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书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0:11:5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漳南书院,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书院。 漳南书院,地处河北肥乡县,是以清初的一所义学为基础扩建而成。康熙十九年(1680),于成龙出任保定巡抚,肥乡士绅郝文灿等,遵照于成龙的命令,在肥乡屯子堡建义学一所,置学田百亩,郝文灿自任义学学师。后来郝文灿等又将义学扩建,并请官至兵部督捕侍郎的许三礼题名为漳南书院。康熙三十五年(1696),著名学者颜元在许三礼的三度敦请下,终于应邀主持漳南书院。当时,漳南书院草创未就,仅建成“习讲堂”一处。颜元曾在其中堂书一对联:“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这幅对联,集中体现了颜元主持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 漳南书院的教育内容,是颜元提倡的所谓三事、六府、三物(参见本书“颜元”、“颜李学派”条)。而六艺教育是最主要的内容。按照这一原则,漳南书院中的课程设置,则与当时其他书院完全不同,分别设有: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兵法,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并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诸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帖括斋:课八股举业。在建筑布置上,帖括斋和理学斋皆北向,以示为周、孔正学之敌对;且暂时设之,以后准备废弃。从这设施中,集中体现了颜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了文科、里科、工科、军事等各方面。这样的课程没置,能使学生博闻强识,学有专长,全面发展。这里颜元着力于知识领域的开拓,将传统教育所不屑道、不乐为之形而下者,皆作为漳南书院中的课目,学生当掌握的知识。 艺能斋所设的水学、火学、工学、象数之课目,即墨学的“役夫之道”,自孔子以来,从未正式在学校课程中占一席之位,而颜元创其始。颜元的大弟子李堞在总结传统教育的特点时认为,秦以后的学校教育内容是传经诵读,汉代教育的内容是以经学为主导,至魏晋南北朝,虽然老庄玄学盛行,但仍以经学为主干,只是以老庄之说释儒经,而与汉之经学相异。隋唐时代,教育制度已基本完备,唐代除经学外,还设有书学、算学、法律、医学与玄学。然而,若将唐中央设立的直系各校的学生名额及入学资格作一比较,则可发现:唐代教育宗旨仍是“聚天下贤英为政之首”即以经史为经世之学。因此李堞提出“学用一致”的“分科以为士”的学制和分科试用的取士制度。其分科为:一、礼仪(附经史有用之文);二、乐律(附经史有用之文);三、天文、历象、占卜(附术数);四、农政;五、兵法;六、刑罚;七、艺能、方域、水学(附医道);八、理财;九、兼科(如天文、艺能二科,兼科者但可少少知之)。共九科,分之各署,以试其事。学生分科专习一事一艺,或天文、数学,或农学,或军事,或法律,或专门技术,或经济一类,而取士则考核其专业知识并试以实事,然后才授任。 漳南书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在“习行”上下功夫。颜元认为,宋明以来的书院教育有两大弊端:一是“返观打坐”和“对谭静敬”的习静教育,二是“执书伊吾,搦笔著述”的书本教育。他认为“六艺之教”。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在“习行”中学,从而获得六艺实学知识。如他带领学生“习礼歌诗,学书计”,“讨论兵农,辩商今古”,而且还在野外操练“举石、超距、拳击”等,使书院学生文武并习,造就经世人才。由于漳南书院纯属民办私学,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支持。在它营建伊始,便为洪水淹没。随着颜元的去世,漳南书院再也没有复兴,以至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漳南书院这种“习行经济”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为晚清洋务派、改良派革新传统教育,创建新式学堂所汲取。 (舒星摘自庞朴《中国儒学》卷二,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