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元朝服饰文化


    元朝的统治者是来自草原的蒙古族马背上的英武气概也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上。蒙古族男子上至帝王,下至国人都剃一种叫“婆焦”的发式。也就是将头顶正中及后脑勺的头发全部剃去,只在前额正中及两侧留下三搭头发,正中一搭剪短散在额前,旁边的两搭绾成髻悬垂在肩。据说这种发型是用来阻挡向两边斜视,使人不能狼视,因此这种发式也称不狼儿。
    元朝妇女服装分贵族和平民两种衣。贵族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多为宽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这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颜色多为红色。
    元朝蒙古族女子时兴戴一种很有特色的古古冠,这种冠是用桦树皮或竹子、铁丝之类的材料作骨架从头顶伸出一个高近1米的柱子,柱子顶端扩大成平顶帽形,然后加饰翠华、珍珠,地位高的还在冠顶插野鸡毛使之飞舞飘动,很有生气。与古古冠相配的是长袍,蒙古贵族妇女的袍子宽松肥大,袖身很大但袖口收窄,衣长拖地,走路时要有两个女奴扶拽才能前行。这种宽袍一般用织金锦、丝绒或毛织品制成。流行胭脂红、鸡冠紫、泥金等艳丽的颜色,汉人也称团衫或大衣。他一反马上民族紧身窄衣的风格,体现了汉族文化队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蒙古族在入关后一直没有定式服制。直到元英宗1321年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服装上衣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bi)积,肩背挂大珠的质孙服。质孙服是蒙古族的衣冠之一,汉话译为“一色衣”,与周代的深衣近似。衣袖较紧、窄,而且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有无数褶裥,造型像现在的百褶裙,在裳腰部加横裥,领式多是右衽交领,方领、盘领。下身是小口裤,脚穿络缝靴,腰间开始时用毡毳革作装饰,后来用拧丝金线或用红紫帛捻成线,横缠在腰上,这样骑在马上,束紧腰围就出了体型的轮廓。衣饰的纹样有:日月、龙、凤等纹。质以服用青、红色绵做的较多,在衣的肩背间缀以大诛作为装饰。
    元朝官服,基本依照汉族服装,“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就是我们常说的乌纱帽。也是一色服的形制。
    元朝男子发式蒙古族的发式,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都「婆焦」,它像汉族儿童留的三搭头,即在头顶正中交叉剃出两条直线,然后把脑后四分之一头发剃去,正面四分之一剃去或剪成不同的样式,有尖角形、寿桃形,覆盖在前额,把左右两侧的头发编成辫子,披在肩上。元朝妇女衣冠元朝贵族妇女一般戴皮帽,穿貂皮袍。
    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显然经常穿汉服的一般为汉族男女。服饰平常元朝汉族平民百姓多用巾裹头,无一定格式。元朝汉族女子,仍穿襦裙或背子,由于蒙古族的影响,服装的样式也有所变化,有时也用左衽,色彩也比较灰暗。
    元朝衣着的用料,精粗相差悬殊。高官服装多用色彩鲜明的织金锦,以花朵大小表示品级高低。元朝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最组名的织锦工艺叫做织金锦。更多朝代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