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人文 >

黎里古镇 地灵人杰六:活跃于桑梓的柳亚子


    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1887--1958),早期同盟会会员,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实际领导人。柳亚子出生于黎里镇北厍社区的大胜村,12岁那年,跟随父母迁居黎里镇周寿恩堂居住,在黎里生活了整整29年。1927年因为反对蒋介石的分共清共政策,遭到武装通缉,被迫离开黎里。本节将介绍柳亚子先生在家乡黎里的种种活动。
    藏书大家
    柳亚子终生读书买书写书编书抄书藏书,不知疲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家乡黎里,柳亚子专门辟有一座藏书楼,满满的五大间房子,收藏了他41岁以前搜罗整理的书籍44000多册。这些藏书,有祖上传下来的,有四出购买的,有亲朋好友馈赠的,有掏钱翻刻的,更有抄录的。
    
    (4.6.1柳亚子)
    柳亚子先生热衷于藏书,与他渊远的家学有关。
    柳亚子出生于书香门第,高祖父柳树芳是柳家第一个饱学之士,中过秀才,一生著作累累,广交文人墨客,自高祖以后,柳氏一脉每一代都出秀才。清代秀才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多种特权,因此柳家摆脱了贫穷摆脱了欺压,边耕边读,成为了殷实人家。高祖是个明智通达的人物,他要求子孙后代认真读书,倒不是为了中举人中进士,飞黄腾达,实在是为了免受剥削压迫。为此高祖刻了好几方有关读书的印章留传后世,其中有三方的印文是:“有福读书”、“以书自娱”和“文人多癖”。
    前些年,发现了一本线装木刻本的《胜溪竹枝词》,作者胜溪居士不是别人,就是柳亚子的高祖柳树芳。《胜溪竹枝词》共50首,题材涉及风俗习惯、地名桥梁、园林第宅、祠庙墓域、历史人物等等。书上有柳亚子儿童时期的墨迹,主要是顿点断句和一些夹注旁注(那些注已被挖去,成为了长短不一的孔,边上的墨笔痕迹依稀可见),封面和封底有多处字迹:“五十首”、“胜溪竹枝词终”、“元孙慰高敬志”、“元孙慰高敬读并志”、“乙未年元孙慰高读”,下面钤有一颗腰圆印章,就是高祖留下来的那颗“文人多癖”。慰高是柳亚子的谱名,乙未年是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那时柳亚子仅仅9岁,已经有了文人之癖:爱书!
    由于祖上遗风,柳亚子很早就有志于乡邦文献。他在《潘节士田力先生遗诗序》说过:“余自束发受书,即有志里中文献,尤喜考求宋明末造忠臣义士、佚民遗老之书,盖当宇宙膻腥,华夷混合,而能艰贞蒙难,舍命不渝,其高风亮节,有非人人所能几及者,非徒以文学为木分榆重也,稍长,从陈子巢南游,搜讨益力。”
    柳亚子爱书,除了家风的熏陶,也有朋友的影响。上文柳亚子说到的陈子巢南,就是同里的陈去病,后来二人一起创建南社。陈比柳大13岁,搜罗乡邦文献很早。一次,陈去病访得了明末抗清英雄吴日生的遗稿,兴奋地整理成集,定名为《吴长兴伯遗集》。1907年,陈去病在将《吴长兴伯遗集》付印时,驰函柳亚子,索诗作为纪念。柳亚子也很兴奋,撰作了五律四首。从吴长兴伯开始,柳亚子埋头吴江乡前辈诗文集的研读,诸如卜孟硕、王晓庵、吴炎、计改亭、潘次耕、吴兆骞、叶燮等等,掀开了柳亚子乡邦文献的第一页。
    柳亚子聚书,从整理家藏开始。1908年,柳亚子把自高祖以来的家庭藏书先行作出整理,计140余种,1400余卷,标成《家藏松陵书目》一卷,并且撰写了一篇叙。
    柳亚子认真聚书是在辛亥革命之后。1912年元旦,柳亚子应南京临时大总统府之邀,担任孙中山总统的骈体文秘书,可是主和派包围了孙中山,要孙交出权力,让位给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迫于压力,孙答应虚位以待。柳亚子非常反感,当即托病辞职,来到上海,进《天铎报》社,间日撰写社论,指责主和派,反对袁世凯,预言袁氏他日定然易总统而为皇帝。事实正是如此,袁世凯很快就当上了总统,又很快复辟洪宪皇帝。尽管袁世凯称帝仅仅83天就一命呜呼,但是接下来张勋复辟、段祺瑞执政,国事一天比一天坏下去,柳亚子自感笔墨当不了甲兵,一介书生回天乏力,只好隐居乡里,组织酒社,借酒浇愁,喝醉了长歌当哭。同时,南社内部发生了唐宋诗的争执,柳亚子愤而辞去了南社主任职务。“后来社里起了内讧,我便辞去了主任之职,洗手不干。此时我又在发狂的收买旧书,凡是吴江人的著作,从古代到近代,不论精粗好歹,一律收藏。”“这样,便花去了一万多块钱,还加上其他的挥霍,渐渐觉得有‘床头金尽’的感慨起来。”(《柳亚子自传》)袁世凯称帝到国共两党合作前夕,柳亚子的政治活动处于低谷时期,而他搜寻乡邦文献的业绩斐然。这时期,柳亚子刻了“狂胪文献耗中年”、“借琐耗奇”两枚印章,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时发狂似的收购旧书,借这种琐碎之事来消耗掉自己的余生。中年是人生的大好时光,尽管一心以天下为己任,可是有力无处使,只能蛰伏乡里,寄沉痛于逍遥,咀嚼印文的意思,柳亚子有寄托也有自嘲。
    41岁之前,柳亚子在吴江,每年为搜罗乡邦文献,花费很多的精力,有时为了买下淘得的旧书,不惜举债。1918年,为购书竟用去了10000多块钱,弄得生活都发生了困难。记得他曾刻过一方闲章“散尽黄金万卷书”,以志纪念。
    柳亚子先生的藏书,主要有四多:一是乡邦文献多,凡吴江人的著作,无论古今精粗尽数收罗;二是明末抗清志士的著作多,像夏完淳父子、陈子龙、吴日生等人的文集;三是辛亥革命前后倡导反清革命的刊物多。还有就是抄本多。
    藏书中的抄本,最多见的是用《南社丛刻》稿纸抄写的。很多抄本的底本是从友人,特别是南社社友处借抄的。南社中人大多是饱学之士,家中多有藏书,有的人也非常关心乡邦文献。如陈去病,还有芦墟的沈昌眉,他们多年来每每从荒江老屋、冷摊旧肆搜求珍笈,有感于柳亚子的热心,都大力支持,把多年来搜寻所得,无私地提供出来。
    柳亚子以他的学识及眼光,凡认定是有价值的书籍,就掏钱请人抄写,柳只在封面上题写书名。有些书缺少序文,柳亚子就动笔撰作。
    很多抄本是没有刊刻过的稿本,是朋友们穷年累月抄录下来的,柳亚子认为这种书流传不广,稍有不慎就会毁弃不存,那将是莫大的损失。因此这种未刊稿本,柳都郑重地借抄录副。由于柳亚子的努力而得有副本的,有《蛰庐遗稿》、《待问五十策》、《春晖阁诗草》、《茂塘遗稿》、《屺荪诗钞》、《西郊旅草》、《虞江哀诔文》、《款冬花屋骈文》、《晚宜楼集》、《薄游小草》等,不下百种。
    抄本中有一些出自柳亚子之手,非常珍贵,如《文竹山房集外诗》、《月当楼小稿》、《乐国吟》、《深柳读书堂诗词稿》、《太原闰秀比玉集》、《二张先生词剩》等等。柳亚子写字,大多非常草率,他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自己是以劣书劣字出了名的,写字就象是扶乩和画符。有一次他写信给曹聚仁和张天放,信末竟附了一句:你们读不懂的话,隔天见了面,我再读给你们听。一时传为笑话。对柳亚子的书法,南社老友楼辛壶有一句客观的评价,叫“意到笔不到”,柳亚子觉得非常持平。但是,假如看了柳亚子抄写的乡邦文献,我们一定会为字字点画清楚,一笔不容苟简的行书叫好。从中也能看出柳亚子先生对乡邦文献的重视程度。
