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知识 > 本草方剂 >

茵陈蒿汤


    
    【方剂名】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茵陈六两(18g),栀子十四枚(9g),大黄去皮,二两(6g)。
    茵陈蒿汤——茵陈
    【方歌】茵陈蒿汤治黄疸,阴阳寒热细端详,阳黄栀子大黄入,阴黄附子草干姜。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满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方解】本方证为湿热交蒸,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渗溢肌肤所致。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故食少呕恶,腹满便秘;湿热内郁,决渎失职,则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均为湿热之征,治宜清利湿热退黄。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湿热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利三焦,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大黄泻热通便,使湿热之邪随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郁热得下,则黄疸自退。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阳黄证的主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
    【使用注意】本方药性寒凉,寒湿黄疸(阴黄)不宜使用。
    茵陈蒿汤药方(二)《《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方名】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蒿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桔梗(炒)半两,牡丹皮半两,贝母(去心)半两,荆芥穗(去梗)半两,升麻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主治】主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积,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1沸,急泻出,临发热头痛时,去滓热服,仍须食后。但此疟只发热,并初发时先壮热者,可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