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柏兰:爱是最好的教育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31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图语:高柏兰】 “鱼儿在哪里游呢?”“河里。”“还有呢?”“海洋里有鲨鱼!”话音刚落,15岁的小女孩紫薇已画出鲨鱼的轮廓,这是近日她在武汉市江岸区辅读学校参加夏令营高柏兰工作室自闭症测评的现场。 16年来,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高柏兰用爱唤醒了这群特殊孩子的心灵,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1999年,第一次见到这群特殊孩子的高柏兰,就深深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的无助。有的流鼻涕、流口水,有的自言自语,有的蹲在角落,有的癫痫发作倒在地上……高柏兰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然而,她并没有逃避,相信自己能改变这一切,能帮上孩子们。这时,有同事劝她,“别傻了,你马上就要评高级职称了。那些孩子越大越傻。转型做特教,你可不要一时冲动做了让自己后悔终身的事!” 每个孩子都有做梦的权利,每个家庭都应该有希望。高柏兰认为自己有责任来拯救那些苦难的家庭,她坚定了信心:“在和孩子、家长接触中发现,智障、自闭症家庭都有一本血泪史。他们是高危群体,容易得抑郁症,也容易产生自杀情绪。总要有人来帮助他们解决精神上的痛苦和疾病。孩子们需要我!” 采访中,高柏兰谈起了一个叫小凯的男孩的成长经历。 “这样的孩子,这样的母亲,我们不接纳,还有谁能接纳?”说起患有狂躁症男孩小凯第一次来学校的情景,高柏兰眼睛红润了。小凯刚来时经常咬人,不明缘由地号哭、狂奔,从楼上扔东西。其他班级把他隔离起来,家长们也强烈要求拒收这孩子。但是,高老师一遍遍地保证:“小凯来我们班,绝不会让他咬到任何一个孩子!”她总是在小凯发脾气的第一时间冲上去,抱住他,身上常被咬得青一块紫一块。 一次,发病的小凯准备翻过二楼的护栏。年轻的老师被吓住了,一个劲儿地喊:“高老师,你快来,小凯又犯病了。”高柏兰冲上去,抱住小凯,直到他平静。 家长熊卉回忆,当时14岁的小凯极度缺乏安全感,喜欢死死蒙住自己的头,拼命往课桌底下钻,周围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他就开始嘶吼,抓住人就咬。每当这时,只有高老师敢靠近他,拥抱着他。等他安静下来,伴着舒缓的音乐问他哪里不舒服。慢慢地,小凯开始接纳高柏兰。有时,妈妈来接小凯回家,小凯总愿意在高老师身边再多待一会儿。 小凯的变化令人惊喜。现在,小凯的情绪不再反复无常,会大声朗读课文,自己做运动,还学会了写日记。 为摸索教法,高柏兰模仿孩子们的各种举动,研究怎样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从每天在网上学习有关智障、自闭症儿童康复知识到节假日自费参加自闭症培训班,从拿到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自闭症康复训练师资格证书到自己开发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校本教材,心中时刻装着孩子的高柏兰“半路出家”,硬是将自己从一个特殊教育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 为了让这群特殊的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高柏兰用上了“十八般武艺”。早上七点,天还很冷,她早早来到学生小强家,起床、早餐、出门、下楼梯……严格遵守着生活规律的小强像往常一样低着头,沿着每天上学的路线机械地行走着。高柏兰手持着相机在后面慢慢地跟着,默默地记录着小强的每一个跨步、每一个转身、每一次进步。视频在课堂上播放,通过一帧帧熟悉的画面,“家”“爸爸”“妈妈”一个个词语也被孩子们刻在脑海中。 学校成立了高柏兰工作室,专门以情绪行为问题突出的学生为对象展开了个别化教育研究。高柏兰起早贪黑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小宇对色彩有兴趣,高柏兰就建议他参加美术兴趣班;小源是重度自闭症学生,无主动语言与对视,喜欢模仿语言和动作,她便建议他学打架子鼓…… 看着高柏兰一路走来的校长樊芸深有感触地说,除了爱学生、爱工作外,她的牺牲精神和敬业精神也是全校老师的榜样。 16年来,高柏兰为学生呕心沥血,却亏欠了家人。儿子有时会抱怨:“妈妈,你对他们比对我还好。”她总笑着说:“他们现在比你更需要爱。”儿子受她的影响,现在正攻读社工服务专业,以求将来帮助更多人。 回顾特教生涯,高柏兰说:“特殊教育是珍爱生命的教育,我就是为了这群孩子而生的,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创造奇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