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传统礼仪 > 民俗礼仪 >

古代九拜之稽首


    
    一、跪拜礼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周礼·春官·大祝》: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国语·晋语》:宣子拜稽首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孟明稽首曰。
    《三国演义》: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公羊传·宣公六年》:“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史记·赵世家》:“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
    《雷电颂》:“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郭沫若)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子户部员外枢稽首曰:‘是惟先君(袁可立)治行,徼惠吾子以重先君之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乃召老臣尹吉甫、召虎托孤。二臣直至榻前,稽首问安。”
    二、出家人常礼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道士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足离跪势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指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梢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环绕,同时躬身。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
    《水浒传》第十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只见那两个老姑子上前打了一个稽首。”
    《金瓶梅》: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三、赔罪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匡廼稽首于曶,用五田,用众一夫曰益,用臣曰疐,(曰)朏,曰 奠,曰:‘用兹四夫,稽首’……‘稽首’,在这儿是赔罪的意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