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修行人生 > 学习 >

《论语》中的师生关系——对话方式


    
    在《论语》中,对话是贯穿全书的一个特征,由此可见“对话”又是孔子师生关系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孔子和其弟子常常能进行自由自在的对话,对话时彼此平等彼此互相尊敬,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问答、讨论的过程。在《公冶长篇第五》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孔门师弟子各说其志愿,大家围坐一起谈论,这也是孔门之所日常讲学方式。众弟子各抒己见,毫无顾忌,子路、颜渊皆已有意于孔子之所谓仁。子路显示了侠勇之气,颜回的回答谦虚、谨慎。孔子则内外一体,畅谈自己理想,其实则只是一仁境。孔子与学生接触多,无话不谈,老师也无保留,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面对面的对话,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有所得,教师也有所得。在《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曾皙、冉有、贡西华侍坐”这是《论语》中经典的对话录,他使他的学生在自己面前不拘束,而能各抒己见,从而便于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好因材施教。同时孔子在学生面前发言是谨慎的,他不轻易给学生下结论或当众斥责,不轻视或贬低前三个学生的志向和事业,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学生也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学生在和老师轻松的交流中学会思考,他们这样的学习是快乐而又有效的,这完全和他们密切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
    如今的新课程改革也大力提倡“对话”。尤其是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是向学生灌输自己的理解,传授应当如何学习的套路等等,而是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学生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建立在平等与真诚基础上的师生间的教育性对话应该是有师生的交互性,“这不仅指两者只是两个主体在对话中的相互作用,而且指二者形成了互主体性关系即主体间性,这样相对于对方,谁也不是主体,谁也不是对象,谁也不能控制谁操纵谁,或者强行把意志意见加于另一方。”这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精神上的交流与心灵上的沟通。在对话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愉悦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对话时总能感觉到其乐融融,这种愉悦来自师生双方对于话题所涉及的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对话中,教师的兴趣主要基于因那些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增长了自己的生活智慧而对它们产生的热爱,以及希望通过对话使之能得到进一步扩充的期待。而学生的兴趣则基于他们天性中存在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意向。在平等、自由、真诚的师生对话中,双方的兴趣会不断地得到激发和提升。
    在这种互动的对话关系中,教师会受到学生行为的影响,学生也会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原则,从简单地意义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从深层的意义讲,它挑战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借鉴《论语》的“对话”观可以使我们能更好地改善我们传统的师生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