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玩收藏 > 鉴藏知识 > 收藏杂项 >

子安氏刻朱子家训扇骨


    
    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种类丰富,有诸葛亮的“羽扇”、美人遮面的“团扇”、乡村田埂间农人的“蒲葵扇”、文人士大夫的“折扇”,其中折扇自南宋由日本、朝鲜传入我国,在明清时发展极盛,成为扇子的主流。扇面和书画艺术相结合,扇骨取材多样,以竹制最为常见,名贵的有檀木、象牙、玳瑁等,再以髹漆、螺钿、雕刻等技法装饰,增加扇子的观赏性,提升其艺术和经济价值。
    安徽博物馆藏有一件近代的微雕扇骨,于上世纪70年代在安徽屯溪征集。长40厘米,扇骨15根,边骨采用微刻的技法书写了清代学者朱用纯所著的《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而非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朱用纯(1627—1698),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终身未出仕做官,在家乡潜心教学,编写教材,著有《四书讲义》、《春秋五传酌解》、《困衡录》、《朱子家训》等,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共500余字,以通俗易懂的笔法,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成为清代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经典家训,至今还有借鉴意义。扇骨所刻者为最后三段家训,共307字,字体为楷书,笔画较为工整,每字大小仅一毫米左右,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足见雕刻功力之深。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申江子安氏刻”
    从落款可知,扇骨雕刻者为子安氏,申江即黄浦江,子安氏无考,但现存有多柄“子安”款识的折扇。在2009年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的春拍上,有一把扇骨刻有:壬戌(1922)仲春之月,背刻款:申江子安氏刊,可知他是生活在近代时期的上海人,专制扇骨,擅长减地浮雕、微雕等技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