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仪礼养成史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0:11:59 浔阳晚报电子版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在传统礼的秩序中,儿童处在金字塔的最底端,首先他们要学,学习礼仪,学习礼制,学习礼貌,从三字经开始,礼就渗入到儿童生命的开端;然后要实践,天地君亲师,敬天地、忠君上、爱亲友、尊师长,将这种秩序埋藏在骨髓命脉之中。 幼时学礼,重在模仿;青年为礼,重在谦卑;中年行礼,重在表率。 儿童期 长辈表率,知行合一 在传统礼的秩序中,儿童处在金字塔的最底端,首先他们要学,学习礼仪,学习礼制,学习礼貌,从三字经开始,礼就渗入到儿童生命的开端;然后要实践,天地君亲师,敬天地、忠君上、爱亲友、尊师长,将这种秩序埋藏在骨髓命脉之中。人们认为如此一来,儿童长大后,礼便养成了。 现如今,这样的秩序已经完全颠倒过来,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变成了421的倒金字塔,在此中“礼”被颠倒过来,父母、祖辈将孩子供在了金字塔的顶端,成了“小太阳”、“小皇帝”。祖宗在过去的家族中是尊崇的存在,但现在却成了备受娇宠的独生子女的代称。 父母祖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但现在许多孩子却被这些老师娇宠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晒着,两个家庭都在为一个孩子忙乎。千依百顺之下,孩子自然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想要的唾手可得,想做的为所欲为,很自然就失去了敬畏之心。 最典型的一点就是目中无人,具体体现为礼貌的缺失,首先从家人开始,对父母长辈称呼随意,说话无礼,对自家人如此,更别提对外人。这种状况必然是被娇惯及父母没有做好表率的结果。 自私也是目前独生子女的大问题,结果就是缺少友爱谦让,长辈缺乏以身作则,是其根源。在儿童的生活中,模仿是他们首要的学习手段,这种模仿最多的来自身边最亲的人,所以儿童学礼,成人需作表率。 《“不听话”的孩子怎么教》一书中提供了这样的思路:一、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二、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绝在自己身上发生。三、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培养礼从知入手,以行为径。首先从童蒙教材开始,就有《颜氏家训》、《三字经》、《千字文》、《童蒙须知》、《弟子规》等。熟读之后,便为知礼。 接下来要让孩子参与家族生活,祭神、祭祖、拜年、家庭聚会、走亲访友、礼尚往来。让孩子们在实践之中更深地体会礼仪,是为习礼。在这个过程中,长辈们会随时指出其中问题,教训不仅嘴说,而且有时候还会棍棒加身,这便是家教。 礼的核心是孝道,清华大学礼学专家彭林教授把孝道分成不同层次:首先要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然后要听双亲的教育,比如《礼记·曲礼》说的“冬温而夏浦,昏定而晨省”,《弟子规》里说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其次,做错了事也是不孝。比如《孟子》里说的五不孝,“惰其四支(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总之,只要是让父母蒙羞的行为都是不孝。 彭林说:“儿童思想单纯,身上坏习气比较少,只要引导得法,好的品行不仅与日俱增,而且根植于心田,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青年期 要做事先做人 成功学也许是对当下年轻人影响最大的“学问”,纵然有争议,但任何一本成功学教程都不会忽视一点,教年轻人如何处世,归结起来就是一条,做事要先做人。 做人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礼的内涵,与人相处,与人沟通,调节关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懂礼可说寸步难行。 精力旺盛,初生牛犊不怕虎、锋芒毕露、才华横溢、愤世嫉俗都是与年轻人密不可分的词,有的词是褒义,有的词是中性,但总体上都能表现出年轻的特点。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词语也同时存在,年少轻狂、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可能是年轻人经常会犯的通病,初入社会,浮躁的心态之下,往往会忘记礼的精神。 自尊是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与人相处时,保持一份不卑不亢的状态,既不卑躬屈膝,又不被人侮辱歧视。这是现代年轻人最重要的心理诉求,也是“85后”、“90后”自我意识的表现。 但在社会实践中这种自尊很有可能转变为自负,字典中只论对错、黑白,不论方式方法,所有人做的都是错的,只有我是对的。但世界上许多事情并不能简单分对错,适当的沟通,甚至礼让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尊是好的,也是年轻人必须保持的状态,但过犹不及,进一步就是自负,在自尊与自负中找到平衡是青年之礼的基础。 礼在中国最初的状态就是秩序,人应该找到秩序中所处的位置,不逾矩便能达到礼最初步的要求。