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资源 让图书馆“动”起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32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近日在广州举行,专家热议网络时代传统图书馆如何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知识仓库图书馆也深受其影响。“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近日,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州举行,与会人士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尊重读者需求:你想看什么我买什么 “从2011年到2014年,我们馆每年新增图书8万到10万册,可是读者对图书的利用率却没有明显增加。”浙江绍兴图书馆副馆长廖晓飞无奈地说,“不少书编码入库后,就开始‘睡起了大觉’。” 廖晓飞所说的馆藏纸质图书利用率低,是全国图书馆都存在的问题。从2013年开始,绍兴图书馆就开始在网上开展读者荐书活动,如今荐书活动从线上扩展到线下,从馆内扩展到馆外。比如,绍兴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展荐书活动,读者在新华书店内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图书后,仅需将书和借书证交给工作人员扫描一下,就可以将书免费借走,系统会自动将还书日期发送到读者手机上,到期后,读者只需将书还到绍兴图书馆即可。绍兴图书馆根据读者选书的数据判断读者的兴趣需求,再从书店购书。今年前11个月,绍兴图书馆入藏图书(不含荐购图书)利用率为35.1%,而入藏的荐购图书的利用率达48.1%。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说,由读者主导式采购的藏书模式让读者真正体验到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目前已被不少欧美大学的图书馆采用,将成为传统图书馆转型升级的一种趋势。 数字化转化:让文献资源更丰富 传统图书馆所保存的大部分是纸质图书资源,音频、视频等音像资源缺乏,馆藏结构不合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阮可认为,传统图书馆如果运用互联网思维,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把图书馆拓展成为海量的数字文化综合体,就有可能实现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到互动、从平面到立体的转身。 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介绍,国家图书馆通过购买、自建和合作共享方式,积累了大量数字资源,同时正大力推动新媒体服务,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还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推广项目”等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面向普通公众的数字化服务。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认为,尽管现在不少图书馆已经将线下资源放到线上,但线上数字资源还处在比较分散的状态,今后图书馆应该对资源进行组织化推介,提高服务的组织化水平。 跨界合作:提供多样化服务 中山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潘燕桃不太愿意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称为“读者”,而更愿意称为“用户”,因为“现代社会使用图书馆的人不一定都是为了看书”。 潘燕桃说:“将互联网领域的用户概念引入图书馆领域,就是要提示传统图书馆人要彻底改变服务观念,进而完成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 潘燕桃举例说,夏天天气炎热,一些市民喜欢到开着冷气的图书馆里避暑,还有人喜欢利用图书馆里的免费空间进行社交活动,这些都跟图书馆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无关,但人们既然有了这样的需求,图书馆就应该尽力满足,并在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过程中拓展自身的核心服务。 事实上,一些图书馆已经创建了合唱团,办起了美术展览,其提供的服务已经跨界到文化馆、美术馆甚至博物馆领域。相较于公共图书馆,一些民营图书机构在跨界合作方面走在了前列。比如,民营阅读推广机构“青番茄”通过与咖啡馆跨界合作,将身边零散的公共空间变身为一个个小型图书馆。通过APP,读者可以快速查询身边的咖啡图书馆及其藏书信息。 未来的图书馆将不仅是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还将是休闲中心和交流中心,正如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主席多娜·席德尔所言,对传统图书馆而言,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你怎么喜欢以前的服务方式,你都必须做出改变。(韩业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学术是一场“寂寞的长跑”
- 下一篇:“源浚”方能“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