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修行人生 > 他山之石 >

80后女记者下海贩枣 称“卖枣是我的修行”


    
    华声在线12月25日讯 (记者 李昆励)“便宜五块钱你买不”,12月24日晚,长沙五一广场旁的地下通道里,摆摊卖枣的青年“樊小枣”正与顾客讨价还价。就在几小时前,这位27岁的女青年还在酒会上和上市企业的老总聊年终财报,其实她是一名财经记者。
    话题从几十亿的年报,切换到几十元的枣子,“樊小枣”并不觉得这是轻松的转变。
    财经记者 “看得懂财务报表,谈得了企业战略,能和上市公司高管们聊得上又如何?”这位女记者说,“不代表你就会卖枣。”
    正如这天晚上体验摆摊,两个小时里只有三个人停下来询价。一位大妈摇摇头,凭什么卖这么贵?“樊小枣”叹口气,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啊。
    【贩小枣的“樊小枣”】
    卖枣的想法由来已久,“樊小枣”家乡新疆的红枣个大皮薄肉厚,远近驰名。尤其是若羌灰枣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红枣,从淘宝到菜市场,到处都有卖。
    可很少有人知道,市面上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斤的灰枣却只能让新疆的枣农混口饭吃。 “以我阿姨家为例,枣贩子上门收购,三四口人七八亩枣园的收成也就卖个四五万元。”
    身为财经记者,“樊小枣”明白这是因为销售链条太长,环节太多所致。而特产销售“贩毒一般”的利润,让“樊小枣”既为老家的枣农不值,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为什么不搭建一条更短的销售链,从枣园直通消费者,让大家都获益。
    她索性在老家包下整座有机枣园的收成,将当年秋天才收的新鲜灰枣运来长沙想引领市场。“我调查过,长沙市面上卖得大多是陈年枣,口感和营养已变差。还有很多‘灰枣’就是普通大枣冒充的,黑心老板们在上面筛些灰土,告诉老百姓说这就是新疆灰枣。”
    “这些枣上个月还在树上挂着”,“樊小枣”强调,真正的灰枣是挂在树上自然风干的,摘下来就是成品干枣,当年吃新枣是灰枣最大的特色。
    说干就干,在老家的枣还没成熟前,“樊小枣”就设计好了品牌和包装,建好了网店,联系好了物流,还把自己刚买的新房当起了仓储中心。
    “我姓樊,枣就叫‘樊小枣’吧”,品牌有了。从客户定位到销售渠道,“樊小枣”定位清晰:只做中高端,口碑进行销售。
    跑了这么多年财经报道,“樊小枣”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故事。”
    【“卖枣是我的修行”】
    第一批一吨枣发到长沙后,“樊小枣”开始忙活起来。半个月下来,她发现,卖枣比想象中要难一点。
    就说小小的红枣吧,网店太多,团购太“黑”,地面销售又需要很高的成本。更关键的是,“樊小枣”是在和隔年陈枣,甚至筛上一层水泥灰的冒牌灰枣在竞争,价格上自然没有优势。
    枣子到底好不好,吃到嘴才知道。付钱之前,并非红枣产地的长沙人,能分辨的只有长相与价格。别说隔年枣,就连一些“筛灰枣”,卖相也和真正灰枣一样好,“谁知道吃进去是水泥灰。”
    有人劝她利用当财经记者的人脉,销给熟识的企业算了。“樊小枣”猛摇头,“我是想自己走出一条路来的。”
    看事容易做事难,“樊小枣”叹气,要分析一家百亿级企业的经营得失,自己能找出几十种角度;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评点了不下千百人。但临到自己做生意怎么就这么难,“说到底记者只是旁观者,接少了‘地气’”。
    可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老话说“万般皆修行”,“樊小枣”给自己打气,也许卖枣就是她的修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