语地区的孔子学院写了一本中国文化读本,叫《孔子这样说》。”他跟每位同志都交流了几句,体现出对专家学者的尊重和关切。
    
      
     坐下来后,习近平总书记进入正题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次来,到曲阜,到孔子研究院,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体现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起身,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穿外套,一边强调性的说了这次会议的最后一句话:“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则和途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态度,根据国情和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界定、借鉴和扬弃,弘扬最优秀、最精华的东西;要因势利导、深化研究,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要加强交流互鉴,像孔夫子那样,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以能引起共鸣的多样化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我个人理解,除了向全国发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外,这次讲话还有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重申“四个讲清楚”的要求。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关于“四个讲清楚”的论述。3个月后,在孔子研究院发表讲话,又一次强调“四个讲清楚”,要求先把中国文化讲清楚。   第二,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他指出,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检验,今天我们对孔子思想的价值看得更清楚了——对人类进步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孔子影响很大”。   第三,“两创”思想正式发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树立时代新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   2013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道德”的转化。2014年2月,在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方针时,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高度重视“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要先“讲清楚”的原因。   我们理解,“两创”,其实有一个“时间维度”:“创造性转化”,是“从过去到现在”,强调的是继承;内含的问题是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其中心问题是“不忘本来”。“创新性发展”,是“从现在到未来”,强调的是创新;在“不忘本来”基础上,兼及“吸收外来”;其中心问题是“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解决的是时代性和社会融入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文明的“面向未来”。也说是说,“创造性转化”是基础,是前提;而“创新性发展”是指向,是目标。当前阶段,更为迫切的,仍然是“继承”问题。   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机构来说,“讲清楚”,就是要搞好“中华文明内涵研究”。十年来,孔子研究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组织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发表学术论文815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26篇;出版专著105部;立项课题156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54项;获得各级各类学术奖励47项;组织举办学术活动250余场。   其中,《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圣地曲阜重要碑刻文献开展的第一次系统性和研究性整理解读,是新时代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一次重要探索。《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是孔子研究院在主承办世界儒学大会期间,推出的八位“孔子文化奖”个人获得者的学术精粹文集,代表了儒学领域最高研究水平。《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由13部著作组成,深入梳理和阐释了天下为公、民惟邦本、道义与权力、尊王与富强以及公私之辨等政治哲学理念的思想内涵。《<古文尚书>真伪公案再议》是发表于《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的论文,作为近年来孔子研究院学术论文的代表作,于2021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从文化“两创”到“第二个结合”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我们会发现,三个最重要的观点——“四个讲清楚”“两创”“两个结合”,其提出是有严密的内在逻辑顺序的。只有文化自知,才能文化自信;否则要么会走向自负,要么会走向自卑。因此,必须先把中华文化“讲清楚”,有了文化立足点,在自知、自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在“两创方针”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实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正是在这个逻辑顺序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文化立场,也就是“两创”和“两个结合”的中华文化立场——其最终形态,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讲话”中指出,要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孔子研究院在做好“中华文明内涵研究”的同时,深入开展“孔子文化传播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努力把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的部分展现出来,把蕴含在经典中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传达给广大民众。如何传达呢?必须搭建起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赋予其时代精神——向后看,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向前看,是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下看,则是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做基础性准备工作。   在“孔子文化传播研究”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国外学生看了‘三孔’,再到孔子研究院,进行深加工、再提升,体验中华文化,发挥曲阜文化优势”的要求,建设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彰显历史积淀,关注当代价值,强调文化体验,先后接待了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师生、海外汉学家、国内各地干部政德教育学员以及专家学者、国学爱好者等6万余人。推出了70余万字的《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8部著作分别阐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起源、含义和本质,论述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及国家治理的关系,于2019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中华八德:党员干部读本》《中华八德:青少年读本》等具有传播普及意义的系列文化读本,入选“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教材”。重点推出由13名高层次人才13部著作组成的《尼山儒学文库(第一辑)》,注重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普及性的有机统一,既有宏观的儒学元典研究,也有微观的专题思考,帮助读者把握新时代儒学研究和建构的发展方向。   在“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方面: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于2022年经评审公布为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成果。《世界孔子庙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孔子庙研究”的最终成果,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先后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兼一等奖、济宁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世界孔子庙的著作,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项重要成果。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翻译中国”系列成果,包括《儒家角色伦理:21世纪道德视野》《品味中国文化独特性:论安乐哲的研究方法、儒学论题和儒家角色》《安乐哲比较儒学哲学关键词》《“生生”的中国哲学:安乐哲学术思想选集》《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等多部著作,把对“人”的哲学思考扩展到全人类和全球化的境遇当中去,为中西哲学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另外,推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系列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仔细看看”的《孔子家语通解》翻译为韩文版、吉尔吉斯语版,《论语诠解》翻译为英文版、韩文版;《儒学精神与中国梦》翻译为英文版;《孔子这样说》翻译为德文版、韩文版;《图说孔子》翻译为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和蒙文版,在台湾地区出版中文繁体版。
      
    
     
    
    
