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玩收藏 > 鉴藏知识 > 收藏杂项 >

袖手对炉熏


    手炉,实乃古人冬天用作暖手之用的小炉,多以铜制,便又称铜手炉。由于铜手炉方便携带,可以捧在手上,又可以笼入袖中,所以又有着捧炉、袖炉的别名。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有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手炉最初其实便是从火炉演变而来的,作为历史悠久的取暖工具,一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潮湿,为了驱散潮气,楚人便将香草放入带有小孔的熏炉中焚烧散除湿气,继而发展成手炉;另有一说则是手炉源于隋朝,时隋炀帝南下巡至江苏,由于天气寒冷,当地官员便使工匠做了一只小的铜炉,内置火炭献给隋炀帝,而手炉的起源究竟是何时,距今暂不可考。手炉从出现便开始盛行,直至清末才逐渐衰落,被其他取暖工具所替代。
    
    唐朝时候手炉的形制已经大约固定,由炉身、炉底、炉盖、提梁组成,在形状方面各式各样,多为八角形、方形、腰形、南瓜形、圆形、花篮形等,材质多以紫铜、黄铜、白铜等制作,也有少量瓷器制作的,记载不多。在手炉的制作工艺上,炉盖的花纹最属精巧,有镂空雕刻梅兰竹菊的、喜鹊绕梅这样喜庆吉祥的纹饰,与炉身的装饰相得益彰,从而也反应了当时古人生活文化的艺术层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