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凤仪:儒家经典《大学》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诠释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54 中国孔子网 钱凤仪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借助《易经》,通过对《大学》一书首段的诠释,明确地阐释了“明明德”、“格物”、“致知”等儒家经典名词的确切含义和来源,对研读《大学》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大有裨益。 关键词:明明德,亲民,至善,格物,致知,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易经》释义 在明明德:《同人》卦下离上乾,《离》火向上,伏《坎》为心,《乾》为善,心志自觉向善,是儒家提倡的“仁道”根本。《同人》而后《大有》。《大有》卦《象》曰:“火在天上,大有。(荀爽曰:谓夏,火王在天,万物并生,故曰“大有”也。)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虞翻曰:遏,绝。扬,举也。乾为扬善,坤为遏恶,为顺。以乾灭坤。体夬,扬于王庭。故“遏恶扬善”。乾为天休,二变时,巽为命,故“顺天休命”。)”《同人》下离上乾,《大有》卦下乾上离,《乾》为大,为德,《离》为明。《同人》与《大有》两离,故而云“明明德”。日在天下,则能普照万物,容民畜众(见《师》卦象辞);如日在天上,则能顺从天道,亲比诸侯。 明明德,而又道义相合,故而能相互亲比,且能远离兵戈。理论上,《大有》与《比》旁通,《比》《坤》为义,伏《乾》为道,《比》《坎》为心志,在心志上道义相合,才能亲比。而《大有》卦的光明正大,光明磊落,是相互亲比的条件。 “明明德”,如同日在天下和日在天上,太阳周而复始照亮天地因而哺育万物的德行,就是“明明德”。 《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天上或天下,只有太阳的德行,能普照大地万物,哺育万物,才是最崇高的;君主的德行则是效法太阳运行天下,关爱百姓,亲近百性,才是馨香的,为明明德之本。 在亲民:《大有》卦与《比》旁通,《比》卦下坤上坎,以水润土,万物生长,《坤》为民,《坎》为心,以心亲民,是明明德之本。所以,按照天道(客观规律),关爱民众,亲近诸侯,是“亲民”的本意。 在止于至善:按照《序卦传》,《大有》而后《谦》。《谦》为《履》之本。《彖》曰:“谦亨。(《九家易》曰:艮,山。坤,地。山至高,地至卑,以至高下至卑,故曰“谦”也。谦者兑世,艮为兑合,故“亨”。)天道下济而光明,(荀爽曰:乾来之坤,故“下济”。阴去为离,阳来成坎,日月之象,故“光明”也。)地道卑而上行。(侯果曰:此本剥卦。乾之上九来居坤三,是“天道下济而光明”也。坤之六三上升乾位,是“地道卑而上行”者也。)天道亏盈而益谦,(虞翻曰:谓乾盈履上,亏之坤三,故“亏盈”。贵处贱位,故“益谦”。崔觐曰: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地道变盈而流谦,(虞翻曰:谦二以坤变乾盈。坎动而润下,水流湿,故“流谦”也。崔觐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为变盈而流谦,地之道也。)鬼神害盈而福谦,(虞翻曰:鬼谓四。神谓三。坤为鬼害,乾为神福,故“鬼神害盈而福谦”也。崔觐曰:朱门之家,鬼阚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其义矣。)人道恶盈而好谦。(虞翻曰:乾为好,为人。坤为恶也。故人道恶盈。从上之三,故“好谦”矣。崔觐曰:满招损,谦受益,人之道也。)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虞翻曰:天道远,故“尊光”。三位贱,故“卑”。坎水就下,险弱难胜,故“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孔颍达曰: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者有谦,而不逾越,是君子之终也。言君子能终其谦之善,而又获谦之福,故曰“君子有终”也。)《谦》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刘表曰:地中有山,以高下下,故曰“谦”。谦之为道,降已升人,山本地上,今居地中,亦降体之义,故为谦象也。)君子以捋多益寡,称物平施。(虞翻曰:君子谓三。捋,取也。艮为多;坤为寡;乾为物,为施;坎为平。谦乾盈益谦,故“以捋多益寡,称物平施”。侯果曰:裒,聚也。《彖》云:天道益谦,则谦之大者,天益之以大福;谦之小者,天益之以小福。故君子则之,以大益施大德,以小益施小德,是“称物平施”也。) 《谦》《艮》为止,《履》《乾》为至善。故而言“止于至善”。“捋多益寡,称物平施”,公平公道,就是至善。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复礼,也就是使得天下公平公正。天下公平公道,是最好的仁道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易经》释义 知止而后有定:指的是《谦》卦。《谦》《艮》为止,为耻。知止,知道公平公正,知道廉耻,才能使得天下之人谦谦守礼。《谦》与《履》旁通。《履》卦《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这里的定,就是定民志,以禁止争夺、纷争。 定而后能静:按照《序卦传》,《谦》卦而后是《豫》卦,其中《豫》《坤》为静,顺而动,则天下不乱,为“静”。 静而后能安:按照《序卦传》,《豫》而后《随》。则天下顺随“动而悦”为“安”。