    不仅自己抄,柳亚子还让儿子女儿抄。特别是儿子无忌,那时仅仅十来岁,柳亚子命他抄录了不少,诸如《金苔花馆遗诗》、《剪愁吟》、《占鲸琴馆唱和集》、《敷春草堂倡和诗》、《题焦馆诗稿》、《思孟阁诗稿》等十余种。还有无忌与妹妹无非合抄的《宜雅堂诗二集》等。在《知无涯草庐诗》的跋文中,柳亚子写道:“此册原稿藏梦琴后人祥叔处,余未得见,见陆赓南所写副本,因命儿子无忌重录一通,并志缘起如右云。......分湖柳弃疾记。无忌敬书,时年十二龄。”
    对于借抄的书籍,柳亚子多数写有题跋,介绍书的来源、作者、版本等等,那些有价值而一般人不易查找到的书,他运用自己广博的文史知识,详加考证,为后人了解该书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一次柳亚子请人抄录了一本书,卷首没有书名和作者姓名,只在封面上题写《绿梅萼诗》。柳亚子读了一遍,从“八月初七返松陵”一诗,断定作者是吴江人;又从“浮王洲鸭漪亭诸胜”,认定作者家居松陵;书中有位倪青斋撰《白菊原韵诗》,有“君家佳卉”一语,判定作者姓陶;又根据《庚午元旦联句》一诗,庚午是嘉庆十五年,作者大体的年代也就可以推断了。后来柳亚子把它改题为《绿萼吟》。
    柳亚子聚书,遐迩闻名。近据柳亚子老家人之子说起,辛亥革命前夕,有一本杂志《湖北学生界》,是湖北留日学生在日本出版的。柳亚子缺了一期,他四处发信,希望补齐,可是没有结果。这件事惊动了许多人,不久有书商拿着那本杂志,认为奇货可居,找到柳亚子的好友沈昌眉,请沈转告。柳亚子得到消息,马上派出书僮以200元的代价买了回来。这犹如历史上的燕昭王,五百金买回了一副千里马的骨头,结果千里马源源不断而来。
    柳亚子这一举措感动了家乡父老,大家纷纷把家里的藏本断编残简接连不断地拿来献给柳亚子先生。有根有据的至少有如下一些:陈去病赠了《竹友轩吟》,顾悼秋赠《琴余诗》,陈祥叔赠《博山诗草》、《云巢诗钞》。好友沈昌眉赠得最多,沈氏有言:“余家旧藏莺湖吴金寿所刊叶天士《医效秘传》,亚子索之,谓乡先哲手刊本,亦在所求中也。余已于去夏赠之。今检旧箧,复得《三家医案》、《温热赘言》二书,亦为金寿所刊,且与《医效秘传》同一版本者,因归之亚子,以副其网罗文献之雅意。是数种者,未得谓人间珍本,唯是一规一点,悉经先父丹黄,具见平日旁及于此者。”
    为了乡邦文献,柳亚子呕心沥血在所不计。只要有一丁点线索,他或派人或发函联系,有时亲自出马。在大户人家的家谱、族谱中,往往收入不少艺文资料。而家谱、族谱一般不肯轻易外借。柳亚子凭着他的为人,凭着他的钻劲,更凭着他的韧劲,从中辑得了不少艺文资料,比如他从同里《顾氏族谱》里摘录了明代吴江顾曾唯的《闽粤杂咏》、顾宽的《哀母吟》。
    凡抄录的稿本,柳亚子多数写有题跋。这些题跋,有的记述稿本来源,流传始末,收集经过;有的涉及撰作年代、作者、编辑者以及收藏者的情况;有的交代校勘、增补参订缘起;也有的写明各种版本、抄本的异同。这类题跋有270余则,总计60000多字。1993年上海图书馆的沈津先生经过整理,冠以《磨剑室钞存乡先辈已刊未刊稿本题记》,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安排在《柳亚子文集·磨剑室文录》中出版。这些题记使研究吴江地方文献的学者得益匪浅。柳亚子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他们的副研究员李展多次说起,他由于通读了柳亚子撰作的这些题记,许多涉及吴江文史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至于获得线索及启发的则更多。
    对于吴江乡邦文献中地方志部分,柳亚子尤其重视。《吴江县志》、《吴江县续志》、《震泽县志》、《同里志》、《平望志》、《平望续志》、《黎里志》、《黎里续志》等等,都作过考订或翻刻工作。
    为了使乡邦文献能够广为流传,柳亚子拿出资金,重印、辑印了多种颇有价值的吴江文献,单在1920年就有六种,提要如下:
    《松陵文录》24卷,凌退修和凌莘庐辑,原本刊刻于同治年间,版木已经遗失,柳亚子发觉曾祖柳兆薰辑有二凌姓氏考,于是专门撰作了一篇后记,合并重印。
    徐山民是袁枚的高足,清中期颇为知名的文学家,著作累累,关于桑梓的有《黎里志》16卷、《禊湖文拾》2卷、《禊湖诗拾》8卷。其中《黎里志》版木颇多缺损,柳亚子捐资补刻,《禊湖诗拾》版木柳亚子从盛泽觅得,增刻了一篇后记,重印了一百部。
    王旭楼《话雨楼碑帖目录》,深受海内外鉴赏家注目,百年以来已成绝版,柳亚子四处寻觅,终于从盛泽王氏后人处求得了部分版木,补正缺失,也重印了一百部。
    许竹溪《梦鸥阁诗钞》,柳亚子藏有旧印本,但残缺不全,而邻邑柳公望从许氏后人处得到了全本的版木,二柳愉快合作,校勘后重印。
    还有范永绥的《梦余赘笔》,陆达卿的《陆湖遗集》,都因柳亚子印行而广泛流传。
    搜集书籍困难,保藏书籍更加困难。
    1918年冬,柳亚子聚集了有志于保存乡里文献的同仁,成立了“松陵文献保存会”。柳亚子与薛凤昌合作编辑了《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首次油印了四卷,并有沈昌直序言一篇,历述吴江藏书及保存文献故事。保存会的同仁,大家互通有无,积极交流。柳亚子、恭凤昌与吴江地区另外10位藏书家联合起来,由柳亚子拟定12个字,“文献流传,后生之责,维桑与梓”,一人取一字作代号。具体代号和姓名是:文(柳亚子)、献(费伯缘)、流(沈颖若)、传(金眼初)、后(薛公侠)、生(范烟桥)、之(叶叩濂)、责(沈丹忱)、维(周嘉林)、桑(陆赓南)、与(顾悼秋)、梓(黄病蝶)。共计收入吴江人各类著作740多种,柳亚子“文”字号的款目多达650余种,是各家之冠。故吴地有“松陵文献,尽在柳氏”之称。
    
    (4.6.2柳亚子手书吴江的12位藏书家)
    柳亚子“文”字号的书籍,大多钤有印章。如:“柳弃疾印”、“松陵柳弃疾藏书之印”(当时柳亚子改名弃疾)、“磨剑室”(柳的书斋名)、“太平庄”、“养余斋”(两个都是柳家祖上的书斋名,这类书籍是家藏旧籍)、“安如”(柳亚子的字)、“金镜湖寓公”(金镜湖在黎里,此印含有愤慨自嘲之意)、“柳弃疾郑瑛夫妇合印”、“安如佩宜”(柳亚子夫人姓郑名瑛字佩宜)、“柳亚子藏书”等印章。那些柳亚子亲手抄录的书籍大多钤上“安如手墨”一印。
    最最奇怪的是,有些书上钤了“红梨饭”一印,乍一看去,令人不知所云。原来,柳亚子在1919年至1922年间,先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红梨阁”,后来随着书籍的增多改称“红梨馆”。“红梨饭”,当是柳亚子书斋中的精神食粮而已。
    柳亚子研读过的书籍,不少盖上了“亚子过目”、“曾经分湖柳弃疾过眼”或“曾经柳亚子披览”的印章。对那些珍贵的版本、孤本善本,他连印章都舍不得钤。
