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人文 >

黎里古镇 地灵人杰五:壮怀激烈的蔡寅


    黎里古镇自晚清至民国年间,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人志士,蔡寅就是其中十分有名的一位。蔡寅(1874—1934),字清任,一号青纯,又号冶民,别号壮怀、青纯、怀庐、平江遗民等。
    蔡寅自幼聪明好学,读书一目十行,有“神童”之誉。12岁就能书写径尺大字,16岁离家赴同里等地求学,苦读勤练,无论是炎热的夏夜还是严寒的冬夜,照样勤奋不寐。17岁进学成为秀才,黎里又一匹骏马将扬蹄奋进,跃上广阔的社会舞台。雄心勃勃的蔡寅赋诗明志,“石性坚而贞,石灵神且异”,“攻错得石友,磨砺资国器”,他希冀自己如磐石一样坚贞,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蔡寅肚才极好,相貌堂堂,又富有政治头脑。柳家看中了这位奇男子,就把二女儿玉英嫁许配给了他。这柳玉英不是别人,正是柳亚子的二姑母,从此蔡寅就成了柳亚子的姑夫。可是,结婚不到三年,1898年夏,玉英突患时疫不治身亡。后来蔡寅再娶,仍然以女婿的身份,偕同那位续弦与柳家来往,终其一生从不间断。当时柳亚子才十二三岁,诙谐地说自己有一位“真姑夫”,还有一个“假姑姑”。柳亚子是早熟的才子,与这位“真姑夫”非常谈得来,政治倾向相同,忧国忧民的思想更是一致。他俩是两辈人,由于志同道合,所以朋友似地相处。
    
    (4.5.1蔡寅)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外患丛生,民不聊生。1897年,蔡寅与同里镇的金松岑、陈去病三人,效法“桃园三结义”,义结金兰,将以有为。金松岑(1873—1947)最长,取号壮游,陈去病(1874—1933)为老二,取号壮图,蔡寅与陈去病同庚,出生月份小于陈,排行老三,取号壮怀。三人在同里组织了雪耻学会,呼吁救国图存。
    天下兴亡,匹夫有职。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蔡寅觉得自己缺乏救国求民的真本领,必须不断学习进取。1903年,蔡寅与表弟陶佐虞还有柳亚子一同来到上海,进入爱国学社读书。原先蔡寅和柳亚子等人的思想,倾向改良主义,希望中国效法日本明治维新,走君主立宪之路。来到爱国学社,结识了蔡元琣、章太炎和邹容等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之后,蔡寅和柳亚子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行不通,要救中国只有起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
    在爱国学社,蔡寅与柳亚子读到了邹容随身携带的书稿《革命军》,不禁击节赞赏,于是蔡、柳等人出资印行出版,为革命制造舆论。就这一本薄薄的二万余言的《革命军》,犹如一颗响雷,振聋而发聩,一时之间《革命军》风行海内外,一版再版。
    蔡寅与邹容非常相得,他们的思想经历也非常类似。苏州博物馆有一个蔡寅后裔捐赠的扇面,上面是邹容题写的七个篆书:“保罗心事卢梭书”,落款“邹容为吴江壮怀画像”,下钤“威丹”一印。
    保罗和卢梭都实有其人。保罗,也译作保禄,初期教会主要领袖之一。据《新约全书》载,他起初迫害耶稣门徒,后相信耶稣,将基督教传至小亚细亚和希腊罗马等地,最后在耶路撒冷被捕,解往罗马,被杀。《圣经》中《罗马人书》、《哥林多人书》等是他所撰写。卢梭,全名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强调人民有权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理性王国。主要著作有《民约论》、《忏悔录》等。
    “保罗心事卢梭书”使用了互文手法,完整的理解应该是:保罗的思想及著作和卢梭的思想及著作。邹容以这种文省而意存的修辞手段,为壮怀激烈的蔡寅画了像。确实,蔡寅和柳亚子他们早年考科举,支持光绪皇帝,反对那拉氏,进了爱国学社后,认识到改良之路行不通,只有革命,才是救国救民的康庄大道。邹容短短七字就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蔡寅,当然也包括柳亚子的思想历程。
    可是,就在这一年的6月,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发生了,章太炎和邹容陷于牢狱,蔡寅四出奔走,积极营救,与金松岑、柳亚子、陶佐虞一起出钱聘请英国律师琼斯为章、邹二人辩护,又密写书札托金松岑带入狱中,致意章、邹二人。营救最终劳而无功,蔡寅带着痛苦的心情,离开上海,返回家乡。