《豫》卦《彖》曰:“豫,刚应而志行,(侯果曰四为卦主,五阴应之,刚志大行,故曰“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崔觐曰:坤下震上,顺以动也。)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虞翻曰:小畜,乾为天。坤为地。如之者,谓天地亦动,以成四时,而况建侯行师。言其皆应而豫也。)而况建侯行师乎!(《九家易》曰:震为建侯,坤为行师;建侯所以兴利,行师所以除害。利兴害除,民所豫乐也。天地有生杀,万物有始终。王者盛衰,亦有迭更,犹武王承乱,而应天地。建侯行师,奉辞除害,民得豫说,君得安乐也。)天地以顺动,(虞翻曰:豫变通小畜。坤为地。动初至三成乾,故天地以顺动也。)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虞翻曰:过谓失度,忒,差迭也。谓变初至需,离为日,坎为月,皆得其正,故“日月不过”。动初时,震为春。至四,兑为秋。至五,坎为冬。离为夏。四时位正,故“四时不忒”。通变之谓事,盖此之类。)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虞翻曰:清,犹明也。动初至四,兑为刑。至坎,为罚。坎、兑体正,故“刑罚清”。坤为民,乾为清,以乾乘坤,故“民服”。案:帝出震,圣人也。坎为法律,刑罚也。坤为众,顺而民服也。)豫之时义大矣哉。(虞翻曰:顺动天地,使日月四时,皆不过差。刑罚清而民服,故“义大”也。) 安而后能虑:指的是《随》卦变为《蛊》卦。《序卦传》曰:“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九家易》曰:子利父事,备物致用,而天下治也。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子修圣道,行父之事,以临天下,无为而治。)民众顺随,才能考虑如何治理天下,天下人都不顺随,就无法落实如何治理好天下。 虑而后能得:指的是《蛊》卦变为《临》卦。阴得阳为实,为得。《临》卦刚长为得。《序卦传》曰:“有事然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荀爽曰:阳称大,谓二阳动升,故曰“大”也。宋衷曰:事立功成,可推而大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易经》释义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阐述的是《蛊》卦《彖传》的做事纲领。《蛊》卦《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虞翻曰:泰初之上,故“刚上”;坤上之初,故“柔下”。上艮下巽,故“巽而止蛊”也。)蛊元亨,而天下治也。(荀爽曰:蛊者,巽也。巽归合震,故“元亨”也。蛊者,事也。备物致用,故“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九家易》曰:阳往据阴,阴来承阳,故“有事也”。此卦泰乾天有河,坤地有水,二爻升降,出入乾坤,利涉大川也。阳往求五,阴来求二,未得正位,戎事不息,故“有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虞翻曰:谓初变成乾,乾为甲。至二成离,离为日。谓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贲,时也。变三至四,体离。至五成乾,乾三爻在后,故“后甲三日”。无妄,时也。易出震,消息历乾坤象。乾为始,坤为终,故“终则有始”。乾为天。震为行,故“天行”也。)”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序卦传》曰:“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虞翻曰:临反成观,二阳在上,故“可观”也。崔觐曰:言德业大者,可以观政于人也。)”“可以观政于人”,就是“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易经》释义 此段是逆着《序卦传》而论述的。其对立面转化过程是《贲》、《噬嗑》、《观》、《临》、《蛊》、《随》和《豫》。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对应的是《贲》,通过文化使得天下变得文明。《贲》《象》曰:“山下有火,贲。(王廙曰:山下有火,文相照也。夫山之为体,层峰峻岭,峭崄参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饰。复加火照,弥见文章。贲之象也。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虞翻曰:君子谓乾。离为明,坤为庶政,故“明庶政”。坎为狱,三在狱得正,故“无敢折狱”。噬嗑四不正,故“利用狱”也。)”这里就是孔子说的以德治国,最终通过文化,使得社会变得文明。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先治其国;对应的是《噬嗑》。《噬嗑》卦《象》曰:“雷电,噬嗑。(宋衷曰:雷动而威,电动而明,二者合而其道章也。用刑之道,威明相兼。若威而不明,恐致淫滥;明而无威,不能伏物。故须雷电并合,而噬嗑备。)先王以明罚敕法。(侯果曰:雷所以动物,电所以照物。雷电震照,则万物不能怀邪。故先王则之,明罚敕法,以示万物,欲万方一心也。)”“明罚敕法”,为使得国家治理得好,为“欲治其国”。孔子说的以德治国,最终通过文化,使得社会变得文明,而刑法仅仅是过度性的手段。例如,西门豹治邺,先惩治后豪吏,后兴建水利。修建水利,也是一种科技文化的做法。 先齐其家:对应的是《观》卦的观民设教。教育老百姓,使得他们明白什么是应该遵守的法律,什么是不应该触犯的法律,然后才可以推行法律。