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是文化的种子,我们要薪火相传”——访新任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48 新华社 姜潇 参加讨论
6月15日,潘鲁生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民间文艺来自人民,来自生活,它维系文化认同,承载国民乡愁,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坚守文化家园,守护民间文艺的根脉,努力实现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5日,新当选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京如是说。 作为一位一直对保护和传承民间文艺有着强烈责任感的画家、学者,30多年来,潘鲁生不间断地行走在民间文化的乡土上,开展田野调查、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 他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理念,组织实施“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计划”,并努力推动大学的民艺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承。“民间文艺的繁荣是一种文化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抢救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习、生态修复和创新发展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索和推进。”潘鲁生说。 近十多年来,潘鲁生就“手艺农村”命题展开深入调研,考察农村手工艺发展现状,从潍坊杨家埠年画和风筝、临沂柳编、红花乡中国结等典型案例出发,提出重视中国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以数千年传承不辍的民艺文化,推动实现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潘鲁生回忆,这次调研的成果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农民手艺登上了国家艺术殿堂,人们感叹乡土手艺的生活魅力。潘鲁生认为:“现在国家倡导精准扶贫,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优势恰恰就是传统手工艺,可以通过精准扶贫,修复当地的文化生态,并进一步激发文化活力、文化创造力,实现文化脱贫、文化富民,使民间文艺这一文化的种子撒播开来、成长起来,真正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食粮。” 谈及民协的工作,潘鲁生表示,近年来中国民协带领广大会员礼敬中华文化传统,关切民族文化命运,续存文化薪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国民协第八届主席冯骥才用最深沉执著的文化情怀和使命,十五年坚持田野调研,呼吁抢救保护,开展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等一系列大规模调研和整理,增进了全社会对于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共识。 “见贤思齐,薪火相传。”潘鲁生说,“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推进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等系列工程,立档存录,普查研究,履行好这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建设好民间文艺的传承体系,既要做好艺人的传承,也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传承,推动民间文艺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让民艺成为我们耳濡目染的文化滋养、充满活力的文化纽带,让千千万万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此外,还要大力探索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接当代生活,激发创造活力,既要繁荣民艺创作,也要深化民间文艺的学术建构,从而激发中国民间文艺的无限生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