    半年后,蔡寅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蔡寅身在日本,心系华夏,随时随地以拯救天下为已任。留日期间,他结识了民主志士陈英士,又在陈英士的引见下,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和黄兴,欣然加入了同盟会。学业完成回国,蔡被派往宁波任地方检察厅检察官,他充分看到当时官场的腐败,立志公正行事,专门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四铁斋”,这四铁是铁肩、铁面、铁骨和铁笔。他曾向结义兄长壮游解释过:“惟铁肩能担责任,惟铁面能杜阿谀,惟铁骨能矫脂韦,惟铁笔能公是非!”(金公岑《为蔡冶民题四铁斋读律图序》)1911年10月,革命军首先在武昌起义,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11月初,陈其美在上海率军队攻占了上海制造局,设立了沪军都督府,举为都督。陈其美深知蔡寅的才能与志向,委任他为都督府军法司长。
    蔡寅一心主持正义,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当时南社社友周实丹、阮梦桃在淮南起义,被山阳县令姚荣泽设计诱杀。此案激怒了全国民众,人人切齿个个扼腕。可是姚荣泽由于托庇于反动势力,依然优哉游哉。嫉恶如仇的南社主帅柳亚子急速赶赴上海,直闯沪军都督府,找到蔡寅,再找陈其美,誓死要为周、阮二烈士报仇雪恨。蔡寅力促陈其美致电南京政府逮捕姚荣泽,绳之以法,得到陈其美的首肯。于是蔡寅让柳亚子起草电报稿,拍发到南京总统府,终于将姚荣泽捉拿归案。可是没有多久,袁世凯窃取了总统大权,陈其美的都督府被撤销,袁大总统下了一纸特赦令就将姚荣泽赦免了。
    袁大总统一上台,蔡寅愤恨得无可名状。1913年3月20日,又一噩耗传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延至22日身亡。侦查的结果表明此案实际的指使者不是别人,就是袁世凯。狠毒阴险的袁氏指使总理赵秉钧授意爪牙洪述祖,密令沪上应夔丞收买流氓杀手所为。“宋案”真相披露,全国舆论大哗,群情激愤。蔡寅四出奔走,力促时任上海地方检察厅长的陈英士签发传票,令袁世凯和赵秉钧到上海候审,同时悬赏缉拿洪述祖和应夔丞。恼羞成怒的袁世凯,下令裁撤江苏各级审检厅,另派张一鹏担任江苏司法筹备处长。蔡寅赶赴北京,面见司法总长许世英,陈述保留各级审检厅的理由,但是许世英顶不住压力,不敢同意。蔡寅愤慨之极而辞职。面对压城的黑云,蔡寅毫不畏惧,到处发表演说揭露袁氏的狼子野心。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势力支持下,凶相毕露,有恃无恐,使出专制手段扑灭民主势力,实现他的军事独裁。1913年6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被袁下令免职,国人大愤。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组织讨袁军,发表讨袁通电。二次革命暴发了,黄兴领兵进驻南京,亲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逼使江苏都督程德全于7月15日宣布独立,不久程德全临阵退却,托病躲入上海租界。嗣后江苏民政长官应德闳也逃离南京,江苏一时无主,各方推举蔡寅。蔡寅当仁不让,奉孙中山、黄兴之命毅然进驻南京,主持江苏政局。他首先电告全省父老兄弟:讨袁是大势所趋,民主所向。勉励各地搞好治安,惩治坏人,保持社会安定。同时向社会各界筹集军饷,在军队中选任贤能,整顿纪律,动员和激励全体将士奋起讨袁。在讨袁军屡遭失利,袁军冯国璋、张勋两部直扑南京的危急关头,蔡寅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他带队来到南京的屏障钟山天堡城,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20多天,天保城五得五失,枪炮声、呐喊声,震动了整个南京城。可是讨袁义军终因力量单薄,后援不继而失利,蔡寅只得随黄兴撤走上海。二次革命失败,蔡寅惚惚如狂,为避袁氏爪牙的窥视,无奈只能暂时隐居。
    蔡寅于辛亥年参加南社,入社号为204。1914年5月南社在上海愚园云起楼举行临时雅集,蔡寅到会并即席口占七绝一首:肺腑枒叉方蓊勃,幕天席地无余物。东南坛坫是千秋,中有佳人未死魂。表现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南社的希望。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1917年陈其美灵柩归葬湖州碧浪湖畔,此时袁世凯已亡,蔡寅在北京从事法律编查工作,不及参加陈的葬礼,他追思故人,眼观时局,不胜悲痛,遥赋二首以奠忠魂。其一云:伤心芳草又天涯,往事重担泪眼赊。一代英雄终蚁蝼,万方多难郁龙蛇。沉冤终古埋苌叔,弥恨何年问女娲。歇浦涛声犹似昔,故人腹痛口回车。在北京期间,蔡寅工作极其负责,适逢考核,获得二等嘉禾章和二等文虎章,并被派往广西代理内阁总理。黄郛在陈其美沪军都督府时,曾同他结为昆弟,这时就引荐他担任法律馆副总裁。当时正值直奉战争爆发,军阀纷争又起。蔡寅决意再回上海投奔孙中山参加北伐。
    1924年底,孙中山北上商谈国事,蔡寅兴奋异常,追随孙中山北上准备大干一番。可是天不假年,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因病逝世,消息传来,蔡寅终日痛哭流涕,想到自己壮志未酬,济世无力,挥泪离京南返,到达浦口的时候,他对江发誓:终身不复北辙!