    柳亚子先生的藏书与封建社会的藏书家不同,封建朝代的多数藏家总是搜奇猎艳,追求“百宋”、“千元”、“百靖”之类的版本,屯积居奇,或藉以炫耀,或待价而贾。照柳亚子先生当时的经济及声望,他是能够搜罗到宋元秘笈、名家手本的,但是柳亚子先生的目的在于保存乡邦文献,广为流传,造福乡梓,无意于版本,更不求名声和价格。因此,一般藏书家与柳亚子先生不可同日而语。
    1922年以后,柳亚子又构思出一个乡邦文献方面的宏大规划,或者叫“大分湖”计划。拟编纂《分湖全志》和《分湖诗征》、《分湖词征》、《分湖文征》。柳亚子拟定的“大分湖”局面,东起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的金泽,西至吴江县的黎里,南尽嘉善县(属浙江省)的西塘,北尽吴县(今属昆山市)的周庄。芦墟、北厍、莘塔、陶庄等均在范围之内。柳亚子拟定了分工,请南社友人一起协调完成。陶庄属周芷畦,西塘属蔡韶声,周庄属王大觉,芦墟属沈昌眉,莘塔属凌莘子,黎里属顾悼秋,金泽属陆明桓,北厍属柳鸣鸿。由于工程浩大,议决先撰芦墟、莘塔、北厍三小志。
    分工定当,在柳亚子的主持下,各地友人纷纷征访乡里文献,辑录前辈诗文,详记名胜古迹、方言物产,收获累累。芦墟沈昌眉搜得《茶余话异》、《盍簪书屋诗》等;顾悼秋辑成了《禊湖诗拾续编》、《笠泽词征补编》;周芷畦辑录了《柳溪诗征》。这个工程启动不久,情况有变,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柳亚子积极投身到繁忙的政治活动中去了,“大分湖”工作最终没有完成,提起来,柳亚子不无遗憾。不过,分湖流域各地区还是采辑了一批颇有价值的乡邦文献。
    1950年冬,柳亚子先生把黎里藏书分装300成余箱,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图书馆,还有沪寓藏书、香港藏书和北京北长安街藏书,也都分别捐赠给了国家各级图书馆。这些凝聚发柳亚子先生无数心血的藏书,今天,又是我们的知识财富。
    创建南社
    1903年过后,柳亚子经常奔走于黎里和上海,先是进爱国学社读书,后来受健行公学礼聘成为国文教员,他与上海市金山县的高天梅和松江的陈陶遗三人全租了一套房子,称为“夏寓”。高天梅是同盟会江苏分会的负责人,1906年初夏的一天,高天梅引领柳亚子在沪淞口的海轮上秘密地谒见了孙中山先生,之后柳亚子就填表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为了配合同盟会的革命行动,柳亚子酝酿成立一个文的团体,与同盟会互为掎角,一文一武共襄国民革命成功。
    经过二年的准备,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山正式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柳亚子、陈去病和高天梅是南社的三个主要发起人,他们对南社成立的宗旨,都有一段解释:柳亚子说:“它的宗旨是反抗满清,它的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旗帜了。”陈去病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高天梅则说:“南之云者,以此社提倡于东南之谓。”看来,三位南社的发起者,柳和陈的解释最为相近,也最能揭示南社的本质。
    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都紧紧环绕着一个主题,就是保清保皇保封建还是反清反皇进行民主革命。南社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打上时代的阶级的烙印,它树起民主革命的旗帜,把推翻封建皇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南社与同盟会相呼应,同心协力同仇敌忾,推翻了满清皇朝的统治之后,大多数的成员还进行了反袁讨袁的斗争。
    由于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南社有不少社友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成为落伍者。1923年,柳亚子又创建了新南社,柳亚子在《新南社成立布告》中说:“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继新南社之后,1935年又成立了南社纪念会。
    南社从1909年虎丘第一次雅集到1922年,一共举行了18次雅集,人数由17人发展到1183人。在清末民初,读书人很少,而且参加南社必须具备一技之长,比如文章诗词写得好,或者善于书法、绘画、篆刻等,因此,当时的南社可以说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精英。再说南社还有许多分社,广东有粤社,苏北有淮南社,湖南有湘社,东北有辽社,浙江有越社,鲁迅先生也曾参加过南社的分社越社。如果把各分社也算上,那么总人数将超过三千人。
    
    (4.6.3南社首次雅集前排坐者右起第二人为柳亚子)
    黎里柳亚子的家,俨然南社的大本营,南社成员络绎不绝地来往,他们针砭时弊,褒贬人物,共商国事,柳亚子出钱出力,积极编辑《南社丛刻》。
    从南社的前身1907年“神交社”开始,到1935年南社纪念会结束,南社存在了28年,柳亚子领导南社28年,不断前进不断战斗。南社共出版《南社丛刻》22集23册,其中第3到7集,第9到20集都由柳亚子一人所编订印行。因此,柳亚子被誉为南社的主帅南社的盟主,有人说“没有柳亚子就没有南社”,假如仔细研究一下南社的历史,就会承认此话并不过头。
    组织酒社
    柳亚子先生曾在家乡黎里创建南社支社“酒社”,自1915到1923年,每年秋天都有集会,活动地点大多数在镇西头的金镜湖上,少数在酒社社友家里。中间1921年因故停聚,酒社聚会了八年,存在了九年。这九年,是辛亥革命失败后柳亚子苦闷彷徨而又奋起前进的九年。在酒社期间,柳亚子先后刻印过五方印章:酒社长之玺──词客有灵霸才无主──金镜湖寓公──江左夷吾──李宁私淑弟子。⑴下面就从这些印文分析一下柳亚子酒社期间的思想轨迹。
    酒社长之玺由周庄籍的南社社友“一瓢”,即费公直所治。1915年,袁世凯为了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不惜出卖主权,于五月九日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更黑暗的深渊。这天正好是南社在上海愚园举行第十二次雅集,与会42人,祖国恨民族仇,人人义愤填膺。五月十四日,社友们到杭州泛舟西湖,柳亚子饮得酩酊大醉,家事国事涌上心头,狂态毕露,先是抚膺恸哭,襟袖俱湿,继而要跃入西湖,效屈原自尽汨罗。社友们拉住亚子,也都潸然泪下。早在1912年1月19日至2月28日,柳亚子就在上海《天铎报》连续发表了24篇文章,反对向袁世凯妥协。其中《答某君书》写道:“俾虏酋退位与南都临时政府取销同时并行,彼得坐收渔人之利,由大总统而进为皇帝,此袁氏之夙愿,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在当时,柳亚子可说是少有的清醒者,可是文字无灵,回天乏力。
