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 象棋名家 >

胡荣华


    
    胡荣华的父叔辈均是象棋爱好者,因此,他8岁起就迷上了象棋,自街坊里弄到邻近棋摊,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他的棋艺长进很快,两、三年内就成了济南街道的小棋王.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大众文化娱乐活动.象棋作为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提倡和发展.50年代初期,上海民间棋队众多,遍布各区的文化馆和棋摊及茶楼棋室,乃是棋迷乐而忘返的洞天福地.其中最负盛名的棋楼是凌云阁,被誉为上海棋界的"少林寺".那里棋迷众多,名手云集.乐于此道而欲求深造者,无不以去过凌云阁下棋为荣.邻近上海的江浙两省棋手常来此游学.全国各地高手,也时有专程来访交流.自1951年起广东著名棋手杨官麟、陈松顺每到上海必到凌云阁下棋、会友.此外,湖北罗天扬、李义庭,北京谢小然,天津庞蔼庭、马宽,杭州刘忆慈造访献艺,西安王羽屏,平湖朱明华,嘉兴高琪等一时俊,也先后来凌云阁造访献艺,凌云阁茶楼以"象棋集贤楼"闻名全国棋坛,成了上海棋界开展较大活动的"火车头".自1953年起,上海大新公司游乐场,也先后自每年端午节起到中秋节止,开辟露天棋坛,邀请上海和全国各地高手,每天登台献艺,给广大的上海棋迷和欲求深造者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的良好机会.在这样一个既有实战场所,又有学习深造的大气候下,上海棋界十分活跃,涌现了不少有较高水平的棋手,也出现了众多水平不凡的小棋手.胡荣华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1957年夏,胡荣华取得了上海市小学生组象棋比赛的冠军.同年11月,他与当年噪一时的小棋星沈惠林两人出现在全国象棋锦标赛上海区闭幂式后的大象棋表演台上,当众亮相,由此名闻弈林,引起了上海棋界人士的关注.其中徐大庆老先生就是最热情关心胡荣华的象棋引路人之一.
    1958年冬,为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海市成立了象棋集训队.次年初,14岁的胡荣华被破格吸收进集训队.象棋艺术的大门,终于为这位小象棋星完全敞开了,胡荣华得到了一个进行进修提高棋艺的最佳一外部环境.胡荣华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及棋友们的期望.他勤奋好学而又善于学习,在前辈棋手无私的帮肋下,经过高质量、高难度的训练,记忆力与悟性特佳的胡荣华,对当时上海棋手中的代表人物何顺安的阴柔绵密、徐天利的轻灵潇洒、朱剑秋的刚猛骠悍等不同风格,有了较深的体会和理解.他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自己刚柔并济、潇洒自如的棋艺风格.1959年5月,胡荣华进入了上海市第二届运动会决赛圈,并进入前八名.同年10月,在上海市秋运会象棋比赛中,胡荣华进步神速,跃居第三名.到1960年初,他已有与一流高手抗衡的实力.客观地认识这一事实,将有肋于我们理解胡荣华何以能在1960年6月夺得五省市象棋邀请赛冠军,进而于同年10-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上会一呜惊人,大魁天下了.如果说1960年6月前胡荣华是拜师学艺、深山练剑,那么自1960年6月起,胡荣华就开始挟艺、争雄弈林了.
    旷代棋王胡荣华自1960年首获全国冠军起,称雄棋坛30余年.他自1960年至1979年,蝉联10届全国冠军,稳执棋坛牛耳达20余年这久,战功显赫.无与伦比.可谓前无古人,希有来者.这是胡荣华棋艺生涯的全厅全盛时期.进入80年代后,胡荣华精益求精,无论在棋艺的力度上、境界上,均达到了他的顶峰.他于1983年、1985年又两度夺得全国冠军,在我国象棋史上,他既曾是最年轻的全国冠军,又是迄今止年岁最长的全国冠军.此外,他还六度获得全国前三名,六捧"五羊杯",并获多项杯赛的桂冠.就战绩上来看,仍然是名列榜首.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事实:那就是在60-70年代,胡荣华的挑战者如杨官麟、王嘉良、李义庭等,年岁都比胡荣华大不少;而进入80年代后,新一代的青年优秀棋手茁壮成长,柳大华、李来群、吕钦、赵国荣、徐天红等,不但棋艺精湛,而且年富力强.在这么成批超一流棋手的挑战下,胡荣华仍然能在总成绩上高居首位,实是十分难能可贵.那么,在众多棋手竞相攀登棋艺高峰的征途上,胡荣华能永葆青春的奥秘又何在呢?
