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常识 > 国学典籍 >

《新序》


    
    《新序》,西汉刘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作者尚编有《说苑》一书,性质与此类似。“叶公好龙”典故就是出自此书。
    虽然早期的资料认为刘向是《新序》的作者,但更准确地说他是该书的编者,因为书中材料的主体都来自于其他典籍,刘向本人并没有创作任何部分内容。把刘向视为作者而非编者起源于对《七略》中《新序》著录的错误解释,《七略》把此书和其他三种著述一同著录在刘向所“编排的”(即“序”)的67篇之中(见《汉书·艺文志》,第1727页)。根据《汉书·刘向传》(《汉书》卷三十六,第1958页),刘向“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严灵峰认为在这段话中“新序”不是一部书名,班固用此词仅是意为“新编”,因而班固所说的仅是一部著作,即《新序说苑》。
    后来的目录著作中称《新序》为刘向所“撰”(见《隋书·经籍志》,第997页;《旧唐书·经籍志》,第2024页;以及司马贞《史记索隐》,第2238页),然而,他们也称刘向“撰”《说苑》和《列女传》。而在刘向自己的《七略别录》中,他清楚地声称他从已存在的典籍中“编辑”(校)了这两部著作。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认为刘向没有撰写《新序》中的材料,他仅仅是对它们作了收集和编纂的工作。徐复观认为现代学者误解了“序”字在汉代的含义,并说这一词在汉代也意为“撰”。
    刘向大概在公元前24或前25年把《新序》进献给皇帝。根据《晋书·陆喜传》(《晋书》卷五十四,第1486页)的一个说法,刘向是仿陆贾(约公元前228-前140)的《新语》而作《新序》。对《新语》通行本和《新序》的仔细比较说明,这两部书无论在文本上抑或结构上都没有任何紧密相似之处,这两部书的唯一相同特征是它们都有明显的儒家伦理思想。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
    《新序》·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汉刘向撰。向字子政,初名更生。以父任为辇郎,历官中垒校尉。事迹具《汉书》本传。案班固《汉书·艺文志》,称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隋书·经籍志》,《新序》三十卷,《录》一卷。《唐书·艺文志》,其目亦同。曾巩《校书序》则云,今可见者十篇。巩与欧阳修同时,而其所言卷帙悬殊。盖《艺文志》所载据唐时全本为言,巩所校录则宋初残阙之本也。晁公武谓曾子固缀辑散逸,《新序》始复全者,误矣。此本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即曾巩校定之旧。《崇文总目》云,所载皆战国、秦、汉间事。以今考之,春秋时事尤多,汉事不过数条。大抵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故颇与《春秋内外》、《战国策》、太史公书互相出入。高似孙《子略》谓,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笔,采撷不遗。至其正纪纲,迪教化,辨邪正,黜异端,以为汉规监者,尽在此书。固未免推崇已甚。要其推明古训,以衷之於道德仁义,在诸子中犹不失为儒者之言也。叶大庆《考古质疑》摘其昭奚恤对秦使者一条,所称司马子反在奚恤前二百二十年,叶公子高、令尹子西在奚恤前一百三十年,均非同时之人。又摘其误以孟子论好色好勇为对梁惠王,皆切中其失。至大庆谓黍离乃周诗,《新序》误云卫宣公之子寿,闵其兄且见害而作,则殊不然。向本学鲁诗,而大庆以毛诗绳之,其不合也固宜。是则未考汉儒专门授受之学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