    柳亚子回到家乡,多次对乡梓社友说:“这是光复以来第一次的国耻,民气沸腾,达于极点。可怜我是手无寸铁的书呆,只好抱着满腔孤愤,寄沉痛以逍遥。”就在这年八月,他与南社社友顾悼秋、沈剑双、朱剑芒、周云、王大觉等人结酒社,天天狂歌痛饮,借酒浇愁以泄满腔郁愤。酒社从1915年开始到1923年结束,中间1921年一则淫雨为灾二则亚子的二妹去世所以暂废酒社之聚。酒社的人员,据1919年柳亚子的《〈酒社点将录〉叙》:“余既于数年前与同人结为酒社,复戏取舒氏之作仿而行之,名曰《酒社点将录》,以社中人数少,乃悉去地煞,而独取天罡,仍依旧例增晁盖一人,共为数三十有七。”现在根据资料,可以查到有名有姓者共35人,吴江28人,其中黎里18人,吴县1人,嘉善5人,昆山1人。
    
    (4.6.4丙辰(1916年)十月黎花村酒社同人雅集于开鉴草堂)
    词客有灵霸才无主这枚闲章柳亚子请费公直所刻。由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节缩而来。词客,指文士陈琳。陈是“建安七子”之一,长于章表书檄也善诗,可是有才却无法施展。霸才,指有杰出才能的人。这二句从修辞手法看又属互文,即还可理解成“霸才有灵应识我,词客无主始怜君”。温与陈都自命是经世之才而无所依托,所以温庭筠一则吊唁陈琳,二则也用以自悼。而柳亚子刻此闲章实在是寄寓着异代而同心的感慨。
    一向以天下为己任的柳亚子,此时在政治上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失落感。柳亚子加入同盟会,创建南社,追随孙中山先生,决心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可是孙中山仅仅在职90天便让位于袁世凯,从事铁路建设去了。孙中山一卸任,柳亚子觉得少了一面帅旗,革命的理想难以实现。“词客有灵霸才无主”,实在是柳亚子苦闷愤怒而又彷徨无主的心态的写照。
    金镜湖寓公此印是柳亚子请当地一位名叫王思号长楚的刻手所治。寓公,本指失却领地寄居异国的贵族。这里柳亚子用以自嘲,感叹自己失却了主帅,寄迹于金镜湖的湖光水色,成为闲客。
    金镜湖,在黎里镇西郊,本名禊湖,因状如一面巨大的青铜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故又有金镜湖的雅称。从明朝以来,每年秋季,黎里百姓都要到这里游湖赏月。特别是中秋前后的三天,三里长街灯火辉煌,金镜湖上游船穿梭。湖中心的绿洲上有城隍庙,传说八月十五是城隍菩萨生日,次日是城隍夫人生日,按黎里的风俗,全镇要为二位菩萨出盛大的庙会。
    柳亚子的酒社主要设在金镜湖上。1915年秋,连续集会十三次,每次都喝酒吟诗,中秋前后竟在舟中轰饮三昼夜,“意在效信陵祈死耳”,喝醉了便在堆满瓦砾的空场上乱跳乱滚,结果腿部的筋骨受了暗伤,无法动弹,只得卧床休息,“不能赴十月十七日南社第十三次雅集。”柳亚子他们流连金镜湖,在良辰美景中多的是愤激之语:“谁使英雄无用武,翻投酒国作宾氓。”“疏狂便合称名士,慷慨何由老霸才。”1919年中秋的酒会最为盛大。当时黄娄生在北京,柳亚子飞简相招,黄涉跋三千里赴邀。十三人在“闹红舸”中狂吟闹酒三昼夜,作诗词五十余首,后由黄娄生汇印成《闹红集》一册。柳亚子尽管自号“金镜湖寓公”,在自嘲中还寓有自愤,他并没有一味地借酒浇愁。且看他1915年写的《孤愤》诗:“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群尸。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孤愤,典出《韩非子》一书,指正直有才能者不见容于世而满腹愤怒,诗中柳亚子期待着在沉寂中爆发惊雷。
    江左夷吾这是王思刻了送给柳亚子的。酒社作为南社支社,是革命形势发展到低谷时的产物,难免有人意志消沉,以纵酒拼酒而消磨生命消耗精力。别人且不说,单说入社很早的顾悼秋(入社号为161),他写了一篇《酒社小启》:“风景不殊,河山已异,腐鼠沐猴,滔滔皆是。洁身自好之士,辄欲遁迹糟窟,以雪奇恨,此酒社之所以作也。时维中秋佳节,丹桂香飘,招集鸥盟,觞于吾里,踏灯秋禊桥畔,泛月金镜湖头,结一段因缘,留他年佳话。同心可证,芳躅非遥已。此启。”小启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忧思,也有对袁世凯和劝进派的讽刺,可是却把组织酒社的目的最后归结为“结一段因缘,留他年佳话”,态度显然是消极的,只想借酒浇愁回避现实斗争。顾悼秋自号“神州酒帝”,以海量自诩。酒社中人多有别号,周云号“酒痴”,王大觉号“酒龙”,还有什么“酒人之酒”、“诗人之酒”、“狂人之酒”的品评。顾悼秋自评属“狂人之酒”,一次他以“神州酒帝”的身分赴上海,在沪社友请他到“马上侯”酒家赴宴。顾回答说自己不愿封侯拜相只愿在酒国称帝,坚决不肯赴席。又一次,酒席间与吴兴社友赵苕狂相遇。“吴兴赵苕狂,性抗直,饮酒极豪,狂人之酒也。甫入座即欲开战,且闻余有酒帝之号,乃树帜革命。余告以甲子逊位之诏,苕狂不信,已张拳作战状,而余亦雄心忽起,先浮六大白以应之,既而苕狂果降服矣。且曰:愿受册封,乃予赵王之爵,一时豪兴,更可备他年拊掌。”这些顾氏都把它写进了他的《服媚室酒话》。还有那条“酒龙”王大觉闹酒也十分厉害。一次在闹红舸上,王大觉一面饮酒一面做诗,濡笔淋漓,累累地写了好多张纸,不意一举手碰翻了酒杯,纸被酒打湿了,漫漶不能辨字。悼秋正好和大觉并坐,悼秋穿着白袷衣,大觉乘悼秋不备,扯了白袷衣就代纸书写。
    酒社集会常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对泣。而柳亚子不愿长歌当哭一味悲伤,尤其是酒社后期,他常常愀然变色反对楚囚相对,时时关心国家大事。他歌颂蔡锷的讨袁义师,痛哭为袁逆杀害的革命烈士,批判变诈无常的梁启超,痛斥倒行逆施的张勋。他的喜怒哀乐决不落于小处,都是博大胸襟。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积极准备北伐。消息传来,柳亚子振奋异常,写下了《五月五日纪事》格调欢快的诗篇:“十年三乱究何成?喜见南天壁垒更。率土自应尊国父,斯人不出奈苍生。白宫北美推华盛,赤帜西俄拥列宁。我亦雄心犹健在,梦中无路请长缨。”柳亚子终于看到了救国的大旗,他把孙中山与华盛顿、列宁并举,对孙中山先生作出了高度评价,对中国的前途抱有极大的希望,自己连做梦都想奔赴前线以建功立业。
