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玩收藏 > 藏品展示 >

夏商周陶器


    
    夏朝
    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早期、山西夏县东下冯类型、山东的岳石文化。
    当时使用陶土做原料烧制灰黑陶器的数量最多,同时也继续使用杂质较少的粘土(瓷土)作原料,烧制胎质坚硬细腻的白陶器。灰陶器主要指采用陶土作原料烧制而成的泥质陶器和加砂陶器。一般泥质陶器多用于饮器、食器、盛储器等,而加砂陶器胎质坚硬,耐火度高,因此多用于炊器。
    
    商朝
    商代,各种工艺渐进渐繁,开始设置分工之制,将工艺分为六种,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土工者,专于制造陶瓦之器,六工之中以土冠首。
    商代早期,陶器的品种较夏代增多,烧成温度和质量也有提高,除了拍印一般绳纹等纹饰外,也开始出现一些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商代中期,制陶技术进一步得到提高,包括灰陶、白陶、印文硬陶器、原始瓷器。器形的变化:商代中期陶器的口沿以卷沿为主,陶器底部以圜底为多,袋状足次之,圈足器较少。
    
    
    这段时期灰陶的品种逐渐减少,器表的花纹装饰也日趋简单。夏、商时期的各种陶器有二十多种,西周时期减少到十几种,春秋时期除墓内随葬明器外,真正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陶器已不超过十种。
    西周时期拍印的图案纹饰在陶器上已很少施用;春秋时期的陶器表面除素面外,基本上都成了绳纹。
    除了日用陶器皿外,又大量生产板瓦、筒瓦等建筑用陶的构件了。
    西周时,釉已成为瓷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起隔水、利于清洁的作用,而且有装饰器物使之美观的功能。釉是一种玻璃体,由于其所含金属离子的作用,施于瓷器上,会产生各种颜色。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氧化铁所致。
    另外陶工内部还有了更细的分工,如一是陶人,用陶钧(制圆器所用的辘轳),所掌皆炊器;二是旊(fǎng)人,用模型制陶,所掌皆礼器。
    在周代可考的制陶之人为虞阏父。一陶工之官,至妻帝室之女,且封为诸侯,固可推知当时陶器关系之重大。
    周末,春秋时,越人范蠡弃官以遁后,开始在江苏宜兴创始陶业,即大名鼎鼎的“陶朱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