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字发展论》简评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30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汉字发展研究的三维视角——《古汉字发展论》简评 何华珍 最近,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规划项目“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研究”成果《古汉字发展论》,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在进行断代文字的全面调查、静态描述、深入阐释的同时,重视汉字发展的前后关联、动态比较、历时分析,形成科学的汉字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文字学研究取得的突破与创获。 作者立足于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研究的学术前沿,在古汉字各阶段研究中,始终从形体、结构、字用三维视角以点带面考察汉字的发展演变。(1)形体,即字形和字体,字形是指文字个体呈现出的外部形态,字体是一个时期内文字的外部形态和书写风格上的总体特征。该书在关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演变的同时,特别探究字形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增繁、省简、替换、讹变等现象和规律。(2)结构,包括汉字的构造方法和结构类型两个密切相关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前者是指汉字符号生成和构造的方式,后者是对相同结构特征汉字的分类概括。著作结合汉字形体的动态演变,重点考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构字分布。(3)字用,即文字的使用,是从使用层面表现出来的字词关系、字际关系、书写习惯等用字现象,包括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传承字、新增字、淘汰字,常用字、罕用字、专用字,本用、兼用、借用,等等。作者在考察不同时期的字用现象时,充分揭示汉字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和历史文化背景。 百年来考古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等,为古汉字发展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古汉字发展论》将古汉字划分为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系五个文字断代阶段。在进行断代研究时,课题组分别完成了《商代文字字形表》《西周文字字形表》《春秋文字字形表》《战国文字字形表》和《秦系文字字形表》等古汉字系列字形表的编撰工作,(系列字形表将另行出版)在选取古汉字阶段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典型形体结构样本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展现古汉字各个时期形体结构的特点和实际面貌。该书的断代文字研究,从三维视点考察文字现象及规律,为汉字发展的断代研究提供了范本,将有力推动断代文字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进行汉字发展史研究,首先要尽可能穷尽性占有材料,全面采集原始字样,其次要有科学的理论统领,选择考察汉字演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最后要重视历时比较,在全面把握各阶段文字演变和使用的基础上,同中求异,揭示断代文字的特征与风貌。本研究以三维视角贯穿始终,以专题式断代研究支撑整体,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熔于一炉,凸显形体、结构、字用在古汉字不同阶段的共性与个性。如:通过动态比较展示汉字形体的时代特点,诸如字形方向、笔画线条以及“简化”“分化”“类化”“优化”等演进规律,证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大体符合古汉字符号生成实际,适应古汉字结构的研究及构形方式系统的通时分析。各个时期的全部已识汉字,既有传承字,也有新增字,对新增字的研究有利于究明各种构形方式功能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况,如专有名词用字的淘汰和增加是古汉字阶段一个比较明显的事实,而派生繁衍的分化字和新造字在春秋战国期间出现较多。字词关系、字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使用功能、用字习惯的调整,在古汉字阶段显得非常突出;书写层面的合文、重文、类同、误书、美饰等用字现象,显得十分普遍;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来的区域性构形与用字特征,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汉字规范意识,早在古汉字阶段就已存在于汉字体系内部,甚至已进入自觉的时代,等等。 总之,《古汉字发展论》皇皇60万字,在汉字理论探索、断代文字研究、历时分析比较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就,为后续的汉字发展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汉字发展论》 黄德宽 著 中华书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读书人为什么不读书了
- 下一篇:诸葛亮的暂隐选择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