    1927年,北伐军攻占沪、宁,建起了国民政府。蔡被派往温州浙江高等法院任院长。温州山清水秀,蔡寅公务之余常常游览于山水林石之间,以消除胸中烦闷。在登屿拜谒文天祥祠时,吊古兴怀而题诗云:尚余正气镇东瓯,忍使江山付浊流。淘尽英雄存砥柱,要回天地入扁舟。盟心日月今犹炳,落照桑榆不可收。孤屿千积遗大节,陆沉何以挽神州。
    蔡寅才华出众,于学无所不窥,柳亚子主持南社文坛的时候,把蔡寅推为巨擘。蔡对诗学很有研究,善于作诗,他外出求学、游览和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写了大量的诗词,大多已经散佚,他的儿子孝宽后来收集遗稿辑成《怀庐诗钞》一册手抄本,金松岑为之作序,称“冶民与余年少共为诗,”“今展读冶民诗,乃洒落有风度,盖无意于崇唐揖宋,而自选乎诗人之庭。与山民父子(徐山民,即徐达源,参见“黎里八大姓”徐姓一节)相抚手也。”高度评价了他的诗。郑逸梅在《南社丛谈》中,对蔡寅的诗有这样的评述:“他工诗,对诗学,有他一套理论:诗也者,乃本无心之倾吐,亦有为而寄托,一人有一人之诗,一时有一时之诗,一境有一境之诗,有真性情之流露,斯有真实之证照。”
    蔡寅擅长书法,12岁就能对客挥毫,写擘窠大字,长辈们都很惊异。他的书法初学苏、欧,晚似颜平原,为书法家所叹服,他的画也颇具青藤风格。蔡寅又留心乡邦文献,那清乾隆时翰林院待诏徐达源夫人吴琼仙,人称珊珊夫人的画像,刻于石碑上,立在平望莺脰湖的平波台上,后来遭遇变故而失踪。一天,蔡寅在黎里一家豆腐店发现了,斥金赎取,让珊珊夫人回归夫婿故乡。陈去病了解了此事的来龙去脉,特地撰写了一篇《赎碑记》以示对蔡寅的敬意。
    时至今日,蔡寅留下的诗词墨迹为数不多,只在吴江博物馆、柳亚子纪念馆有四五幅手迹。这里介绍一副蔡寅所作的对联,以见他的诗词与书法之一斑:
    上款:稚鹤姻长先生雅正
    对联:藤垂绝壁云添润,风静寒塘花正开。
    落款:清任蔡寅下钤两方篆体印章:冶民(朱文),吴江蔡寅(朱文)。
    
    (4.5.2蔡寅撰写的对联)
    黄元琳(1893—1953)出生黎里,南社社员,袁世凯称帝时期,柳亚子在家乡组织了南社分社酒社,黄元琳参与酒社,经常在金镜湖、开鉴草堂等地集会,喝酒吟诗,痛骂袁世凯,反对主和派。蔡寅则走出黎里,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四处冲杀,叱咤风云,演奏了一首又一首雄壮的曲子。
    蔡寅与黄元琳是姻亲,两人又都是南社社友。蔡寅很希望家乡能够走出成批的有志有为的人才。可是,黄元琳才学虽好,刚过而立之年就患上了肺结核,只能居家养晦默默耕耘,1923年柳亚子在家乡创办《新黎里》报,黄元琳积极参加,出钱出力,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潮作出了努力。对于子女,黄督促严厉而有方,终于在自己有生之年把子女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蔡寅每次回乡,总要与黄元琳相聚。他看到黄元琳身体有病,但精神并不颓废,家境清苦,但培养的下一代颇有希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一天,蔡寅与黄元琳相叙之后,提笔挥毫写了上面这副对联相赠,
    蔡寅这对联,诗中有画。描写了两种绝然不同的景色,上联一个画面,藤萝悬垂绝壁,一种险绝之境,但是“云添润”三字一出,绝处逢生,有那么多的白云缭绕,险景顿消,迎来一片蒸腾的氤氲。下联,刺骨的西风吹过,寒塘一片冰封,一种凄冷之景,但“花正开”一语殿后,那怒放着的艳艳的花朵,正吐着芬芳,立马生机一片,热闹、热烈也热情。蔡寅这副对联,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了由衷的肯定。
