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不妨多让公众参与文物保护


    说到底,扎紧文物保护的篱笆不能只是单向用力,政府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视角,更不可能防范所有的漏洞,只有将政府责任、法律惩治与公众参与结合在一起,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才有可能真正管好这些“宝贝”。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清东陵半年之内两次被盗,引发社会关注。国家文物局督察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清东陵两次被盗暴露出地方政府的文物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责任追究不到位等问题。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推动各地,特别是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尽早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去年温僖贵妃墓被盗,今年昭西陵隆恩殿台基护栏柱头被盗,在不到半年时间里,防范严密的清东陵居然两次失窃,舆论对此强烈质疑并不意外。而从更宽泛的视野看,仅2015年,国家文物局就接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安全案件(事故)22起,其中古遗址、古墓葬被盗掘案件11起,文物保护单位被盗窃案件5起,文物收藏单位被盗案件1起。盗窃、盗掘文物案件仍然频发。
    文物市场持续火爆,巨额利益的诱惑,或许是盗墓猖獗的“内生动力”,但这并非清东陵这样的文保单位屡被“光顾”的必然理由。对于文物的贪婪,多少年来一直存在,并非今天就格外强烈。关键还在于如何扎紧篱笆,采取有效的手段切实保护好文物。
    具体到清东陵,短时间内两次被盗,当地政府部门显然难辞其咎。特别是,第一次文物被盗之后,很快又再次出现类似事件,个中原因值得深究。正如国家文物局督察司负责人指出的,当地在后续处置上至少存在三个“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案件调查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到位,这才导致盗墓案一再发生。
    循此思路,国家文物局表态将推动各地尽早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特别是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尤须如此。这样的思路强调的仍是政府的管理责任,至少就目前而言,政府对文物负有直接保护责任,以绩效考核倒逼政府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本身并无问题。不过,除此之外,也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其一,文物从来不应该孤立地存在,而是应该与当地民众融为一体。文物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民众的“摇钱树”,可以借此获得现实的旅游收益;而从长远看,文物是地方的文化标签,民众同样有呵护的义务与责任。如果政府管不过来、管不好,不妨让百姓也参与进来。可见,不能完全将保护文物的责任归于政府,而是应该扩大公众参与。这样,既增多了看护的眼睛,又能对政府部门形成监督。
    其二,置身于地方的文物不是地方政府的盆景,而是实施社会教育的基础与依据。地方政府不仅仅要看管好这些文物,还要极大发挥其教育作用,使之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唯有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提升了,才能形成普遍的文化风气。
    特别是,文物资源丰富地区还必须考虑各种利益的均衡。公众不应该只是观望者、利益无关方,甚至是利益受损者,而是应该让公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无论是抽象的荣誉感、自豪感,还是具体的旅游利益等,都不能将公众划在圈外。
    说到底,扎紧文物保护的篱笆不能只是单向用力,政府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视角,更不可能防范所有的漏洞,只有将政府责任、法律惩治与公众参与结合在一起,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才有可能真正管好这些“宝贝”。(胡印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