遵守秩序至今仍然是人守礼的初步,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尤为重要。 社会礼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让社会交往有明规则可以遵循。而职场中有很多规则是潜伏着的,我们需要用更多的试错来学习。 举一例子:某刚毕业的职场新丁工作表现积极,某次与部门经理、总经理和董事长四人一起出外办事。董事长平易近人亲自驾车,新丁很积极地赶紧地坐到汽车副驾驶的位置。董事长瞟了他一眼,表情凝重。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只好坐后排,一路无语。到达后新丁问他经理:今天董事长、总经理怎么都不太高兴呢?部门经理苦笑:你坐了总经理的位置!让领导先走,这是有中国特色的职场规则。 职场工作免不了各种饭局。很多人的工作就是组织饭局,他们的工作就是吃饭,吃饭也是在工作。要把主席位置留给老板或者客户的老板。菜要先点好,酒要先喝一轮,人要一个一个敬到位。饭局上的职场礼仪往往比办公室里的还要重要。许多细节直接影响到老板对你的印象,有些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你的印象。 现如今,人们都说职场如战场,但职场也如饭局,年轻人学会了在一个饭局中游刃有余,有礼有度,就算初步掌握中国式职场之礼了。 中年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走过职场的青涩,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历练,人总要走入婚姻,组织家庭。在中国,家庭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概念。在传统文化中,讲究孝悌,本意是对上父母长辈仅赡养义务,视为悌,对兄弟姐妹友爱视为悌。父母、儿女、兄弟妯娌共同组成家庭,要求君子能处理好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家庭和睦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由这个古训,西方形成了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观。这种观念强调夫妻的独立与互助,家庭礼仪的结构更多是夫妻间的相敬如宾为主,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也是以各自独立的家庭核心的。 一位君子首先要表现出浓厚的家庭观,爱自己的老婆孩子,要为家庭付出一切。所以一般的西方政客都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一且家庭有问题,仕途也就甭想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老祖宗给中国人描绘的路线图,即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修身、齐家也是年过三十的男人必须经历的。到了这时,他不仅要达到自身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齐家,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的表率,彬彬有礼,处处周到。 一个正常的男士在三十到四十之间开始步入人生最厚实的阶段,工作渐入佳境,成家立业,而父母也开始退休,进入闲适的生活。但这个时候,男人必然更加繁忙,家庭工作充盈着家庭全部,那些无所谓的声色犬马逐渐远离。 家庭的责任成为生活的主角,挣钱养家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白发开始逐渐爬上鬓角;皱纹先可避免地刻印额头,在压力之下,如何齐家绝非易事。 在中国古典道德规范中,家庭的礼是由孝悌展开的,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男人需要孝敬父母。这是目前许多中国人的困局,在日益繁重的工作事业的压迫下,很容易忽略对父母的孝道,总觉得等我有了钱就能更好地照顾老人。却不知,已经走入夕阳的老人更需要照顾与关怀,这是心灵的沟通,无法用金钱衡量。但人们经常忽略,因此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追问。 那么此时,可能更多的要学会感恩,在父母花费一生精力,养儿育女之后,这份恩情厚重沉甸,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才可能让人停留下来,用心入孝。 悌是与兄弟姐妹的友爱,但这只是古典家庭伦理中的美好,在现实社会中,庞大的独生子女,根本感受不到这种情愫,他们只能在上有者下有小的压力中孤独前行。但这种兄弟姐妹的友爱,可能会转移到朋友、同学、上司、同事的身上,虽说人在江湖,谁不挨刀,但如果无法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挨的刀子可能更多。 中年之礼就是这样以孝悌和睦为核心的平和之美,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可能被这样那样的俗务弄得疲惫不堪,可能被这样那样的人搅得心绪不宁,一时的懈怠在所难免,但没有办法,责任二字让你无法逃避,所以中年男人必须挺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礼仪的表演性和象征性
- 下一篇:让礼学“走出书斋 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