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打草鞋:竹杖芝鞋轻胜马


    导语: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穿着普遍,相沿成习。无论男女老幼,凡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草鞋既利水,又透气,轻便,柔软,防滑,而且十分廉价,还有按摩保健作用。
    “两只黄猫,四个耳朵,牵着不走,拴住飞跑。”这条谜语现在很多人肯定是猜不出来了,因为“草鞋”这个词语正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
    草鞋在上个世纪初,是穷苦人的行头,打草鞋也成为那个年代村民必会的手工活。如今,倘若有人穿草鞋,一是电视剧的道具所用,演员穿。二是由好奇心驱使,游人穿。草鞋是什么东西?它是怎样“打起来”的?这一问题,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恐怕是个陌生的名词。有人不仅未曾看过草鞋的模样,还有多数人可能听也没有听过“打草鞋”之艺。
    
    打草鞋要配齐打草鞋的工具。一般农户会有祖传的,小户人家未添此具,用时可向邻居借。整套工具有草鞋耙、拗、梯、锤四件,都是木制的。此外,还要一条腰椎带(需系上一个半正方形的柴木)和一把剪刀。要搓好打草鞋的经条(俗名叫草鞋“省”)。先用双手搓好筷子那么粗细的络麻绳索,再视脚板长短制成一个四绳网。还要备足打草鞋的纬料。络麻、旧布条和优质稻草等。主要原料还是稻草,故名曰“草鞋”。
    
    制作草鞋的草,就是再平常不过的稻草,随便拾来便可制作,但最好的稻草是晚季的稻草,它细而长,因生长周期长,比较柔韧耐久。旧时少女送给情郎或少妇做给丈夫的草鞋,制作上很有讲究,精选的稻草要经漂白处理,制作出的草鞋锃亮耀眼,柔韧而耐久,舒适而美观。有心的人还会到附近的裁缝店拣些新布碎来,制草鞋时将布碎夹杂在稻草里,以增添耐久性、柔软性,即使新草鞋穿在脚上也不易起泡。将稻穗割下捆成倒把,蓬在谷桩上晒干后,脱不稻籽备用。先将米草捶绒,搓成食指粗细的草绳,实为经线。长处是中指根到手道拐——下臂那么长的四倍;用一根米草折转来搓成“耳子”,用捶绒的米草来编织成鞋底状的版子,加上鼻子,安上耳子,扎起后根,便成为草鞋版子了。
    草鞋匠人先坐于凳上,再将一长凳倒放面前,凳脚形成一个“V”字形。随后,搓好一根小拇指粗的主绳,将其折为四股挂于“V”长凳脚上中间横绑的竹片上,主绳尾端系于腰间的绳子上,绷紧主绳从前至后地打鞋底。当鞋底打到两寸时,便按预先设想的位置扭好四只鞋耳,最后捆鞋后跟。20多分钟后,经过一番搓、挽、擀,一只草鞋就打好了。草鞋打完之后,还不能马上就穿,先得放在石头上用草鞋槌捶软,最后再用剪刀修整一下。
    
    “有钱人穿布鞋,没钱人穿草鞋”。这句话是对解放前百姓生活的一种真实描述。直到六十年代后期,穿草鞋的人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穿草鞋的好处也只有才能一辈人的体会比较深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