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包容了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术知识,等等,不仅是17世纪以前中国农学的总结,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业知识
    《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六年(1633年),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问》等军事方面的著作。但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还要数农业与水利方面的研究。
    徐光启在生物学和农学方面的贡献很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汇集在他的《农政全书》中。《农政全书》共60卷,约60万字,分12个目。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农政全书》包容了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术知识,等等,不仅是17世纪以前中国农学的总结,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业知识。
    《农政全书》是在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摘编译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的,全书征引的文献达200多种,可谓“杂采众家”。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而农政思想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要重视备荒、救荒等荒政。在农业技术方面,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术;推广甘薯种植,总结栽培经验;总结蝗虫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法。于是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开垦、水利、荒政这样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全书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前代农书所鲜见的。
    《农政全书》对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影响和决定收成的因素,如土壤、气候、耕作方法等在书中几乎都有论述。书中将土地按照品质的高低划分为3种不同的档次,指出不同的土地适合种植不同的庄稼,所有土地中最好的叫五粟,这种土地,干湿适度,上面没有杂草和沼泽。上土一共六种30类,能种植12种植物。中土一共6种30类,能种12种植物。下土一共6种30类,能种12种植物。又如书中所提到的耕田之道:先从黑土开始,这是因为黑土少沼泽而又易保持水分。早耕的先于时令,晚耕的又后于时令,于是冷热不调,庄稼容易遭受灾害。田地要大而平,水沟要窄而深,这样才利于生长。播种不要太密集也不要太疏松。
    《农政全书》为后世保留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对人们研究古代农业技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同时也成为留给后世珍贵的科学遗产。更多朝代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