    国际特级象棋大师胡荣华,除了具有作为一个优秀棋手必须具备的素质:天才、勤奋、记忆力与悟性特强、功力深厚、意志顽强、比赛经验丰富、战略战术灵活等等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富有创新精神.自1960年称雄弈林起,30余年来,他的成长及勇攀高峰的全过程,始终遵循着刻苦学习、全面继承、大胆改革、推陈出新这一指导思想,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研究象棋之奥秘.他在自己的研究室内,在比赛场上,不但善于学习,善于继承,而重要的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棋艺领域内,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离经叛道、标新立异,而是以当代象棋理论为指导,在深刻理解棋艺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从象棋结构学的高度,进行不继的探索:强调子力的协调、态势的优美、潜力的蕴藏、弱点的消除、制高点的争夺、空间的开拓、各子效率的最大发挥以及对运子速度的兼顾等等.如果说胡荣华1964年前在棋艺的进修上,主要是全面地吸收和继承前辈们的宝贵经验,精益求精,并在布局的某些变例上有大小的战术性的改革,那么这些只是他的初步尝试,尚非宗匠之大手笔;而自1964年开始,他就可凭借已经练就的深厚功力,有可能勇敢、执著、大刀阔斧而又全面地探索研究象棋艺术领域中许多前人尚未深入的某些重要课题,对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局部的乃至主体上的战略性的大改革和再创造,使之更完善深化.他的创新,不是妄越象棋理论之法度,也不是随意扬弃先辈们的宝贵遗产,而是意于法度之中,确切地说,也就是推陈出新.因之,他的"新创获"付之于实战,总是卓见成效,为众多高手们所接受学习,成为一个又一个棋坛新潮.数十年来,胡荣华在创新实践中,对"反宫马"、"飞象局"、"过宫炮"、"顺手炮"、"屏风马"、仙人指路"等布局,都在大体系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创造,硕果累累,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当代象棋理论宝库,为把象棋艺术推向新的高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胡荣华的对局谱,不难发现他在布局的运用上,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象棋布局领域,并赋其新意.对某些待审定局势的大胆创新、变招,其深度与广度也是无与伦比的.这就保证了他在赛场上可以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因人而异,表现出那么的自信而有实效.30余年来的比赛实践中,无论是布局的运用,斗争的策略,克敌的手段,招法的变化,胡荣华总是不继地推陈出新,使竞争者不易掌握,难以逾越.
胡荣华在竞技场上知已知彼,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家,他对各地主高手的布局、套路、技艺特点,如数家珍.对局时因人而异,特定相应之对策,常能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出奇制胜.他的斗争策略是:或于布局之始攻其为备,或于布局投敌所好而于中变时创新发难.三届全运会对杨官麟之战,四届全运会对傅光明之战就是明证.此等策略,没有不继的创新,是绝难收其成效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胡荣华记忆力特佳,蒙目车轮绝技的表演,不但丰富了广大棋迷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对一位超一流棋手来说,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进修、研究的手段,使胡荣华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只要一有空暇就可静下心来神游于象棋王国之间,拆棋复盘,快速而有实效.每当我见他犹如老僧入定,坐在沙发上时,就戏对他人曰:胡荣华又在翻阅"无字天书"了.总之,胡荣华技术全面,开、中、残局俱佳,功力深厚、纯正,,内外兼修,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他在竞技场上敢于拼搏,善于拼搏;在研究室内敢于创造,善于创造.30余年来,显赫的战功,推陈出新的丰硕成果,使得胡荣华成为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我国象棋界的一代宗师,是我国当代象棋学派的主要奠基人.
    胡荣华的成功之路,对每一个欲攀高峰的棋手,是一面镜子.继承和创新,缺一不可.特别对大师级的棋手来说,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推陈出新,才能攀登棋艺高峰.象棋艺术的巍巍殿堂,岂容墨守成规者或不勤奋者越雷池一步?!祝愿胡荣华不继奋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