    李宁私淑弟子1922年柳亚子请南社社友费公直镌刻。李宁,就是苏维埃的领袖,一般译作列宁。在古代,对自己所敬仰而无法直接聆听其教诲的前辈,只能从他的著作中吸取营养,就自称“私淑弟子”。酒社成立,袁氏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执政,国势每况愈下。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澎湃于全中国,柳亚子虽然身居家乡但一直关心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在他手中,《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共产党主办的《响导》、孙中山把舵的《建设》等刊物,可以说一期不肯脱。在这些进步的读物中,柳亚子吸收了新思想新观点。就像在茫茫暗夜之中摸索了好久好久的人,突然发现了光明。柳亚子敏锐地感觉到列宁的思想学说将是中国的希望,于是他决意步列宁后尘。1922年柳亚子编成了诗集《乐国吟》,在所撰的《乐国吟后序》末尾:“中华民国十一年岁不尽七日,将刊成,李宁私淑弟子柳弃疾自叙”,接着就刻成了印章。1923年4月,柳亚子团结了64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酒社的大部分成员,创办了《新黎里》报,宣传新文化新思潮。柳亚子在《新黎里》上发表了系列性的《拜孙悼李楼随笔》,号召人民大众在哀悼列宁的同时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三民主义革命。南社成立以来,经过反清反袁和“五.四”运动,少数南社社友态度消极甚至走向反面,柳亚子决定组织新南社。在《新南社成立布告》中,他说:“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是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1923年10月14日,新南社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酒社宣告解散,其中大部分的成员加入了新南社。
    创办《新黎里》
    1923年,柳亚子先生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会同黎里区教育会、县立第四高等小学等九个团体,团结了64位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成立了《新黎里》报社。柳亚子自任总编辑,毛啸岑任副总编辑。经过二个多月筹备,于4月1日正式发刊。《新黎里》报四开四版,每月1号16号发行。初期每刊600份,中期达1000份,最多达1120份。发行范围颇广,国内遍布所有行省,国外发到南洋和美国。创刊伊始,《新黎里》气势凌厉,连续推出旅大问题、婚姻问题、劳动纪念等特刊。在担任繁重的总编工作之余,柳亚子撰写了一篇篇泼辣锐进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提倡新文化,宣传社会主义的劳工问题。《新黎里》报以它崭新的面貌登上舞台,就被家乡父老誉为“地方福音”“时代明灯”。然而,这盏高高挑起在金镜湖畔的时代明灯,很快就触怒了横行桑梓的黑暗势力。邻镇芦墟有土豪陆氏父子三人猖狂进攻,妄图置柳亚子于死地,扼杀《新黎里》在襁褓之中。
    
    (4.6.5《新黎里》报)
    这场较量的导火线是分湖先哲寺。1923年4月9日,《新黎里》正常出刊后,柳亚子与二三好友前往芦墟,意欲恭谒杨公祠。杨公即杨廷枢,字维斗,明末反清义士,清初为巡抚土国宝杀害,乾隆十年在杨公殉义处建祠。可是祠门紧锁无法入内,这已经是第三次吃闭门羹了。记得1920年11月30日,柳亚子与陈去病等人大游分湖,一行人前来拜谒,可是杨公祠门锁紧闭,找不到钥匙而无法入内。在芦墟过了一夜,12月1日,柳亚子与友人先拜谒了“分湖先哲祠”,再访杨公祠,依然不得入内,天又下起雨来,众人冒雨侍立祠外,好久不见雨停,怏怏不乐,只得折入附近的泗洲寺,遇到了叶小鸾的一名后裔,柳亚子愤愤提笔写道“不见杨维斗,偏逢叶小鸾!”事后知道,钥匙本在寺僧手中,可陆氏父子借口寺僧启闭无常而收了回去。现在第三次被屏于门外,只好在杨公祠外徘徊,忽然柳亚子发现祠侧别建了一座“先哲祠”。经过打听,知道又是陆氏父子所为。陆氏是芦墟巨富,陆荣光偕其两个儿子陆树棠、陆陛云,拥有良田千亩,且开设米行,平时依仗财势横行乡里。上年,陆氏父子从地方贿选中捞到巨款,从中取出一份,建此伪寺,擅自将原分湖先哲寺中八位先哲的木主神位移到这里。此寺没有正门可入,墙上嵌一石额“先哲祠”,丢掉了“分湖”二字;落款“后学陆荣光捐建”,时间署为“民国壬戍清和”。对于陆氏这种伎俩,芦墟镇上早就舆论哗然,只是无人敢于出面抗争。柳亚子见了非常反感。早在1917年6月20日,杨廷枢殉国270周年忌辰,柳亚子曾偕吴江县令李暾庐前往杨公祠致祭,席间,柳亚子与芦墟陆欧安、沈长公等提议,在南栅切问书院旧址改建“分湖先哲祠”,祀奉分湖流域陆大猷、陆行直、袁黄、叶绍袁、洪祖烈、李枝芳、陆耀、郭频伽等八位先哲,春秋致祭,供人钦仰。该年年底,分湖先哲祠落成,柳亚子参加首次祀典。现在,杨公祠进不去,分湖先哲祠又被弄得面目全非。次日,柳亚子致信陆氏长子陆树棠,提出重辟新门和恢复分湖先哲祠旧额两项要求,“如足下不以为然,仆当纠集同人,迎先哲神位,重归切问书院,诸先哲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定不以为仆好事也。何去何从,希即复为幸。”然而,陆氏态度蛮横,复信指责柳亚子“以区区细故,而以咬文嚼字之见掀风作浪,故意非难”,“使酒骂座,大逞狂奴故态,在弟视之,只可付之一笑,实无置辩之价值。”接下来,柳亚子又以2500言长书淋漓恣肆予以驳斥,陆氏仍强词夺理,极尽辩解反诬之能事。柳亚子迅即在《新黎里》推出“分湖先哲祠正名纪事”附刊两期,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让父老乡亲评判。结果,陆氏行径,激起吴江和邻县地方人士的公愤。
    与此同时,《新黎里》报劳动纪念特刊出版。陆氏父子经过仔细策划,由三小子陆陛云发函密告江苏省省长韩国钧,诬告柳亚子为“过激党”,经常“奔走滇越,潜蓄异谋”,“鼓吹其劳农劳工主张,专以煽惑农工各界,希图推翻资本阶级,实行共产主义。”并以柳亚子《〈乐国吟〉后序》自署“李(列)宁私淑弟子”和《新黎里.劳动纪念特刊》为证。6月初,吴江县署奉省长公署之命,勒令《新黎里》报停刊,指令县警察所对柳亚子和《新黎里》报从速调查。陆氏的阴谋得逞,叫嚣“折柳吹毛”,扬言要杀七个半头,头三名就是柳亚子、毛啸岑和沈长公。
    面对压城的黑云,柳亚子镇定自若,他一面与沈长公等据理力争,一面吩咐毛啸岑遍游吴江18乡镇,向各界人士说明事实真相,请各界地方人士联名具保让《新黎里》复刊。吴江县警察所命警佐李涤负责调查《新黎里》报一案。李涤字汝航,喜欢吟诗作画结交文人墨客,也是南社社友,一向敬仰柳亚子为人。李涤深入调查,主持正义,返回县警所后如实汇报。同时,吴江18乡镇各界为柳亚子抗诬,请求继续发行《新黎里》报的函件犹如雪片似的飞进吴江县署,飞到江苏省长公署。
