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大鼓书传人盼收徒传承技艺


    
    “咚咚咚,上场啦,咱给您敲敲鼓,请请人,请在座众君听……”78岁的张德金,一只手握着快板,一只手敲着锣鼓,嘹亮的声音抑扬顿挫,满是皱纹的脸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寂寞了20多年,大鼓书传人张德金没有想到,有一天大鼓书又会被搬上舞台,成为众人喜爱的节目。只是,想着会唱大鼓书的艺人逐渐老去,青黄不接,张德金在心里沉沉地叹口气。他最期待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可以收一名徒弟,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自学成才的大鼓书传人
    张德金是土生土长的南岗镇鸡鸣村人。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听过大鼓书后觉得太奇妙了,所以没事就跟着唱大鼓书的人挨个跑村庄。“别看我文化水平不高,唱书打鼓还是很有天分的。”张德金说,只要听过一遍,他回家就能够惟妙惟肖地复述。没有鼓条,没有锣鼓,他就用树枝和箩筐代替。
    凭着自己的努力,1960年开始,张德金就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说唱大鼓书的乡间艺人。1976年,他又拜了柴门大鼓的传人许俊峰为师。师傅给他取了艺名“张知岩”。
    “据师傅说,祖师爷定了30个字作为师门祖训。这30个字延续下来,也就成了30个辈分,‘知’字辈是第21代。”
    从受人追捧到被人遗忘
    “大鼓书的奥妙很深的,不是简单的说说唱唱、敲敲打打。什么地方要下‘连环套’,什么地方要下‘密码桩’,什么地方要有起韵,都很有讲究的。”
    得到师傅指点后,张德金技艺大涨。此外,他还自己买书钻研。很快,他就有了很多拿手好戏,《明末奇侠》、《大明英雄谱》、《薛仁贵征东》、《杨家传》……
    上世纪80年代,他除了种地以外,就是被邀请到各个村庄表演。“那时候,来听我说唱的人把一个大空地挤得满满的,一晚上我能挣到3元钱。”那个时候,一晚上挣3元钱对一个庄稼汉来说,无疑是高薪。那个时候,也是张德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记得有一次,他一连出门唱了3个月才回了趟家。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听大鼓书的人越来越少,张德金也变得落寞了。他将大鼓扔在角落里,鼓条和快板也不知所终。
    此后,他只闷着头种田,家人知道他心里难受,也从不提大鼓书。
    20多年后重新走上舞台
    这一晃,就20多年过去了。他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重新唱起大鼓书。原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他曾经的大鼓书手艺也被人发掘,并被邀请上了舞台。
    张德金把破旧的大鼓刷干净,并重新定制了快板和鼓条。“以前都是在村子里说唱打鼓,没想到如今上了舞台。”张德金很是激动。随着被邀请上舞台表演的次数多了,张德金也发现那些老的曲目已不太受欢迎。于是,他根据身边的故事,自己编写唱词,四处传唱。《中国好人汪传道》,就是他耗费了两个月心血完成的,颇受听众欢迎。
    重拾看家本领,这让张德金感觉十分幸运。然而,在他的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愿望,“学大鼓书不难,只要心诚就能学会。我就想找个心诚的徒弟,将这个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孙雨静 周莹莹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刘晓平/文 虞俊杰/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