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孝德文化 >

践行孝德为基 助力孝心村发展


    
    伴随着孝德文化建设的推进,“德政千秋、孝行天下”的传统美德日益深入人心,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逐步建立,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赤峰市八家村将孝德教育落到实处,结合本村实际,走出一条实践先行的发展之路。
    强化德政意识,树立实践榜样
    在孝德文化建设过程中,八家村党员干部的德政意识普遍增强,树立为民办事的思想,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几年来,全村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深入群众,带头争当道德楷模,为人民群众树立起了孝德实践的典范。建立村组干部早课制度,要求村组干部每年背诵一部经典,2010年背诵了《弟子规》、2012年背诵了《孝经》、2013年背诵了《大学》,并在每天正式上班前晨读,轮换领读并进行分享。同时经过孝德教育,打造了一个廉洁、透明的领导班组。
    村民回迁住宅楼建设,涉及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每个决定均由三委班子提交到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再由村委会组织实施,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第四期住宅楼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是村民关注的焦点。党总支安排七位支部书记和七位村民组长,进驻工地配合监理公司实施质量监督。十四位兼职监理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有位监督员刚刚上岗,身体查出肾病,本应微创手术即可。可是,为了完成任务,拖至五个月才去北京做了大手术。最后八家楼房验收,质量名列新城区各住宅小区建筑质量前茅。十五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建设,质量首屈一指,两个多亿资金的运行,一分钱不差。楼房分配阶段,按照每个村民所具备的条件享受优惠指标的审核,更是牵动了每个村民的神经。村三委班子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几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最后就确认合法婚姻登记证这一环节,组织了由村三委班子成员、七个党支部书记、七个村民组长和临时聘用的法律工作者四十余人奔赴全国各地民政部门进行逐一核对。这样才使得1300多套楼房分配顺利完成。
    重视素质教育 营造孝德氛围
    孝心村的建设,提升了群众的个人素质,邻里关系友善和睦,治安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1989年大搜捕,八家村被判处十年以上徒刑的有11人,其中极刑两人。2000年至2010年,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邻里纠纷依然频发。2010年至2013年,通过孝心村建设,全村刑事案件一件,治安案件极少,邻里纠纷几乎为零。村民于晓燕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整天埋怨婆婆、抱怨丈夫。矛盾尖锐与丈夫离了婚。通过孝德教育,她觉悟到之前的错误都源于自己,如果早学习孝德知识,不会和丈夫离婚。村民张文廷是八家村公认的大孝子。他恪行“财物轻怨何生”的行悌之举,把本应属于他父母的几十万元拆迁款做父母工作让给哥哥嫂子。他孝敬双亲,还在家单元门口设立免费修理自行车的牌子,并带领儿子义务修路,用点滴行动践行孝德。八家村以前的露天公厕环境恶劣,通过学习《弟子规》,百姓自发义务为大众掏露天厕所和义务植树造林。孝德文化活动使八家村的社会风气得到了改善。谈起八家村的变化,老人们都竖起大拇指,庆幸百姓赶上了好时代。村民张久江说:“作为孝心村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我们因不断学习传统文化而人人受益。道德的力量加上法制的力量,就会长治久安,过太平日子。”
    提高文化实力 争做排头兵
    孝德文化建设不但影响了村民的思想,陶冶了村民的情操,也为八家村赢得了美誉和对外吸引力。从2011年开始,八家村的孝心村建设初见成效,前来参观的当地和外地领导接连不断。2012年1月12日,八家村的“中华孝心示范村工程”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自治区宣传部、政法委、监察厅、综治办、农工办等领导先后亲临八家村考察,赞誉八家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8月赤峰市委市政府授予八家村“文明村”称号。2012年10月12日原国家司法部部长高昌礼亲临八家村考察,高度赞扬八家村的孝心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求进一步把《弟子规》生活化。2013年9月9日,八家中华孝心试点村被批准为中华孝心示范村。2013年9月26日,八家村被国家老龄委表彰,授予“敬老文明号”光荣称号。
    适时思变 前瞻发展路径
    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孝德作为治国、齐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成为最为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八家村充分利用孝德文化的精神力量,适时思变,勇于总结经验教训,前瞻未来发展。
    要根据地方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信其所服。”道德文化建设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首先要营造“所亲”和“所服”的环境。在八家村,搬迁补偿造成的动乱及村民养成的不良习惯很难整治,树立道德榜样,鼓励先进,成为百姓自我净化和教育子女的现实途径。八家村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从德育文化建设入手,渲染文化氛围。为了贯彻中央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八家村还建立了德行幼儿园,从娃娃抓起,借着孝德文化的种子,渗透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义。按照当时周边村情况,孩子入园最低学费800元,而本村孩子的入园费用仅为270多元。目的是通过德行教育把《弟子规》融入幼儿教育、教学,通过传统文化正根。在村里举行的各项活动中,他们还借助背诵经典古书、讲身边的孝德故事、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唱红歌等活动宣扬包括孝德文化在内的传统美德。八家村的实践启示我们,道德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善于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切入点。
    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八家村的干部明白道德建设不能只是空架子,需要实际内容。更不能是干部一套群众一套,需要把干部和群众放到同等位置,领导干部和群众实行统一标准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用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一方面,他们以身作则,每天诵读《弟子规》并相互分享,通过倡导“以德施政”,促使全体干部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群众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的核心,推动了党员干部作风的改进。为了杜绝以权谋私,他们制定了从权利运行公开、财物管理透明、重大决策民主、执行监督得力等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倡导孝的理念,夯实构建和谐家庭、对有问题的家庭及时疏通、教育。村里还建设了百名孝子广场、孝心大讲堂、农家书屋,对孝心村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示范和推动作用。
    要敢于扬长避短,适时改革。
    孝心的建设取得了不错成绩,但随着孝德建设的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八家村的主体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孝心课堂的设置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与配合。而自由散漫惯了的农民无法适应这种固定的模式,加之志愿者讲课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前来听课的村民越来越少。八家村的领导干部意识到想要发展就要适应百姓的需要变换与百姓交流的方式。他们及时将目标锁定到孝心村大舞台上,把敬老孝星的事迹搬到舞台上,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结合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弥补了孝心课堂的不足,填补了孝心课堂的空白,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尽管如此,谈起八家村未来的发展,八家村副书记李志文仍忧心忡忡:“传统文化氛围在村子中能持续多久;村里经费有限,没有经费孝心大舞台如何举办活动;村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业门路有限;因此,如何解决村民的就业,增加村民经济收入,迫在眉睫。村委会三年一换届,下一届领导班子是否能继续抓德孝教育等成为八家村发展难以突破的障碍。”李志文说:“孝心村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但是,要想持之以恒发展下去,必须有政府大力支持,有制度作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