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故宫大木匠”李永革在泉州


    
    原标题:“故宫大木匠”李永革在泉州:入行41年 我只略知一二
    东南网11月1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月芳 黄谨 文/图)到过泉州好几次了,闽南建筑的秀丽飘逸,依然令李永革印象深刻。
    他绝对是见过“世面”的人。代表最高皇权的太和殿、乾隆皇帝最爱的建福宫花园、贵妃们居住的慈宁宫……近年来故宫修缮的大工程,每一项都有李永革的心血。
    61岁的他是故宫古建筑修缮技艺部原主任,去年退休。如果你去看看最近很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能知道故宫里顶尖文物修复技师们日常工作。不过,他们是修缮可移动文物的,而李永革则修缮不可移动的,比如宫殿。
    这两天,李永革受邀来泉州,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实操培训授课。故宫来的大木匠手把手教手艺,机会难得,60位一线木匠虚心请教。而海都记者也有幸和这位“故宫大木匠”面对面,听他聊聊故宫里的那些事儿。
    几百年没清过的尘土会“咬人”
    有人说,李永革退休前相当于明朝皇宫里的“营缮所所正”,正七品。
    李永革笑道,别拿这个作比喻。故宫里有编制和没编制的工作人员约有2000人,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只有两个。其中一位是油饰彩画方向的,而李永革则是综合性的。
    有人夸赞他全能,他却说,那不可能,中国古建筑文化内涵太丰富,不同地域、时期、民族特点都不同。入行41年,他只是略知一二。
    1975年,李永革结束3年半的部队生活,进入故宫工作,那年他20岁。当时,故宫里的老师傅最年轻的也40多岁了,20多岁的年轻人几乎没有。故宫历来是集结了全国手艺最高的地方,这支古老的建筑队,对这位新来的年轻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虽然耳濡目染地有点木匠功底,但是面对精湛的故宫建筑,李永革还是一头雾水。故宫的能工巧匠手虽巧,但文化程度不高,不善表达。再加上那时候古建筑的资料相当少,手抄书几乎是唯一选择。李永革听说故宫老师傅刘德惠手里有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算例)》,赶紧向老师傅借回,抄了半个月,回来慢慢琢磨,就当启蒙了。
    2年后,李永革成为木工组的副组长,组长是位老师傅,年纪大了身体不大好,手下十五六位年轻人,李永革要负责派活。那时候压力大,要指挥和自己一样年轻的人干活,自己要先算料、看图,弄明白了,还得尊重老师傅,很多脏活累活,李永革都抢着干。
    宫殿屋顶上的灰尘大概几百年没清理过了,那样的尘土会“咬人”。“尘土很细,黏上脸上、身上,好几天都洗不干净,还有灼热感。”李永革说,清朝时在宫殿屋顶上装的防鸟网,是铜做的,铜锈吸入嗓子,竟是甜味的。那时劳保条件不好,防毒防尘就靠口罩。但戴着口罩干活,呼吸都困难。
    就这样,李永革慢慢熬成了经验最丰富的人。
    跑2000多公里 只为建福宫一块太湖石
    谈到古建筑营造,大伙会觉得当下的工匠既不容易寻找,也没有了以前人的耐心。而维修故宫不同,绝不允许急功近利,只能严格遵循古法技艺。所以在李永革看来,修故宫,既是体力活,也需要格外的耐心。
    2000年到2005年,李永革主持复建乾隆爷最喜欢的建福宫花园。之前失火烧了,建筑材料都需要去原产地采购,李永革亲力亲为。为了运回符合条件的太湖石,他奔波了2000多公里,4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他去山东挑选过琉璃瓦,到内蒙古找寻过油漆、彩画的颜料。
    2006年开始,他又为太和殿维修挑大梁,这个项目必须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完工。“修故宫不能抢工期,我们只能按自然规律办事。”李永革说。比如北京11月上旬气温就降到0℃以下了,所以10月中旬砌墙抹灰之后,得留半个月干燥的时间。如果之后再强行干水泥活,开春水泥就得酥了。要再干泥水活,就得等3月以后。
    故宫的用砖也特讲究。一块砖六个面,有五个面需要精细加工,叫“五扒皮”,“干故宫的活,一点都急躁不得”。
    而说起泉州建筑,李永革特别点赞了出砖入石、蚝壳厝和陶瓷堆剪。他说,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地方建筑工艺,既不浪费材料,也很美观,与故宫等官式古建筑营造相比,闽南建筑虽然有一些工艺相通,但相比之下,故宫是明清风格建筑,运用的工具也多,建筑制式更复杂。
    为一线木匠授课 功夫好坏他一看便知
    作为专家到各地检查验收或评审授课,李永革觉得那也是在不断充实自己。
    此次,福建省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木工(南片地区)培训,泉州、漳州、龙岩等地60位一线木匠参加,这些工匠大都从事古建筑维修相关工作。李永革为他们讲解古建筑木构传统工艺做法,昨天进入实际操作。
    功夫好不好,经验丰富的李永革一看便知。工匠们抽签考试,有的做一斗三升斗拱,有的做水篙(丈杆)、梁架,考验的是师傅们的真水平。一截原木给工匠,砍、刮、划线、拼缝……看似简单,也要花上两三天工夫。
    李永革说,福建省组织这样的实操培训非常好,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毕竟,真正干古建筑维修的是一线工匠,保护文物,提升工匠的工艺做法是更有效、直接的办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