    显然,情况对柳亚子与《新黎里》大为有利。陆氏父子再次密谋,派陆陛云赶赴北京,7月16日密告北洋政府内务部,呈上文本云:“窃本省吴江县属黎里市,有自称‘李宁私淑弟子’之柳亚子(有伊所刻《乐国吟序文》为凭)及毛啸岑等发起《新黎里报》,鼓吹其劳农劳工等主张,专以煽惑农工各界,希图推翻资本阶级,实行共产主义。本年五月一日特刊劳动附张,措辞尤为激烈。值此乱机四伏,人心浮动之秋,地方士绅,无不震骇万状。”“现在该报虽经停刊,而柳亚子等私党多人,野心未已,意图死灰复燃。……查内地民智向不开通,一经被其鼓惑,难保不蠢蠢欲动。万一发生罢工、要挟等风潮,实于地方治安大有妨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柳亚子等所办〈新黎里报〉被控案.陆陛云致内务部呈》,见《历史档案》1983年第四期)
    8月13日,内务部行文江苏省长公署时,《新黎里》报已于8月1日获准复刊。作了一些策略性的调整,总编辑名义上改由毛啸岑担任,柳亚子发表文章改用“重瞳”“YT”等化名。因此,8月20日,江苏省长公署向内务部呈报了查处情况云:“迭据该县各公团、各绅民先后来呈:柳亚子闭户读书,万无过激思想,系被陆陛云挟嫌朦控”,“嗣据该县知事刘式巽查明呈复前来,当以柳亚子等发行《新黎里》报纸,既据一再饬查,确为公正言论机关,并由各公团等证明,以后决不至有轨外言论发生,所请准于继续发行之处,姑准照办。”“至分湖先哲祠争执一案,并应督饬从速理结,勿任宕延,致生枝节。”(同前引)
    《新黎里》复刊后,实际的主持者仍然是柳亚子,顽强的战斗精神丝毫未减。正如柳亚子在《对于本报复活周年纪念底感想》中所说:“封得住的是报馆,封不住的是我们的嘴巴。吾们一息尚存,定要和恶魔奋斗,所以复活不复活,倒也不成问题。所可怕者,复活以后,因摧残而有戒心,因瞻徇而留情面,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到那个时候,复活者只是残余的躯壳,不复活者却是贵重的灵魂,这才是我们底奇耻大辱哩!”
    事后,分湖先哲祠奉县署之令迁还切问书院,同年9月20日,吴江县知事刘式巽前往致祭。由芦墟籍南社社友沈长公当众诵读祭文,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文笔出于柳亚子之手,士论大悦。
    1924年,柳亚子加入了改组以后的中国国民党,并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由于党务工作繁忙,特别是1926年2月,柳亚子赴上海主持江苏省的党务工作,《新黎里》报宣布停刊。
    1926年,柳亚子以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赴广州参加5月15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提前半月到达,解开了“中山舰事件”等谜团,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在会上,蒋介石提出了排斥共产党的所谓“整理党务案”,柳亚子与蒋介石面对面地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又在全会表决时公开投了反对票。会议没有开完,柳亚子就拂袖归家。蒋知道后,有意下达通缉令,后因国民党的一些元老劝阻才恨恨作罢。柳亚子返回黎里以后,杜门不出,全力以赴研究苏曼殊。
    不料,陆氏父子耿耿于怀,时时刻刻窥视着柳亚子的一举一动,伺机置柳亚子于死地。柳亚子与蒋介石斗争拂袖而返一事,陆氏父子有所耳闻,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陆氏父子三人拿出《新黎里》报,挑出他们所谓的过激词句,用红笔圈点边上加注,诸如:“此句宣传共产”,“此句骂大帅”等等,三小子陆陛云再次出动,向时任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军阀孙传芳告密。10月10日,孙传芳密令吴江县署立即逮捕柳亚子和毛啸岑,有“严拿究办以正纲法”等语。吴江县署文书陆自铭知道这一消息,连夜遣人报信。毛啸岑远去嘉善西塘,柳亚子走避邻镇平望,隐藏在姨妹的好友唐蕴玉女士家中,化名唐隐芝,与唐蕴玉兄妹相称。稍后,唐女士要赴上海学绘画,柳亚子与夫人郑佩宜跟随一起赴沪,卜居法租界贝勒路恒庆里。安顿下来后,柳亚子深居简出,继续他苏曼殊全集的编纂工作。
    《新黎里》报存在了三年,发行了82期,影响巨大。由于《新黎里》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吴江及邻县闻风而动,新字号的报纸像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1923年5月,《新震泽》创刊;7月,《新盛泽》诞生;11月,《新莘塔》和《新吴江》相继问世;10月,已经停刊的吴县《新周庄》复刊,同月又有《新严墓》开始发行。这些“新”字号的报纸都奋力地宣传新思潮宣传新文化,为革命推波助澜。1923年10月,由柳亚子发起,《新黎里》和《新盛泽》、《新周庄》三家报社在苏州召开会议,联合结成“三新公司”。1926年元旦,吴江11家“新”字号的报纸在平望镇召开联欢会,公推柳亚子为主席,决议组织通讯社和报界联合会。柳亚子创办的《新黎里》报,不愧为“时代明灯”、“地方福音”。
    复壁脱险
    1926年4月底,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柳亚子和江苏省党部代表侯绍裘风尘仆仆赶赴广州,准备参加5月15日开幕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柳亚子提前半个月前往羊城是想解开心中的疑团。去年8月廖仲恺先生在羊城遇刺身亡,今年3月20日,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为由,在广州卫戌司令部宣布紧急戒严,逮捕了海军代理局长中共党员李之龙,扣押中山舰,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逮捕和监视共产党人,制造了震惊海内外的“中山舰事件”。来到广州一个星期,柳亚子马不停蹄四出奔走,耳闻目睹,综合各种信息,他发觉原先认为蒋介石是中了孙文主义学会某些人的离间计,想通过努力使“蒋能彻底觉悟”实在是太皮相太幼稚了。“中山舰事件”的主谋正是蒋介石,这是蒋政治野心的一次大暴露。他意识到革命阵营内部已经潜伏着深重的危机。
    5月7日,柳亚子赶赴黄花岗,步履沉重地来到廖仲恺先生墓前。此时此刻柳亚子百感交集,低首徘徊,情不自禁地对老朋友倾吐了满腹隐忧:
    乱草斜阳哭墓门,从知人世有烦冤。风云已尽年时气,涕泪难干袖底痕。
    何止成名嗤阮藉,最怜作贼是王敦。匹夫横议谁能谅,地下应招未死魂。
    国民革命军已经组成,行将出师北伐,可是即将就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却是个王敦式的人物,一旦大权在握,他就会称王称霸断送革命大业。这种直觉这种担心,除了长眠地下不肯瞑目的廖先生,能有几人可以理解可以赞同呢?
