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常识 > 国学典籍 >

秦汉杂史:《楚汉春秋》


    
    《楚汉春秋》,九卷,西汉陆贾撰。所记从刘邦、项羽起事起,至汉文帝初期止,为一部杂史。司马迁撰《史记》时,曾采撷此书。唐以后散佚。清人有三种辑本,一、洪颐煊所辑,见《问经堂丛书》。二、茆泮林所辑,见《十种古逸书》,亦见《后知不足斋丛书》和《龙溪精舍丛书》。三、黄爽辑本,见《黄氏逸书考》。其中以茆辑最佳。但佚文数量不多,史料价值亦有限。
    《公羊传》和《榖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榖梁传》讲“微言大义”,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
    《左传》以记事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认为《左传》的史料价值大于《公羊传》和《榖梁传》。
    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秋”四季的季节。但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榖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
    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
    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
    事实上,《春秋》虽作为一鲁国的编年体史书,但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目前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因为《春秋》是粗线条的笔墨。为补这一遗缺,后来又出现以《春秋》为主本的传,即现今流传下来的《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三种,并称“春秋三传”。《传》的《春秋经》文字基本上相同,也有一些差异,传文按年合并,先经后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