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孝
http://www.newdu.com 2025/01/18 05:01:3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孝泉镇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镇,是千古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跃鲤”和“一门三孝”的发源地。一门,指东汉永平年间郡汛乡(今孝泉)姜诗一家;三孝,指姜诗、庞三春、儿子安安。这其中有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东汉年间,孝泉有一姜姓人家叫姜诗,自幼十分聪明,后与庞三春结婚。因姜诗德才兼备,被任命为江阳(今泸州)一符长(相当于县长)。姜母得了眼病,梦中神仙告知,孝泉的临江水可治,姜诗因此辞官,千里背母到了孝泉。庞三春每天从七、八里外的临江挑水为婆婆洗眼,既顺夫又孝母,但与姜诗姑妈秋姑难以相处。秋姑经常在姜母面前说庞三春坏话,为此,姜母逼其子休了庞三春。庞三春曾想到过死,但被邻姑婆婆劝住,说死了不清不白,加上儿子安安还小,就住到了白衣庵,在芦林拣柴为生。尽管受尽了委屈,庞三春一想到姜诗不会家务,每天就煮好鲤鱼托邻姑婆婆送与公婆。安安十分孝敬母亲,每天从读书蒸饭的米中积攒一些米藏起来,设法送给母亲。安安还挑水为婆婆洗眼,后来,不小心掉进江里淹死了。不久,姜宅舍侧就涌出一股清泉,每天跳出一双鲤鱼供庞三春孝敬公婆。这就是感人肺腑的“涌泉跃鲤”和“一门三孝”的故事。 千百年来,讲孝行孝,成为人们崇高的美德。这从孝泉众多的包含德孝文化的对联就可以看出来。 姜孝祠有一副感人至深的对联: 赤焰滔天,曾教万马衔枚去;清泉涌地,犹想双鲤献瑞来。 东汉初年,赤眉军在各地进行打富济贫的游击战,部队到孝泉时,听说这里是大孝故乡,便给姜诗送去米面酒肉,教姜诗好好孝敬母亲。部队首领还下令行军中给马嘴里衔一物件,不准马嘶,以免惊动大孝,若“惊动大孝,鬼神不容”。姜诗因孝感天,舍侧涌泉,泉跃双鲤,供其母膳。此联可见,重孝敬孝由来以久,且是大家十分看重的优良品德。 姜孝祠东耳门有一副对联: 顺为至孝,除妻缘于宽母意;推思见志,送米岂止小儿心。 百善孝为先,顺从父母之意则为孝顺。当年姜诗为了宽母之心,讨母欢愉,顺从母意,唯心地同意了休妻。安安体念在白衣庵的母亲的生活艰辛,每餐省下一些米,积攒下来送与母亲,哪怕自己挨点饿也在所不惜。姜诗的“忠孝节义”与“安安送米”的故事千古流传。 姜孝祠西耳门有一副对联: 羊肠七里,一肩江水劳往复;通衢三街,日积白米慰慈恩。 孝媳庞三春经常到临江挑水给婆婆治眼疾,往返于孝泉临江之间。我曾和专注于德孝文化研究与传播的邹贵兴老师以及孝泉师范许多师生走过当年孝媳挑水路,实地了解了孝泉到临江的路况,确实是羊肠小道,有七里之遥。安安读私塾,每天攒一把米,想方设法送给母亲,表达了一个儿子的一片孝心。“挑水”、“送米”看似小事,却反映了尊老敬老的美好德操。 姜孝祠东耳门有一副对联: 四方览胜无双地,三孝流芳第一祠。 走遍大江南北,都没有如此感人的“大孝胜景”,而孝泉的姜孝祠则是天下无二,无与伦比。体现德孝精神的姜孝祠在孝泉人心中,在重孝行孝的人们心中,是千古流芳的第一祠。 姜公坟有一副对联: 古今来无不是之父母,天地间最难得此夫妻。 古今往来,父母之心是最无私的,孝敬父母则是当儿女的本份。姜诗辞官不做,千里背母治眼疾。庞三春受尽委屈,仍然不忘孝敬公婆。姜庞夫妻是天地间行孝的楷模,永远值得后人效法。 三孝园有一副对联: 东汉宗风,孝水清泉灌千里;西川福地,平畴黄谷饷万家。 东汉以来的敬孝风气,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社会风气,“一门三孝”所体现的德孝精神就像一般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沃野,使孝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为西川福地。 孝泉龙护舍丽宝塔有一副对联: 双鲤并地仙风起,一塔擎天佛日悬。 “一门三孝”,感动天地,玉皇大地就派太白金星赐给庞氏马鞭助劳,从此不再“七里羊肠劳往复”,不到临江挑水了,而且,有泉跃双鲤,以供母膳。宝塔内珍藏有佛骨舍丽,孝善精神与日月同辉。龙护舍丽宝塔是孝泉标志之塔、正气之塔,即使在“5.12”特大地震之中,也巍然屹立,它是孝泉精神的象征。 孝泉文化十分丰富,有一副对联就可以反映出来: 一区三庙儒释道,五场十街忠孝仁。 姜孝祠属儒,延祚寺属佛,文武庙属道,德胜街属忠,正阳街属孝,邻姑街属仁。一区三庙、五场十街蕴涵了孝泉丰富的历史文化。孝泉是文化的容器,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古镇。 辞官背母治眼疾,德孝精神传世间。挑水送米些小事,感天动地万万年。我们相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孝泉对联所包含的德孝文化,将继续发出熠熠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孝道文化
- 下一篇:对孩子进行孝德文化教育不是复古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