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习俗 > 婚嫁习俗 >

扬州婚俗:女儿出嫁送“对竹”


    
    按照扬州的民俗,女子出嫁时,除了嫁妆外,娘家必须送一副“对竹”。嫁妆可多可少,“对竹”是万万不可没有的。
    同一块根上生出来的两竿竹子,相依为命地同步向上长,每一个竹节都相齐平,粗细基本相同,就像双胞胎一样,此即为“对竹”。
    新鲜“对竹”的颜色是碧绿的,象征婚后生活美好旺盛。“对竹”长短一样,竹节数一样,意味着夫妇举案齐眉、白头到老。“对竹”总是成双成对,就像并蒂莲、比翼鸟、鸳鸯鸟一样,比喻夫妇出双入对,长相厮守。除了美好的象征意义,“对竹”的实际作用是用来撑蚊帐的,因此也称为“帐竹子”。
    女儿出嫁前夕,父母非常慎重地选好“对竹”,小心地锯下来,认真数好竹节,虔诚地将这对两米多长的竹竿用砂纸磨光竹节部分,再用红头绳扎好,两头包上红纸,就完成了外包装,只待佳期了。一般三年以上的竹子才能作为陪嫁的“对竹”,太嫩的竹子是不能当此重任的。因此,有竹园的人家,女儿长到十几岁,父母便开始留意竹园里的“对竹”了。较大的竹园,每年往往能长出两三对“对竹”,父母总是好中选优,优中选“最”,把最满意的给女儿留着。许多家中没有竹园的人家,在女儿待嫁的年龄,就要跟有竹园的亲朋好友讨要“对竹”。因为这是成人之美的善事,亲朋好友往往能慷慨应允。当然,在拿走“对竹”的时候,红包的价值肯定会远远超过一般竹子的价钱。男家迎接嫁妆时,“对竹”随着嫁妆,由两个青年人抬着,一路风风光光地从娘家来到婆家。从此,“对竹”就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一对新人的身旁。
    记得成亲前,有一次我到女方家中去,准岳父兴冲冲地带我到屋后竹园中,参观早就选中了的“对竹”,其高兴的神情似乎看到了我们婚后的幸福。后来,当岳父郑重地把青翠欲滴的“对竹”交到我手上时,我感受到他老人家注入其中的深情的祝福。
    几十年过去了,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多次搬迁中,许多旧家具丢掉了,蚊帐也不用了,但当年的“对竹”还留着,老一辈人对子女的祝福还留着。老一辈人的祝福是真诚的,能得到老一辈人的祝福是幸福的,珍惜老一辈人的祝福是理所当然的责任。
    现在青年人结婚,不一定再有送“对竹”这种仪式。父母赠送的结婚礼物比“对竹”要贵重千倍万倍,年轻人将父母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像“对竹”一样珍藏几十年也不太现实。但对于长辈的真诚祝福,我们应当珍藏一辈子,珍惜一辈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