    
     十年来的收获和感受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成为十年来文化发展的总结性成果和纲领性文件。而十年前的“曲阜讲话”,则是拉开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序幕——“四个讲清楚”是新时代开展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文化“两创”是指导方针,“两个结合”是根本遵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宏伟目标。可以说,这两次重要讲话,前后相承,逻辑相续,共同构成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双璧”。
    
      
     回顾十年来的文化“两创”,我本人也在这个大潮中接受洗礼,贡献力量,与孔子研究院共同成长。
      
     记得座谈会结束后,一起从主楼二楼走出来,在下台阶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着我们身上穿着的中式立领服装问:“你身上穿的是中山装吗?”我们回答:“不是中山装,是带有中式元素的衣服。”习近平总书记接着问:“今天祭祀孔子,应该穿什么服装?”这正是我们平时关注的礼乐文化问题,当即回答说:“我们今天缺少重大礼仪活动时穿着的礼服,当今中国也没有我们的‘国服’;现在到了制礼作乐的时候了。”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孔子祭祀问题,正是我本人的重点研究领域。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于2017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专著《文庙释奠礼仪研究》,目前正在撰写另一本专著《中国传统释奠礼》;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并组织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相关省部级课题,组织全院科研人员围绕释奠礼研究成功申报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多项成果都是以优秀等次结项,整体研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组织举办历届“世界儒学大会”,每届会议都将“文庙释奠礼研究”设置为重要议题,先后收录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见于公开出版的历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2016年,主持成立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该中心是孔子研究院成立的首个专题性学术研究机构,将文庙释奠礼研究作为重点方向,积极研究阐发其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策划举办“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学术沙龙等,有力推动了文庙学和释奠礼的研究。2017年,以礼乐文明中心为基础,联合曲阜师范大学等儒学机构,推动成立了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把曲阜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有关专家学者和公立、民间机构统合起来,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和传播工作。在实践推广方面,作为山东省“祭孔大典”活动的见证者和主要策划者,我连续十余年担任总策划和现场指挥;主持将“祭孔大典”由民间祭祀改为政府公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主持恢复“春季”祭孔活动,使得孔子出生地尼山孔庙的“春祭”与阙里孔庙的“秋祭”相呼应,接续了历史上“春秋两祭”的文化传统;长期参加祭孔大典祭文撰写专家组的工作,受聘为公祭孔子大典、全球云祭孔等活动的学术顾问、主演播室学术嘉宾等,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学术支持;作为2020年上映的央视专题记录片《金声玉振》策划人,对文庙释奠礼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阐释;以新华社内参等形式多次就文庙祭祀活动提出重要建议,比如在向大成殿敬献花篮的基础上,增加向两庑敬献鲜花的程序,而在家祭中保留两庑的“分献”仪程,这些建议已被“祭孔大典”采纳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山东省委主要领导、山东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分别给予了批示。
      
     除文庙及释奠礼、传统政德思想等“中华文明内涵研究”的课题外,我还做了大量的“孔子文化传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我出访参加了很多孔子学院的签字仪式、开学仪式,这方面需求很大,师资还跟不上。”我在会上跟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中国文化读本《孔子这样说》正是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合作推出的,我们撰写内容,他们负责翻译成德文在德语地区出版;2015年,韩国安东大学孔子学院又将其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同年,这本书获得“第三届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评选”著作类一等奖,同时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十大优秀读物”。
      
     十年来,我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学术交流和普及推广工作。作为秘书处负责人,连续多年举办“世界儒学大会”;设立并推选我国儒学研究领域最高奖“孔子文化奖”;主持举办已有3万余名线下受众的国学普及讲座“春秋讲坛”,并拓展为“孔子文化大讲堂”,先后主编出版了两部《春秋讲坛学术演讲录》;担任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孔子文化传播”学术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的成立,大大推动了我院从内涵研究到传播和交流研究的学术拓展。目前,正在组织由10部著作组成的《中华礼乐文明大系》的写作和出版,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原则,力争将中华传统礼乐文明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其重要价值清晰地表达出来。由我担任总主编、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国学经典正音释读丛书”,选取以“四书”、《诗经》《道德经》等为代表的中华国学经典,精心选择底本,结合学界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注音、注释,配以“导言”“章旨”的解读和二维码扫描朗读功能,推出一套便于随时诵读的大字、注音、注释版丛书,年内即将出版。
      
     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传播都必须依靠大量的人才。2015年,借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的东风,我有幸实质性参与推动山东省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儒学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为孔子研究院引进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尼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0人,培养院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尼山学者1人,组建了12个高端学术团队;同时,先后支持10多名院内青年研究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已有8人顺利毕业。
      
     十年时间里,孔子研究院正在向世界儒学研究和交流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作为孔子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也从学术交流部的部长成长为负责科研管理、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文献中心建设的副院长,从一名中级职称的研究人员获评为正高级职称的研究员,成为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儒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并被选为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山东省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等,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文化“两创”这十年,有幸“预其流”“入其流”,赶上了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幸运,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我一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向来有两个主要路径:一个是书斋里的学问,主要是通过经典的注疏和研究来完成,是学者们的工作;另一个是生活中的实践,要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培养君子人格,追求幸福人生,共建和谐社会,这一条路径,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