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擀毡


    导语:有史料记载,擀毡技艺是由蒙古游牧部落传入,宋末及元朝时期,蒙、回、汉等多民族在西北地区杂居,当时蒙古族人居住毡堡,用毡作褥,一些居民就向蒙古族人学习了擀毡技艺。从此,擀毡技艺在块土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毡匠”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
    擀毡这一工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过去,擀毡匠备受人们尊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从窑洞里搬了出来,不再留恋土炕了,毡也就随之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擀毡匠也越来越少。随着老一辈擀毡艺人的慢慢老去,擀毡这一非物质文化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作为擀毡的传承人何兆元老人,他曾“发明”了在毡里加入黑面和清油的方法,用山羊毛擀出来的毡可以“站立”起来。
    
    何兆元老人在擀毡
    1957年,何兆元随父来到罗山脚下定居。过去,生活在罗山脚下的人长期以牧羊为生,羊群漫山遍野,盛产羊毛,以擀毡和羊毛编织为营生的手工艺人遍布罗山。何兆元拿着师傅赠的大弓等工具开始闯荡,此时他已有了一手娴熟、严谨的擀毡技艺,擀出来的一条条大毡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何兆元为人憨厚、虚怀若谷,被当地人尊称为何毡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毡匠的大名和他擀出的毡已是远近闻名,上门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40多年的擀毡生涯,何毡匠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罗山脚下的每一户人家。据当地农民介绍,现在罗山脚下许多农户家炕上铺的毡,都出自何毡匠之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