    时日匆匆,60多年过去,黄元琳的女儿们手捧联语,反复咀嚼,不由得感慨万千。根据她们的回忆,黄元琳字稚鹤,也号自愕,学问功底颇为深厚,善书法懂绘画,为人真诚爽直。尤其是黄能写会算,一手算盘打得飞得起,他左手拨动算珠,右手执笔,边打边写,别人需要几天完成的帐目,他不消一个时辰就可以了结。黄还有一手绝技,更是令人惊叹。古人有“胸有成竹”之说,黎里人说黄“胸有算盘”,大凡加减乘除,不必用算盘,半天之内,杂沓的一大堆数字,他嘴里念念有词,手指凭空拨弄,最后报出的数据,一定丝毫不差,屡试不爽。因为有此绝技,民国初期,受人推荐参加吴江县粮食局的工作,可是粮食局内,帐目不清,官员贪污受贿,黄看不顺眼,当然更不愿同流合污,结果遭到排挤倾轧。没多少时间,黄就辞职返回黎里。“藤垂绝壁”,看来蔡寅使用了象征手法,暗示黄元琳身处险境。“云添润”,《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比喻有德者足以润泽其身。因为联语描写的景色是“藤垂绝壁”,所以作者换“玉”为“云”,云也可以润身哪!《礼记·大学》有言:“富润屋,德润身。”黄元琳由于自身品质的决定,宁愿退居一隅,也不愿与这些贪官污吏为伍。
    下联“风静寒塘”,令黄氏后裔联想到贫寒的家境,正常的开销再加这样那样的花销,使本来拮据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黄元琳民国元年结婚,婚后10年育有四个子女,老大、老三为儿子,老二、老四是女儿。黄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子女成才,先让子女们在黎里读小学,再勉力读完初中,家贫无力深造,黄决定让子女们考师范,当时师范学校免收学杂费,还有助学金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读完师范再投考公立大学,公立大学考分要求高一些,但所收费用比起私立大学要少好多。就这样,几个子女先后进入师范学校就读,后来老大和老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分别考入复旦大学。每当节假日,寒暑假,儿女们回家来,黄元琳就在家里辅导功课、督促学习,俨然家塾一样。每年父亲都有新的举措,一年暑假,黄元琳拿出《资治通鉴》,让儿女们通读一过,说将来走上社会自会派上用场。还有一位沈月箴(1920—1981),本是平望人,跟随改嫁的母亲来到黎里徐家,因住地相近,也到黄家来与女儿黄家慧、黄苏贞和两位哥哥一起读书。沈月箴后来成为吴江有名的中共地下党员,与上海潘汉年等人一起展开地下工作,为革命出力。“花正开”,儿女们一个个成才,犹如怒放了的一朵朵令人羡慕的花儿。好手笔!
    全联对仗工整,平仄合宜,对联犹如画幅,险夷相生,动静交替,真乃有声有色的高手。对联的书法富有特色,蔡寅诗词宗唐也揖宋。从对联的书法,可以看出苏东坡、欧阳询和颜真卿的影子,用笔丰腴跌宕,参以隶法,平正中蕴含险绝,也不乏天真烂漫之趣。
    
    (4.5.3蔡寅《怀庐诗钞》未刊稿)
    “经国有才皆百炼,著书无字不千秋。”这是蔡寅自书的一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身处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他追求民主,追求进步,追求救国救民之路,可是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1934年,年方花甲的蔡寅因病赴上海就医,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蔡寅的人品才能,家乡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本文作者: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顾问李海珉
    注:《古镇黎里》一书经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