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铜匠


    导语:打铜器是一门古老而且很普遍的技艺,早先人们的生活用品大多与铜有关,因而铜匠也是一门十分热门的手艺。铜器不仅能打造成普通的日常用品,也能锤炼出繁华的浮雕装饰,然而如今这些古老的技艺都渐渐远去了。
    
    老铜匠
    初冬的艳阳天,逢场的桃源县叁阳镇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我随熙熙攘攘的人流移动脚步,每个感觉器官都实实在在的体味着,乡村集市的红火与繁荣。
    叁阳,这个偏远的小镇,每隔五、六天就会被赶集的人们喧闹一阵。
    小街的尽头,一个别致而孤独的小摊,吸引了我。我轻柔的脚步声,惊醒了斜靠在椅子上假寐的老人。老人叫袁立斋,是叁阳镇有名的铜匠。袁师傅今年已经84岁高龄,他的家就在湖南省桃源县叁阳镇。他自14岁开始跟师傅学铜匠手艺,做铜器活70年了。
    早先,人们居家过日子,生活日用品大多是铜器。铜盆、铜勺、铜铲是百姓家必备之物,大门的吊环是铜的,门锁钥匙也是铜的,箱子橱柜门的拉手、提环还是铜的。殷实的大户人家,还要在柜门钉上团形的铜皮,在四角包上角铜,装饰铜器上刻画了吉祥的图案,锤炼出繁华的浮雕。袁师傅年轻时,挑了一担子铜器铜皿,摇着铜铃、敲着铜锣、和着铮铮琮琮悦耳的金属声,翻山越岭的吃百家饭,走街串巷的干手艺活,风光体面。
    近些年,随着年龄的攀高,袁大爷只有逢镇上赶集,才出门摆摊。而今人们很少用铜器,就连铜锁也不用了,买卖大不如以前,有时候,坐守一整天的摊子,也无人问津。见证了大半个世纪铜锁的变故,老人看的很开,心态平和。他坦然的如是说:铜锁简单,不保险。现在,市场上什么样的锁都有,弹子锁、密码锁、指纹锁、电脑锁甚至感应锁等等,既安全又美观。锁,谁不愿意用好的?老人之所以还出门摆摊,一来,年纪大了,与其孤单的閒坐在家裡,还不如守在摊子旁,看看老街坊,聊聊往日事,心裡不会闷的慌。二来,乾了一辈子的铜匠,实在捨不得丢下,这七十年的老手艺。
    我和朋友的拍照,为袁大爷带来了人气。不大一会,小摊便围过一群看热闹的乡邻。年长的试吹猎人唤鸟用的铜哨,小孩把玩陌生的铜锁,妇女感兴趣的是铜勺子。不过,谁也没有掏钱卖。见人越聚越多,老人连忙用一根电线,将铜锁、铜哨、铜钥匙等小铜件系在木柜上,嘴裡不停的嘀咕:哪个顺手摸走一个,我几趟的活,就白乾了。
    临近中午,镇上一位爱好收藏的农民,拿来两把打不开的铜锁,请袁师傅修。老人接过铜锁,仔细打量一番,决定先锉掉锁芯的焊点,再用顶锥敲松锁芯,最后配钥匙。当方案得到客人许可后,他便小心翼翼的开锉,轻轻的敲打。袁大爷年岁高,眼神不太好,手脚也不怎么灵便,动作显得迟缓而犹豫。此时,围观的街坊陆续过来帮忙,或出主意,或打下手。锁很结实,锉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久锉将破坏其塬貌,勐敲会砸乱其构造。这样,精緻的铜锁就失去了它收藏的价值。近一个小时的折腾,锁芯丝毫未动,老人只得对顾客尴尬的一笑:如果不是收藏的锁,我还是有办法,那就是砸乱,重来。送修锁的客人还未等袁师傅说完,就连忙拿回了铜锁,失望的离开。
    围观的乡亲也逐渐散去。老人的小摊,又恢復了平日的宁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