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红色贵族首次亮相文博会 北京雕漆技艺濒临失传


    
    人民网深圳5月14日电(吕绍刚 袁俪芸)在第十二届文博会上,以“红色贵族 世纪惊艳”为主题的雕漆珍品回归展在9号馆举行,共展出逾180件雕漆艺术品。
    观众来到雕漆珍品回归展馆,先映入眼帘的是剔红对狮,再往里走,便是宽达两米的雕漆屏风。红地黑花卉圆盒、剔红龙纹仿锤瓶、剔红花卉水洗……展柜上,摆满了尺寸不一、器形各异的盒、瓶、罐、碗以及水洗。
    “它们回国10年了,这是‘红色贵族’首次在深圳展出。”深圳市圆成正瀚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艳介绍,1972年春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中美破冰之旅”,随行成员欧文·杰格先生来到北京三间房,看到工艺精湛的北京雕漆艺术品后,惊呼其为“红色贵族”。这批雕漆艺术品作为中美两国外交的见证,被欧文·杰格先生全部买下,运回美国珍藏至2005年。
    “当时,年近耄耋的他深知子女无法像他那般‘珍惜’这些藏品,便将其捐献给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让‘红色贵族’重返故乡。”周艳说,除此之外,乾隆帝也酷爱雕漆,清乾隆时期雕漆工艺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高的水平。“英国王室还珍藏着乾隆皇帝在1793年赠送给乔治三世的礼物——带有‘春’字的红色雕漆盒子,寓意着春日。”
    这批雕漆精品的回归,对缓解国内收藏界的需求,对传承和振兴我国民族工艺事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了解‘雕漆’的人太少了,大部分观众都是第一次看到雕漆,这让我们很痛心。”周艳说,我们希望通过文博会,让更多人了解“红色贵族”,让雕漆这门传统技艺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
    “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如此反复数百次,才能形成足够雕刻的厚度。” 雕漆非遗传承人殷秀云介绍,一般来说,一毫米厚的漆要刷上十七遍,只能在室内阴干,不能烘也不能晒。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调色和光泽,还得在大漆中加入桐油、朱砂等配料。
    此外,制作雕漆的胎底多种多样,有铜胎、木胎、金银胎、皮胎、脱胎等。其中,铜胎还分“外黄铜里红铜”,用料十分考究。
    目前,市面上的雕漆真品稀少,用树脂铸模的“仿雕漆”却随地可见。每件雕漆艺术品,都要历经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其中,刷漆工序最为耗时。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等特点的天然大漆,是雕漆制品的原料。
    “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殷秀云说,做一件漆器,就需要至少5位工艺师,周期达1-3年。
    这些雕漆是上世纪中期,由原北京雕漆厂身怀绝技的工匠们创作的艺术品。“只剩四位国家级大师了,北京雕漆如今濒临失传的危机。”殷秀云说,目前,北京雕漆的继承人也是凤毛麟角,要达到入门水平,至少要花七年时间。
    据了解,“四大名旦”之一——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在2006年被正式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因工艺繁琐耗时,用料珍稀昂贵,造型雍容华贵,一直是皇家宫廷御用器物,只有官造,没有“民窑”,具有崇高社会地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