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张清明:傈僳族葫芦笙制作王


    
    特约记者 俄木日布
    葫芦笙结缘云南傈乡
    “俄木,张清明又来县城了,准备发一批葫芦笙到云南丽江……”4月13日星期六上午,德昌县傈僳族学会会长李文华大哥乐呵呵给我来了个电话,他在电话那头说这批芦笙好得很,大的小的满满一背篼,可以拍几张图片留着……
    我兴冲冲提起相机就朝县城里李文华家的小卖部跑。我早已慕名这位令人尊重的老人。
    身材高大、浓密大眼、古铜肤色的张清明老人,尽管年纪大了还显得挺有精神。穿着也十分特别,里面是傈僳族传统麻布衣服,外面套件草绿色“马裤呢”军衣、头上包着傈僳人传统的黑头帕、腰拴傈僳人以前曾常用的麂皮
    “烟肚兜”,见人就非常客气。
    “你晓得阿石才啵,我做的葫芦笙是卖给他的,前后送了5批近两百把咯……”,一见面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傈僳族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云南、四川70来万,国外缅甸、泰国等近40万,在100多万傈僳族中,“阿石才”的真实姓名或许没人能叫得上来,但“阿石才”这三个字,却名声在外。我这个在傈乡工作了14年之久的半个傈僳人,当然知晓被誉为傈僳族情歌王子、中国达人等诸多头衔的云南丽江傈僳文化研究会的民间艺人阿石才了… …
    几年前,阿石才等数名云南傈僳人到四川德昌傈区“寻亲”时,发现四川这边葫芦笙很多,与之相比,云南傈僳人中这种乐器还很少,德昌还有许多葫芦调和演奏者,而且制作技艺保留得极好。阿石才当时高兴地请李文华帮选几把葫芦笙试一试,结果张清明做的葫芦笙无论音阶音准音质,都不约而同地合云南那边的调子,阿石才啧啧称赞。张清明老人就这样结识了傈僳名人阿石才,阿石才也给他带来了口碑和小小的财路。
    葫芦笙伴张清明一生
    张清明老人笑嘻嘻告诉我:“傈僳人喜欢吹葫芦笙,过去男子差不多见人有一把。每年布谷鸟开叫的时候,他们会把心爱的葫芦笙挂在墙上,因为老人们说种庄稼的时候不能吹,吹了庄稼收成不好。只有到了农历的七月半之后到第二年布谷鸟叫前,庄稼丰收,婚礼增多,阔拾节到了,于是葫芦笙声声在傈寨里飘荡。傈僳男人们高兴要吹,忧伤要吹,谈情说爱要吹,连哄小孩也要吹……”。
    他说7岁多点就学会了吹葫芦笙,那时与寨里的老人上山放羊,听上几声葫芦笙声就心痒痒,晚上睡觉做梦还梦见吹葫芦笙呢。老人们害怕芦笙到小孩们手头就坏掉,一般都不随便让人摸一下。张清明另外,凭着会说话讨大人喜欢和勤吆羊子,三五几天就把他教会了……傈僳族是“歌舞不分家”的民族,因此使用葫芦笙最多的是婚礼和聚会上的“打跳”,会有众多葫芦笙手汇聚吹奏,响彻山野。千百年来,葫芦笙美妙的音调给傈僳人以精神寄托和快乐生活。因此,傈僳族男人中会吹奏会做葫芦笙的也人不少,但做得如张清明一样的却少之又少。心头有爱天地宽,日久天长,张清明靠着对本土音乐的热爱和对葫芦笙的感情,不仅学会了做葫芦笙,而且还会做傈僳族的口弦和三弦。他做的葫芦笙经常有人慕名前来购买,按他的话来说“以前一把两元、三元都在卖,现在一般都在80元以上了……”。在云南四川的傈僳人心目中,张清明做的葫芦笙音纯、吹奏时不费尽,他就顺理成章地被誉为民族乐器做得最好的老艺人。
    葫芦笙制作苦并快乐着
    “这么一把小小的葫芦笙,做起来工序却繁杂得很哦……”,张清明说葫芦的育苗到挂果生长要大半年,慢慢等葫芦长大成形后再摘来晒干,小心磨皮。加上上山选砍竹子,一把芦笙至少要2两蜂蜡等等,每个环节都马乎不得。特别是芦笙竹簧片的制作,煞费心血,需要耐着性子轻轻搭在大腿上削成厚薄相当的片,再放到油锅里煮。火候还得掌握好,煮老了或嫩了都要不得,须重新返工。有几次为了削好簧片,他不小心把锋利的刀子划入自己大腿肌肉里,鲜血直流一痛就是好几天……
    眼下傈寨的人们日常娱乐活动花样一天比一天增多,葫芦笙会歇业啵?谈到这个问题,老张爽快一笑:“傈僳人今后一两代人是不会丢掉葫芦笙的,因为生也离不得死也离不得哦!再以后就难得说啰……”,说来也有道理,我亲历过傈僳族葬礼上吹葫芦笙跳“刮且舞”的场面,悲哀中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和美丽的生死观。我也窥得见傈僳族这个古老的狞猎民族婚礼葬礼时,与乐相伴的情怀与心意。
    “只要我还活着动得起,我都要做葫芦笙!因为我喜欢……”,应了这句因为爱所以爱,老张说全家人都支持他做葫芦笙,都说在族人面有很有面子。他今年已25岁的二孙子张小华很有悟性,从小就跟着他学做葫芦笙,眼下快出师了。说到他的葫芦笙技术后继有人,张清明老人感到欣慰,他说会努力教育儿孙们代代相传,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
    名录小档案
    名称: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
    级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单位:德昌县文化馆
    艺术特征:
    傈僳族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德昌傈僳族妇女喜欢弹口弦,男子喜欢吹葫芦笙。葫芦笙多为自制的五管葫芦笙。制作葫芦笙主要工具为几把专用刀具,原料包括黄竹、泡竹、空心竹、葫芦、黄蜡等。制作过程主要有摘葫芦、砍竹子、削竹制管、制作簧片、加工葫芦笙斗、粘管、配增音器、调音等工作。
    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金沙和南山傈僳乡是葫芦笙制作技艺水平较高的村寨,张清明是其中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6月,德昌县傈僳族服饰、刺绣、葫芦笙3个项目亮相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为2万多平方米的博览展区内展示的90多项国际非遗项目以及1300余项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中的有机组成部份,备受世人关注。
    2010年8月,德昌县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葫芦笙演奏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备受游客亲睐。
    摘自凉山日报《德昌观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