不能在民众不明白什么是法律,或者老百姓大多数根本不赞同的条件之下,推行法律。《观》《坤》为国,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先修其身:阐述的是《临》卦。《临》卦《象》曰:“泽上有地,临。(荀爽曰:泽卑地高,高下相临之象也。)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虞翻曰:君子,谓二也。震为言,兑口讲习。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坤为思,刚浸长,故“以教思无穷”。容,宽也。二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坤为容,为民,故“保民无疆”矣。)《临》卦下兑上坤,《兑》为镜,《坤》为身,以镜照身,为修身。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皆可修身。 先正其心:阐述的是《蛊》卦之象。《蛊》卦《象》曰:“山下有风,蛊。(何妥曰:山者高而静,风者宣而疾,有似君处上而安静,臣在下而行令也。)君子以振民育德。(虞翻曰:君子,谓泰乾也。坤为民。初上抚坤,故“振民”。乾称德,体大畜,须养,故以“育德”也。)“振民育德”,为“先正其心”,为“先正百姓之心”。 先诚其意:阐述的是《随》卦之象。顺随百姓的心愿,按照百姓的心意,为“诚意”。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不是盘剥奴役百姓。 先致其知:阐述的《豫》卦之象。主要是指《豫》六二之象。治国要有先见之明。从下面的《系辞》内容可知: 《系辞》曰:“子曰:知几其神乎。(虞翻曰:几,谓阳也。阳在复初称几,此谓豫四也。恶鼎四折足,故以此次言豫四知几,而反复初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虞翻曰:豫上,谓四也。四失位谄渎。上谓交五,五贵;震为笑言,笑言且谄也,故“上交不谄”。下谓交三,坎为渎,故“下交不渎”。欲其复初得正元吉,故“其知几乎”。其知几乎?侯果曰:上谓五侯,下谓凡庶。君子上交不至谄媚,下交不至渎慢,悔吝无从而生,岂非知微者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虞翻曰:阳见初成震,故“动之微”。复初元吉,吉之先见者也。韩康伯曰: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未形者,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玄照鉴于未形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吉凶之彰,始乎微兆,故言“吉之先见”。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孔颖达曰:前章言精义入神,此明知几入神之事,故引豫之六二以证之。崔觐曰:此爻得位居中,于豫之时,能顺以动而防于豫。如石之耿介,守志不移,虽暂豫乐,以其见微,而不终日,则能“贞吉”,断可知矣。)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姚信曰:此谓豫卦也。二下交初,故曰“知微”。上交于三,故曰“知章”。体坤处和,故曰“知柔”。与四同功,故曰“知刚”。)万夫之望。(荀爽曰:圣人作万物睹。干宝曰:言君子苟达于此,则万夫之望矣。周公闻齐鲁之政,知后世强弱之势;辛有见被发而祭,则知为戎狄之居。凡若此类,可谓知几也。皆称君子。君子则以得几,不必圣者也。)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虞翻曰:几者,神妙也。颜子知微,故“殆庶几”。孔子曰:回也其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虞翻曰:复以自知。老子曰:自知者明。)知之未尝复行也。(虞翻曰:谓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克已复理,天下归仁。)” “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为“致知”的程度或量的范畴。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易经》释义 此段与上一段相反,是顺着《序卦传》而论述的。 致知在格物:知柔知刚,为格物。 《系辞》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虞翻曰:重言昔者,明谓庖牺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虞翻曰: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以阳顺性,以阴顺命。)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崔觐曰:此明一卦立爻,有三才二体之义。故先明天道既立阴阳,地道又立刚柔,人道亦立仁义以明之也。何则?在天虽刚,亦有柔德,在地虽柔,亦有刚德,故《书》曰:沈潜刚克,高明柔克。人禀天地,岂可不兼仁义乎?所以易道兼之矣。)兼三才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虞翻曰:谓参天两地,乾坤各三爻,而成六画之数也。)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虞翻曰:迭,递也。分阴为柔,以明夜;分阳为刚,以象昼。刚柔者,昼夜之象。昼夜更用,故“迭用柔刚”矣。)故易六画而成章。(章谓文理。乾三画,成天文。坤三画,成地理。) 而明明德以《同人》向善为本。《同人》《象》曰:“天与火,同人。(荀爽曰:乾舍于离,相与同居,故曰“同人”也。)君子以类族辩物。