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2017-12-22

    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的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

  • 关于《礼记》的书名

    2017-12-22

    《礼记》一书之得名《礼记》,始于西汉。如《汉书•韦玄成传》云:“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欲议曰:《礼记•王制》及《春秋穀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其文曰...

  • 《礼记》四十九篇的编者与作者

    2017-12-22

    图片来自网络 就十七篇之《仪礼》与四十九篇之《礼记》而言,二者在两汉的地位甚不相伟。当时立于学官的《礼》,是十七篇之《仪礼》,不是四十九篇之《礼记》。在两汉时,《仪...

  • 《礼记》的内容与地位

    2017-12-22

    《礼记》四十九篇的内容相当杂,据刘向《别录》的分类,或属制度,或属通论,或属明堂阴阳,或属丧服,或属世子法,或属祭祀,或属子法,或属乐记,或属吉事,共九类,每类的...

  • 《礼记》的郑注和孔疏

    2017-12-22

    今本《礼记》为郑玄所注。郑玄(127一200),字康成,尝遍注群经,为一代大儒。《后汉书》有传,兹不赘。在郑玄之前,马融、卢植都曾为《礼记》作注。郑玄与卢植同为马融弟子。马...

  • 《礼记》曲礼上(一)

    2017-12-22

    【题解】 本篇题名“曲礼”,是摘取篇首二字为名。至于“曲”字的含义,历代学者说法不一。郑玄、孔颖达认为本篇所记非止一礼,乃吉、凶、宾、军、嘉五礼都有,须要“曲屈行事...

  • 《礼记》曲礼上(二)

    2017-12-22

    【原文】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①,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②,不辞费③。礼不逾节④,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

  • 《礼记》曲礼上(三)

    2017-12-22

    【原文】 太上贵德①,其次务施报②。礼尚往来③,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

  • 《礼记》曲礼上(四)

    2017-12-22

    【原文】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①。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②。 【注释】 ①必操几杖句:几杖是养老之具,“必操几杖以从之”,是为了表示尊敬长辈。 ②长者问三句:按...

  • 礼仪人生

    2017-12-22

    为礼仪而活着,是中国古代人的活法,但是讲究礼仪,却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 照古人的说法,人之所以异之于禽兽,关键就在于人有礼仪,所以人活着就得有礼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