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湘西的苗画—记保靖民间工艺大师梁德颂
http://www.newdu.com 2025/01/04 06:01:4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兵(右一)采访梁德颂(左一) 梁德颂在台湾交流会现场指导 梁德颂苗画作品 如果没有这些苗画,他的名字也许一直无人能知。这些走出湘西的苗画,烙印着一位湘西汉子追求的足迹。苗族文化永远这么神奇,在灵山秀水之间,保靖民间工艺大师梁德颂走得笃定而坦然。在曾经孕育出水田河这样好酒的土壤上,梁德颂也伴随着这方山水款款走来。 “我喜欢画画,喜欢那些花花草草。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那些鸟儿在我眼里就像我家的成员。我每天早上起来就要看看它们,摸摸它们,然后喊一声,起床啦!今天又是好天气!”这是苗画家梁德颂说的话,他把花花草草画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这也是湘西一道最为奇美的文化。 在水田河镇百合村,梁德颂和他的苗画家喻户晓。 2009年10月,湘西州政府在吉首乾州古城举办“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旅游商品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中,梁德颂的 《双凤朝阳》获得金奖。 就是这次赛事,湘西的民间工艺为世人追崇,梁德颂为世人认识。人杰地灵的湘西,民间工艺和这方山水一样浸入人的心扉。色彩浓烈,线条缜密,五彩缤纷,原始神秘,似绣非绣,这就是梁德颂的苗画。 细看《双凤朝阳》,墨黑的底色中彩绘着花卉鸟虫,中间为两只神采奕奕的凤凰,艳丽的禽鸟成双成对装饰左右,并向四边对称地舒展伸开,长长的碧草穿插其间,四角布置鲜花彩蝶。整幅画面饱满精整,疏密有致,繁而不乱,既有装饰之华美,又有绘画之鲜活。而且,此幅苗画属于巨作,宽约一米,长约三米。有人愿意出价数万元购买,梁德颂舍不得出售。 对于梁德颂的苗画,湘西州民协副主席、吉首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田茂军就非常欣赏梁德颂和苗画,他曾这样评价:“生活在青山秀水中,苗画具有大自然的清新和率真,不雕琢,不做作,没有脂粉气。” 欣赏梁德颂苗画的人,还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国务院参事冯骥才。 2009年5月,冯骥才来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化考察,期间来到了湘西,他在吉首市领导赠送的图书中发现了苗画,感觉苗画很漂亮,很有保护和传承的价值。当晚,冯骥才便请来时在吉首的梁德颂交谈。后来,冯骥才还专著《邂逅苗画》一文记录了梁氏苗画。 在《邂逅苗画》里,对苗画有这样的描述:“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画种。” 上世纪初,苗画一度失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个名叫梁永福的农民自学成才,使得苗画仍然在山野田间花儿一般的开放着。梁永福正是梁德颂的父亲,现已年过七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受父亲耳濡目染,梁德颂继承家传,从小便开始学苗画。与父亲一样,因为家庭贫困,梁德颂没有读完高中便失了学,然而无论生活再怎么困难,他仍旧没有放弃苗画,常是白天荷着锄头挥汗如雨,夜里痴迷地画花鸟草虫。没有钱买颜料,他采来绿叶藤条拧出汁液自制色彩;没有钱买宣纸,他把素色的旧衣裳剪破作画布;没有钱买绘画教材,他描摹大自然的花鸟草虫,花鸟草虫点燃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没有钱去学习专业,他收集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那些民间传说成就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三十多年来,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花儿草儿、鸟儿虫儿,已经融入成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喜与乐、悲与愤,花儿草儿知道,鸟儿虫儿懂得,它们呈现给他最美丽的笑脸,他也赋予它们最纯净的心灵。 已经40多岁的梁德颂,现在已经专事苗画,他不仅靠绘苗画能养家糊口,还走出大山在城市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店铺。现在梁德颂的画艺更为高超,气质清雅,苗画题材也丰富多了,多为喜庆、吉祥、长寿、友谊等吉祥图案,也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图案中经常运用的有双凤朝阳、凤穿牡丹、鸳鸯戏荷、鱼鸟同乐、双龙抢宝、麒麟送子、蝴蝶伴寿、喜鹊噪梅、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等,反映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生灵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今,梁德颂已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梁德颂和他的苗画走出了湘西,走向了全国。目前梁德颂正在对苗画进行全面研究和艺术创新,对苗画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画师的图案和样稿都是我收集的对象和重点,为将来建立苗画博物馆和出版苗画相关画册打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无锡惠山泥人的传承和创新
- 下一篇: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专访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