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具制作:渐渐远去的皮匠活
http://www.newdu.com 2024/12/28 07:12:19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语: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穿皮鞋是件很显派头的事情,那么给皮鞋钉上两只走起路来“叮叮”响的鞋掌更是时髦之举,完成这项工作的便是皮匠了。如今的修鞋已经机械化了。但是在街头巷尾,还依旧可见昔日被称作“皮匠”的师傅,一个简陋的工具箱,加上钻子、钉子、锤子和几把切刀,组成他们养家糊口的摊子。 皮匠 八月初的这一天,皮匠马继光准备熟一张牛皮。夏天不是熟皮的季节,一般是在秋天,天气凉了之后,干起活来皮子的臭气可以小些。 马师傅家在甘肃的民勤,这里的人主要以农业为生,也有从事畜牧业的,这些都离不开皮具。人们都知道民勤马家的皮活好,马继光已经是第五代了。 铁匠、木匠、石匠、毡匠、皮匠总称为五匠。皮匠正是五匠之首。其他的匠人离了皮匠做的工具,离了皮活的话他就没办法生产。好比毡匠用的东西,毡匠离了皮匠的两样东西,他的毛弹不成。 做皮具要用很多的工具,马师傅只肯做一条最普通的小皮鞭。 皮子先要泡上一两天,平时是泡在河里的,就不用换水了,一次泡个十张,熟出来才够一年用的。 大的概念来说,首先,当皮匠的话,得懂得这个皮。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收人家的皮的时候就得把皮看好。一般说冬天的皮是最好的皮,秋天的皮也可以,夏天和春天的皮就不能要了。 推毛是一个技术活,推不好就会把皮子刮得又是洞又是坑,现在已经可以用化学腐蚀的方法代替推毛了,但马师傅还是觉得用刀更快更直接,效果也更好。 整张的牛皮要剌成细条,这个简单的动作最能考验皮匠的手艺,粗细是否均匀,遇到皮子本身的薄厚大小有变化的时候如何处理。 一整张牛皮在两位马师傅的手下变成了一堆小皮绳,据说是一整根,过程中明明有切断的地方,但却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弄的。 皮匠 从皮子中间开两刀,分成两股皮绳。转过来再开刀,四股皮绳一起剌。因为皮子的形状不规则,剌完的部分自然就断开了。顺着皮绳的走向,在有皮子的部分重新开两个口,再剌的时候就是八股一起走了。这样的情形不断重复,皮绳的股数不断增加,直到所有的皮子都用完。 马师傅说:“所谓的头一刀,一劈是两根,第二刀,一劈是四根,如果劈三刀就是六根,劈四刀就是八根,但是最后头的时候,那是第一刀的末根和第二刀的头根裹到一块了,它就连起了。第二刀的末根跟第三刀的头根并到一块以后,第三刀的末根跟第四刀的头根对到一块以后,第四刀的末根跟第一刀的头根裹到一块以后,不是就成了一个大圈了,这就是物理学的事情,稍微一注意就出来了。” 就这样,一块皮子变成了一根绳,一点原料都不浪费。正是材料的特性给了工匠们发挥的余地。马师傅在院子中间临时垒了个灶,用芒硝熟皮绳。 熟皮全凭手感,不能生也不能过。熟过的皮子要上油,普通的食用油就可以,这样才牢固。风干之后上绳车,拧成更粗的皮绳。粗的皮绳再上绳车,这次需要三个人合作。 小马鞭做成了。前后共用了一周的时间,这样的一根牛皮马鞭在民勤卖两块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