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定通宝”铁钱试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37 收藏快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资料图 不久前在古玩市场淘得一枚泰定通宝铁钱(见图),经查阅《元史·食货志·钞法》及有关古钱币书籍等,均无记载元代铸过铁钱或铸过泰定通宝铁钱。但此钱的钱文风格与形制和元代的相似,因此推断此枚铁钱可能是元代泰定帝时期所铸,或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所铸。 当初购得这枚铁钱时,该钱表面锈迹较重,使得钱面字迹模糊,只能看到下面一个字像“定”,所以还被当成“嘉定通宝”铁钱购买。后来经仔细研究,发现铁钱上面一个字的右下部分有点异样。因此用粗砂纸带水慢慢磨,最后发现是一个“泰”字,而不是“嘉”字,是“泰定通宝”。 该钱重16.54克,径34.6毫米,内穿径10毫米,厚3.4—3.9毫米,特征为内穿与外廓一样高,肉内凹,呈一漫坡状向内穿上行,光背。该钱从锈色、露胎铁质及整体铸造工艺特征、钱文风格看是一枚真钱无疑。但经查阅相关铸钱和钱币资料看,“泰定通宝”只有元代泰定帝(1324—1327)期间有过铜质“泰定通宝”,而且只是供养钱。同时元代也没有铸铁钱的记载。而从这枚铁钱的钱文风格来看,与供养钱“泰定通宝”较相近。由此,笔者对这枚“泰定通宝”做了以下两点推测: (一)可能是元代泰定帝时期的钱币:尽管《元史·食货志·钞法》以及有关书籍并没有记载元代铸过铁钱,但唐石父主编的《中国古钱币》一书中讲到,元朝以行钞为主,虽然也曾铸钱,但史籍多有失载,大部分铜钱的铸行时间,只能依据实物推断。其中部分结论,或不尽准确,需要继续研究。华光普在《中国古钱新品集》也收录一枚“延祐三年”铁质钱币。该币光背,径18.8毫米,厚1.7毫米,重2克。同时当年在芜湖出水的南唐“永通泉货”铁钱,史书上也是没有记载的 .由此可见将这枚铁钱推论为可能是元朝泰定帝时期的钱币还是有商榷的余地的。 (二)可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钱币:元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全国性农民战争。元至正一年在蕲水(今湖北浠水)拥立徐寿辉为皇帝,以蕲水为都城;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起兵,据浙西称吴王,国号大周;至正十五年,因韩山童被元兵杀害,刘福通等迎立其幼子韩林儿至亳州称帝,纪元龙凤;至正十二年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孙德涯起义,朱元璋投郭。至正十四年三月,朱元璋自成一军,旋附韩林儿,奉龙凤年号。龙凤二年(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取集庆,改为应天府,七月称吴国公,占有江左,浙右诸郡。龙凤十年(至正二十四年)正月元旦,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吴王,仍用龙凤年号。四月于江西置货泉局。至正二十七年称吴元年。吴二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称皇帝,国号明,建元洪武。至正十七年(1357)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入蜀,扩地蜀中。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改国号汉,都江州,建元大义。明玉珍在蜀中自称陇蜀王。至正二十二年(1362)称皇帝,国号大厦,建元天统,都重庆,并建官立制,开科取士定赋税。天统五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玉珍病死,子昇继位,改明年为开熙元年,开熙五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371年)大厦亡。 而从上述农民起义军中情况看,凡是称帝(王),建立自己政权的,像朱元璋、张士诚、韩林儿、徐寿辉、陈友谅均铸造了钱币。如朱元璋的大中通宝、张士诚的天祐通宝、韩林儿的龙凤通宝、徐寿辉的天啟通宝、天定通宝(还有被史树青先生考证为徐寿辉的太平通宝)、陈友谅的大义通宝等。这其中唯独明玉珍没有铸钱币的记载。而明玉珍1357年入蜀经营,1360年称王,1362年称帝……定赋税……1371年大厦国亡。广义上讲15年的经营,从称王算12年,称帝算10年,一个大厦国不可能不铸造自己的钱币。而且四川在宋代就被划为铁钱的范围,有铸铁钱的历史和技术。因此将这枚“泰定通宝”铁钱推论为可能是明玉珍的大厦国所铸也是有商榷的余地的。当然,如果是,还有诸如这枚铁钱是折三还是折五?有没有小平、折二钱?大厦国为什么要用泰定帝期间的钱文来铸钱?其与旧钱之间的折算关系等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证明、破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北宋至和通宝隶通版对钱漫谈
- 下一篇:特大型“祥符元宝”与宋真宗“东封西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