    尽管柳亚子已经认识蒋介石的真面目,但是他还想作一番努力。柳亚子偕同中央执行委员朱季恂、侯绍裘一起会晤蒋介石,以商讨时局的口吻提出了一些意见,可是蒋介石无法听进一言半语。柳亚子就“很不客气的教训了他一顿”。(关于柳亚子与蒋介石当面斗争的情况,转引自《答客难》,见柳亚子《磨剑室文录》)柳亚子责问蒋:“到底是总理的信徒,还是总理的叛徒?如果是总理的信徒,就应当切实地执行三大政策!”蒋介石狡辩道:“政策和主义不同,主义亘古不变,政策不妨变通一下。”柳亚子再也压不住满腔怒火,大声斥责道:“你不懂得政策和政略的分别。政略是可以随时变换的,政策就不应该轻易放弃。就以政略而论,必须环境变化,才有变通的必要。总理生前,为了反帝反封建反买办资产阶级,所以定下了伟大的三大政策。现在,帝国主义鸱张犹昔,北洋军阀虎负如前,而买办资产阶级,以广州而论,就曾挑起商团之变。这些都是事实胜于雄辩,难道你身负党国重任,还能瞠目不睹吗?”蒋满面通红,默然不语。柳亚子等三人拂袖而去。
    在斥责蒋介石的那天晚上,柳亚子叩开了恽代英的寓所。恽代英在国民党“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兼军校中共党团书记,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柳亚子告诉恽代英,蒋介石肯定是陈炯明第二,而且蒋的乱子闹起来一定比陈炯明更大,建议恽代英采用紧急手段,派人刺杀蒋介石。恽代英听了表示不能赞同,说:“人家叫我们共产党是过激党,我看你老兄是‘过过激’,因为你比我们还要过激呢!”(柳亚子与恽代英的谈话,转引自柳无忌《柳亚子年谱》第74页)柳亚子是急性子也是直性子,他站起来拉着恽代英的手,说:“吾谋适不用,勿谓秦无人。我们好朋友好同志,玩笑是玩笑,正经是正经,你今天不赞成杀蒋介石,怕蒋介石将来会杀你呢!”说着说着,眼泪都流下来了。显然,恽代英被柳亚子的真诚直率感动了,他说此事关系重大,自己不能擅自作主,“我们好好的考虑一下吧!”不幸的是此事竟被柳亚子言中,五年后恽代英被蒋杀害于南京。柳亚子的悼诗云:“百粤重逢日,轩然起大波。我谋嗟不用,君意定如何?矢日盟犹在,回天事已讹。苍茫挥手别,生死两蹉跎。”自注:“余在广州,曾建议非常骇人之事,君不能用。”(《有悼五首,二十年七月三十日补作》之四,见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第668页)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开幕前夕,柳亚子和毛泽东在珠江畔的茶楼上相叙。两人一见如故,品茗叙谈,纵论天下大事。在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等方面,柳亚子和毛泽东很有共同语言。随着交谈的深入,柳亚子再次提出倒蒋建议,毛泽东和恽代英观点相同,认为这样会损害国共合作。柳亚子深感忧虑,他感叹说:“你们不听我的话,将来要上当的。”(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谈话,据陈迩东《一代风骚》,见《人民日报》1987年5月28日)
    5月15日,国民党二由二中全会开幕,蒋介石主特会议,他提出了“整理党务案”。整理党务案规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和省、特别市党部任执行委员总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须先交两党联席会议讨论。
    对于这一提案,出席全会的中共党团内部曾有过激烈争论。毛泽东主张坚决顶住,但中共中央代表张国焘事前同陈独秀商量过让步方针,命令大家接受。
    5月17日,二届二中全会表决通过“整理党务案”。只有三个人反对,一是柳亚子,二是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何香凝,三是国民党海外部长彭泽民。三个人奋起抗争当然无效,提案通过了。何香凝慷慨激昂,一边抗议一边顿足。柳亚子气愤之极,因为口吃半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连连拍掌赞成香凝夫人的讲话。彭泽民当场气得手足发抖,散会后对着总理遗像号啕大哭。“何香凝顿足,柳亚子拍掌,彭泽民痛哭,传为二中全会的痛史。”(《八年回忆》,柳亚子《自传.年谱.日记》第226页)18日,柳亚子拒绝出席会议以示抗议,不待大会闭幕,托辞得家电母亲病重促归,拂袖返回黎里。蒋介石闻报异常震怒,有意下达通缉令,后因于右任等一些国民党元老劝阻,蒋才恨恨作罢。
    按照二届二中全会所通过的“整理党务案”规定,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包括组织部长谭平山、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农民部长林伯渠,和中央党部秘书杨匏安等被全部撤换。改由叶楚伧任中央党部秘书长,顾孟余任宣传部长,邵元冲任青年部长,甘乃光任农民部长,蒋介石任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二中全会上新设立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一职原定由蒋介石担任,后由张静江代理。谭组安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国民政府主席。就这样,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实际上都落在了蒋介石的手中。
    1926年7月,国民党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波澜壮阔节节胜利。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蒋介石坚决反对,他在南昌另树一帜,与武汉临时中央党政联席会议对抗,迁都之争愈演愈烈。武汉国民政府选柳亚子为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以蒋介石为首的南昌行营也想以软的一手拢络柳亚子,以江苏省政务委员兼上海政治分会委员相属。柳亚子都不予理睬。