(虞翻曰:君子谓乾。师坤为类,乾为族。辩,别也。乾,阳物。坤,阴物。体姤,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以乾照坤。故“以类族辩物”。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故于同人象见,以“类族辩物”也。)《系辞》曰:“方以类聚,(《九家易》曰:谓姤卦,阳爻聚于午也。方,道也。谓阳道施生,万物各聚其所也。)物以群分,(《九家易》曰:谓复卦,阴爻群于主子也。阴,成故曰物“物”也。至于万物一成,分散天下也。以周人用,故曰“物以群分”也。)吉凶生矣。(虞翻曰:物三称群,坤方道静,故“以类聚”。乾物运行,故“以群分”。乾生,故“吉”;坤杀,故“凶”,则“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虞翻曰: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已,故“在天成象”也。在地成形,谓震竹巽木,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乾金坤土。在天为变,在地为化,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矣)” 所以,“以类族辩物”是“格物”之本。“格”,也就是辨别、分辨之意。万物通过聚散,就可以发现其本性。科学上讲大精尖和小精尖。关于宇宙的结构、恒星和星系演化等理论和观测方法,是科学上的大尖端,关于夸克、电子和光子等基本粒子的理论和实验,是科学上的小尖端。科学也就是研究事物的不同属性,手段则是实验方法,在理论上则是数学方法。通过发现事物的原因,从经验的事实结果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就是“格物致知”的本意,所以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是非常合理的。 知至而后意诚:见“先诚其意”。《豫》卦变为《随》卦的顺序。 意诚而后心正:见“先正其心”。《随》卦变为《蛊》卦的顺序。 心正而后身修:见“先修其身”。《蛊》卦变为《临》卦的顺序。 身修而后家齐:见“先齐其家”。《临》卦变为《观》卦顺序。 家齐而后国治:见“先治其国”。《观》卦变为《噬嗑》卦的顺序。 国治而后天下平: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天下变得公正、文明,是《噬嗑》变为《贲》卦的顺序。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见“先修其身”。修身,向善,格物,致知,才能“容保民无疆”,是人民和国家得以生存的基础,是天子和百姓的根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易经》释义 按照《序卦传》,《噬嗑》之后是《贲》卦。此句地接着“国治而后天下平”阐述《贲》卦转为《剥》卦哲学内涵,也是就文明社会社会转变的节点是因为民众虚伪使得社会变得腐朽衰落所形成的。太史公司马迁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剥》卦爻辞依次剥蚀,所以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剥》卦辞曰:“不利有攸往。(虞翻曰:阴消乾也,与夬旁通。以柔变刚,小人道长;子弑其父,臣弑其君,故“不利有攸往”也。)《剥》卦《彖》曰:“剥,剥也。(卢氏曰:此本乾卦。群阴剥阳,故名为剥也。)柔变刚也。(荀爽曰:谓阴外变五。五者至尊,为阴所变,故曰“剥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郑玄曰:阴气侵阳,上至于五,万物零落,故谓之“剥也”。五阴一阳,小人极盛,君子不可有所之,故“不利有攸往”也。)顺而止之,观象也。(虞翻曰:坤顺艮止,谓五消观成剥,故“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虞翻曰:乾为君子,乾息为盈,坤消为虚,故“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则出入无疾,反复其道。易亏巽消艮,出震息兑,盈乾虚坤,故于是见之耳。)《剥》卦《象》曰:“山附于地,剥。(陆绩曰:艮为山,坤为地。山附于地,谓高附于卑,贵附于贱,君不能制臣也。)上以厚下安宅。(卢氏曰:上,君也。宅,居也。山高绝于地。今附地者,明被剥矣。属地时也。君当厚锡于下,贤当卑降于愚,然后得安其居。)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小人之道长,君子当“上以厚下安宅”,否则君子就会彻底被剥蚀掉,所以君子应当“其所厚者厚,而其所薄者薄”。否则,就会是本乱而末也会乱。只有老百姓衣食无忧,天下才会安定。老百姓朝不保夕,还想要“平天下”,那就是去本求末。 此段的含义是,文明社会得以存在和保持的根本是诚实和不虚伪,文明社会一但变得不诚实、虚伪,社会就会变得腐败、腐朽,最后走向衰落,就象殷商和周朝由文明鼎盛而渐渐走向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混乱。民众不诚实,天下上上下下不可能公正无私,分配也不会正大光明。国家制定的法律再好,在虚伪的国民中,只会是被扭曲了的法律。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在军事、经济上的强大,由于国民上下的文化扭曲而发动战争,最后导致失败;战败后这两个国家在经济上之所以领先世界,究其根本,就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持之以恒地遵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