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典型的经起花工手艺:瑶族织锦技艺


    导语:瑶锦是少数民族织锦之一,为广西瑶族人民服装或其他用品上织绣而成的装饰品,在色彩运用上亦极富民族特色,使用鲜明而强烈的原色,斑斓多采,古朴厚重,应用也较普遍,常用于床毯、被面、腰带、头巾、背带芯、绑腿等方面。由于绣锦全用手工,可随时随地操作,且花纹不受经纬线的限制,可得心应手绣制各种形象,主要流行于湖南和广西等地。
    
    瑶锦,主要流行于湖南、广东、广西等瑶区。瑶锦主要用于被面、服饰、背带、头饰等。清代同治年间《象州志》记载瑶人善织瑶锦,汉族嫁女所用被面、小孩的襁褓也用瑶锦。瑶锦被面,在湖南江华称“八宝被”。
    
    【历史渊源】
    瑶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的“荆蛮”,至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盘瓠蛮”,隋唐的“莫瑶”,宋代以后的“瑶”,绵延不绝。技艺高超绝伦、图案奇异斑斓的瑶锦文化就是在这漫长的历史环境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到了宋代,瑶人纺织工艺与印染、蜡染技术得到高度发展,有“妇纺织之法,莫瑶人之若也”之盛誉。及至清代,纺织刺绣工业更加发展,故史有“瑶妇尚织绣,皆自为之”之赞。“南岭无山不有瑶”,横亘湘、桂、粤、赣四省区的南岭是中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自宋元年间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山地以来,江华就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的中转站、大本营和发祥地,有“神州瑶都”之美誉。瑶族女子从七八岁就开始坐在土织布机上,由阿妈或姑嫂教会纺织与刺绣技术,她们纺的和织的大都是婚嫁用的物品与衣饰,常见的有荷包、头巾、花带、背带、被面、帐帘等。最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是产于涛圩、河路口一带的“八宝被”,它是心灵手巧的瑶家妹子将诗文与图案结合编织出的瑶族织锦精品。瑶家“八宝被”由各种彩色棉线镶配纺织而成,图案大体有丹凤朝阳、金龙出洞、双狮抢球、喜鹊登枝、鸳鸯戏水、鱼水合欢、麒麟送子、龙凤吉祥八种,应了八卦之数,因而俗称“八宝被”。这种被单织锦图案奇异、内容丰富、工艺精细。千百年来,以瑶家“八宝被”为代表的瑶锦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以绵绵不绝的生命力,跨越时空,一直延续,被誉为“少数民族织锦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民族织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工艺】
    瑶锦织法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织锦,是典型的经起花工艺,即经线为不同的单元颜色,纬线为单一底色,不断纬,花纹由经线显出,类似于花带的织法。主要花纹有万字纹、几何纹、文字纹、植物纹、动物纹等。用于被面的瑶锦色彩素净,线条古朴,花纹韵律性很强。用于服饰的瑶锦则色彩艳丽。
    瑶族织锦采用的是经、纬相结合起花的技术,在牵经时将色线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然后根据花纹图案的提沉起花要求,挑结花本,穿综上机。织造时,第一纬织平纹地,利用分经棍形成的自然开口,引纬打纬。第二、三、四、五纬起花。织完第一纬后,依次踩动踏杆,花综受力牵动,将面经拉下来变成底经,从而形成第二、三、四、五次开口,引花纬后进行打纬。第六纬与第一纬一样织平纹地,其余类推。这样五纬一组,不断往复循环。卷布和送经是人工调节的,织到一定程度时便转动齿状卷经轴,放出一段经纱,同时亦卷取一段织锦。
    
    【艺术特征】
    瑶锦的图案题材内容广泛,各种纹样与实物形象巧妙结合,意境深远,充分反映瑶族人民对理想与幸福的追求。瑶锦在色彩运用上也极显民族特色,调色大胆,善用强烈的对比色调,以红、橙、黄、绿、蓝、白等色为主,五彩缤约,古色厚重;而且瑶族人民善于巧妙运用黑、白色作间隔及连缀,华而不俗,和谐统一,而又有强烈对比;此外尚有玫瑰红、大红、白和墨绿等色彩的运用,丰富统一且艳丽,还有一种用色阶排列的对比手法,如在深蓝或黑底上,运用茶褐、土红、土黄、赭石、白等色,相间交替使用,使整个色调协调而又丰宣,有新颖、独特、浑厚、稳重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