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玩收藏 > 藏品展示 >

黑釉瓷器 背道而行的探索者


    
    黑釉瓷器
    陶瓷自面世以来,便一直给人形态优雅,色泽通透的印象,但黑釉瓷器却恰恰打破了了人们的审美传统,反其道而行,以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成为了反向性思维的代表。似乎也正因如此,黑釉瓷器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近几年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黑釉瓷器的收藏,可从三个窑口进行:即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但当下的黑釉瓷收藏市场已成为赝品重灾区,所以收藏者一定要打起精神,谨防被骗。
    黑釉瓷器与传统审美相悖
    黑釉瓷不仅在收藏市场表现火爆,在拍场也相当引人关注,国内拍卖市场的最高拍卖价格是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出的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成交价为1239.41万港元,这一成交价丝毫不逊宋官窑、哥窑等名窑瓷器。多数黑釉瓷器的成交价格为几十万元左右,但上拍数量不及青花瓷和白釉瓷器。
    黑釉瓷器缘何不受市场重视呢?也内人士表示,黑釉瓷器的特征与中国的传统审美相悖。传统审美观念中,陶瓷应是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器物的装饰性。厚重且颜色深沉的黑釉瓷器自然难以被大众接受。
    黑釉瓷器发展历程有话说
    不受“待见”的黑釉瓷器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主要是从青釉瓷器演变而来的,两宋和夏辽金时期,是黑釉瓷器发展的高峰期,大量黑釉精品瓷器频出。最具代表性的非北方的磁州窑和磁州窑莫属,另外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西夏的黑釉瓷器也相当具有风情特色。
    
    黑釉瓷器
    在收藏市场风云变幻的20多年里,黑釉瓷器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价格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直到近几年,收藏市场全面开花的情况下,以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为首的黑釉瓷器异军突起,成为陶瓷收藏界的新势力。当然三个窑口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价值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使得收藏爱好者们将目光聚集在这三个窑口上。
    以建窑黑釉瓷器为例,采用独特的釉装饰工艺,包括兔毫丝、大小油滴斑、西瓜皮和鹧鸪斑。其中,兔毫丝和大小油滴斑的施工工艺大体相同。而建盏的胎土中含有铁物质,当窑内的温度达到1300℃以上时,胎土中的铁质及其他金属粒子部分会溢出釉面。如果在这过程中,温度骤然下降,金属粒子就会因收缩而凝固称结晶,进而在釉面形成大小油滴斑状;当然,如果窑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之后,金属粒子就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下垂,进而拉出条条丝毫。因此,窑工们对炉内温度的掌控很重要,把握住降温的实际和时间。但是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准确的计时工具,也没有能探测温度的仪器,所有的过程全要凭借窑工们多年的经验来凭感觉控制,因此可见这些人的高超技艺,在现代是找不到的。
    随着黑釉瓷器收藏热的逐渐升温,赝品也随之而来。收藏者入手时一定要当心,谨防上当。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高仿建窑油滴盏,主要是仿雨点油滴和鳞片油滴,用肉眼看外观和真品并无很大差异,但是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看的话,就能看到起油滴是二次上釉而形成的,油滴突出于底釉之上,像水滴一样下垂,因此肉眼很难辨别。
    其中,吉州窑由于木叶贴花盏十分珍贵,市面上的赝品也最多。通常有以下两种造假方法:一是新烧;二是以木叶贴瓷片为基础修复而成的。真品通常叶片纤维已被烧失,只留下清晰的叶脉,和釉面融为一体,并带有正常细碎纹片。而新烧的赝品则木叶脉络模糊,突出于釉面之上。后一种因为修复部分和珍品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多是冷粘结,购买时若是细心观察则能够辨别出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