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潮绣


    潮绣概述
    潮绣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地区,自清代以来,潮州妇女多勤纺织,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制嫁衣,家家户户都会织缍刺绣。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人,广东男子精于绣功,为其他省市所罕见。刺绣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用装饰品上。
    
    潮绣属于广东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中的一大流派。传说潮绣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其与黎族织锦同源,潮绣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
    潮绣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绣种。
    题材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气氛鲜明、生动地表现题材,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
    2006年5月20日,潮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广东省潮州市的林智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历史源流
    潮绣历史悠久,源于何时,说法不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始于唐代。在唐代至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广州属于边疆地区未受到战乱的影响,刺绣与农业、手工业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宋代至明代粤绣的技艺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清朝乾隆年间,广州已设立绣行,广州和潮州等地也广设绣庄、绣坊,粤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乾隆年间,潮州西门外天地坛、布梳街以及开元寺附近,已有绣庄20多家,绣品输向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一带,占领南洋市场,特别是带有民间浓厚地方特色的厅堂,佛庙摆设的绣品更是供不应求。可见潮绣在清代已经大规模出口,对国外市场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19世纪英国艺术家波西尔所著《中国美术》中写道:“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于此技术尤为专长……”潮绣多输入欧洲,可见当时中国潮绣欧洲也影响颇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