    软的一手未成,蒋随即施出了他强硬的杀手锏。1927年3月下旬,蒋介石抵达上海,立即召开了国民党中监委常委会议,通过吴稚晖提出的《纠察共产党谋叛党国案》;4月2日又召开国民党中监委全体紧急会议,通过吴稚晖提出的《请查办共产党》的呈文,会议确定197名“应先看管者名单”,柳亚子列名23。(高晓星《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简况》,见《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61页)紧接着“四.一二”政变发生,大批革命志士被捕被杀,白色恐怖顿时笼罩了东南各省。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发布了秘字第一号令,令称:“共产党图谋倾覆本党,逆迹昭著,中央监察委员举发,并致训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于短期亟清叛乱。”“各地共产党首要、次要危险分子,均应从严拿办,着国民革命总司令、各军长官、各省政府通令所属一体严缉,各获归案重办。”通缉令开列中共党员及国民党左派人士共193人,柳亚子列名21。(沈卫威《新发现国民党南京政府1927年通缉沈雁冰(茅盾)、郭沫若的原件抄本》,见《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四期第221─222页)
    1927年5月8日深夜,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的东路军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军法处长陈群,指令驻苏州第十独立旅旅长张镇,派出一小股军警直扑古镇黎里,把柳亚子故居团团包围,然后敲门,他们用拳捶脚踢枪托砸。柳亚子从梦中惊醒,这敲门声异乎寻常,知道来者不善。柳亚子夫妇的卧室在故居第四进楼上最西头的一间。柳亚子马上穿过厢楼来到第五进楼上最西边的箱橱间里。箱橱间有一特殊建筑叫“复壁”,柳亚子马上钻到里面去藏身,夫人郑佩宜与女佣阿吟将边上两个矮橱一摞箱子移过来把复壁门挡住,然后镇定地叫佣人去开门。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军警穷凶极恶地闯进来,打着手电,拿了柳亚子的一张相片,到处搜查。有的盘问佣人,有的威胁柳夫人和女儿,有的爬上屋顶用电筒四处照射。柳亚子故居占地面积3513平方米,101个自然间,当时镇上还没有电灯,黑灯瞎火的,军警们一时没能找到。
    
    (4.6.6柳亚子故居复壁)
    柳亚子藏身的复壁是暗室的一种。我国西汉年间开始出现此类特殊建筑,一般是两堵墙中间空,用以藏人的。是富家大户为了防备强盗或意外而设计的,一旦遇到变故,主人就携带金银细软暂时栖身。柳亚子故居的复壁比较简易,西面是墙,东面和南北两头都是木板,装有一扇小门,只有2.4个平方。
    柳亚子在复壁内,外面的叫声骂声杂沓声,声声钻入耳朵;胸中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涌上心头。尽管藏得隐蔽,但依然是凶多吉少,于是他口占《绝命词》28字:
    曾无富贵娱杨恽,偏有文章杀祢衡。长啸一声归去矣,世间竖子竟成名。
    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因功封中郎将平通侯,后以过失免为庶人,在《报孙会宗书》中表示不满,汉宣帝龙颜大怒,处杨恽以腰斩极刑。祢衡,汉末文学家,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曹操要见他而不得,后终于召为鼓史,在大会宾客时欲当众羞辱他,结果反被祢衡所辱,曹操大怒,用借刀杀人计将祢衡除掉。杨恽和祢衡都因摇笔杆动嘴巴得罪上司而遭到杀身之祸,不过他们两人在世上还享受了荣华富贵,柳亚子自问没有此等福份,而说话写文章得罪上司遭到杀身之祸却一般模样。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刘邦和项羽争霸的战场上感叹道:“世无英雄,竖子成名!”竖子,小子,阮籍指的是刘邦,柳亚子借以指称蒋介石。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柳亚子长啸一声回了老家,让你小子蒋介石成名去吧!吟罢《绝命词》,柳亚子瞑目待尽。
    再说外面的军警找来找去,要么是女的,要么是男佣人,一看那样子就不像是喝墨水的。也是凑巧,那天柳亚子的妹婿从40里外的莘塔镇前来作客,安歇在客房里。一个军警在楼下的天井角落里找到了穿长衫的妹婿凌光谦,以为大功告成,高声叫道“柳亚子在这里!”所有的军警都围了上来,拿出相片对将起来。相片是几年前的,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像,为首的军警喝问:“你是柳亚子?”凌光谦先是一惊,期期艾艾想开口,忽而一想,今天反正是“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假如说是,冒名顶替到时要被处罪;假如说不是,明白告诉军警自己的身份,那么军警无法交差还得找,找到天亮,像篦头发那么篦下来,柳亚子藏得最好也会搜出来。因此索性闭着嘴巴不说话。军警们见他不说话,倒犯了难。其中一个小兵灵机一动说:“不错,就是他!这家伙不会说话,哑(亚)子,哑(亚)子,柳哑(亚)子!”其他的军警一听说得有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凌光谦五花大绑带走了。三天以后发觉抓错了人,找人保释出来,这是后话。
    吟了《绝命词》的柳亚子命不该绝。军警抓错了人,说不定会杀回马枪,柳亚子从复壁出来马上化装,穿上当地渔民常穿的竹裙,雇了一条丝网船,天色未明就启程,摇了三天三夜来到上海。
    这时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过《清党原则》,组成中央清党委员会,连续召开会议,制订《中央清党委员会组织大纲》和《清党条例》。蒋介石又接连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谨告全国民众书》,竭力鼓吹反共清党,一场更大规模的清党运动正在全面展开,上海首当其冲。在国内柳亚子已经无法立足了。正好,在上海美专习画的唐蕴玉女士受到日本举办画展的业师王济远的邀请,欲赴日本深造。柳亚子征得唐蕴玉女士的支持,决定再次以兄妹相称,同赴东瀛。柳亚子隐姓埋名改作唐隐芝,从黎里赶来的郑佩宜夫人改名郑佩平,女儿柳无非改名唐婉仪。5月15日早晨,柳亚子一行登上上海丸轮。海轮驶出吴淞口,风急浪高涛声阵阵,柳亚子思潮起伏,提笔写了《东渡舟中即事》:
    万里蓬山一发青,自携琴剑涉沧溟。年时无复飞腾意,愁听鱼龙怒吼声。
    
    (4.6.7柳亚子郑佩宜及女儿等东渡日本留影)
    在日本生活了将近一年,柳亚子终于回到祖国,开始走南闯北,辗转迁徙,一直想回他朝思暮想的家乡,可是竟然直到逝世也未能成行,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本文作者: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顾问李海珉
    注:《古镇黎里》一书经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