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拜师学艺 >

拜师学艺如今还流行吗?师出名门的敬畏与传承


    拜师:师出名门的敬畏、担当与传承
    前阶段,在常州现代传媒中心金色大厅里,一场隆重的拜师仪式成为了“春天的问候——2014文化发展成果汇报展演”中的重要环节。周之泓与另外11位文广新系统青年骨干人才一起,捧上鲜花,分别献给12位国家、省、市级名家名师,并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行鞠躬大礼。
    拜师,涉及教育、曲艺、手工艺、技击等多种行当的职业民俗。
    新从业或学艺者,通过仪式与授技授艺者结成师徒关系,老百姓管它叫“拜师学艺”。如今虽然时代进入了信息和数字时代,仪式上或许去繁从简,但通过这种方式树立的对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传统礼仪的敬畏感,以及师徒间浓浓传递的,仍旧是无法替代的中国式情谊。
    本版文图 安淑萍 沈红球 刘懿
    拜圈内大腕屠巴海为师后
    第一次,他想触摸音乐的极致
    
    以《我是歌手》为模板琢磨音乐
    最近,全明星的卡拉OK《我是歌手》火遍一时,当大部分观众跟着经典老歌翻腾记忆,随着心仪歌手的去留坐着情绪过山车时,有人关注的却是怀旧老歌如何唱出新意、透过不同乐器、改变节奏将音乐“玩”到极致——市文化馆声乐、合唱辅导员周之泓,就是电视机前这样一枚观众。
    指导并给他出这个点子的,是周之泓新近拜的老师——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原上海轻音乐团团长屠巴海。周之泓翻看手机,给记者看屠巴海发来的一条短信:“小周,近期湖南台播出的《我是歌手》是很好的教科书,可以关注一下,分析其中的长处和短处,下次回课时可交流。”
    “屠老师今年73岁了,可精气神很足,比我还潮。”他介绍说,“屠老师是国内最早一批用电脑做音乐的,最潮的音乐节目他都看,前一阵子最新的名词,什么‘duang’啊,他都知道。”提起老师屠巴海,86年出生的周之泓油然生出敬意:“水平很牛”、“为人低调”这些词都不足以概括他心中的老师。
    一见如故是最初的感受
    说到拜师,一般人面前浮现的都是这样一幅画面:白发苍苍的老师正襟危座,弟子敬茶之后行跪拜之礼,最后在钟鼎鸣声中成礼。不过,周之泓拜师并非如此。
    去年,周之泓带领文化馆老年合唱团获得了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银奖,在群众文化方面,他称得上是文化馆合唱团阿姨叔叔们心中的时鲜“招牌菜”。工作经验渐渐积累的同时,周之泓也有向作曲和指挥方面拓展的愿望。而屠巴海有着“三栖音乐怪才”之称,曾一举揽下国家一级指挥家、一级作曲家、一级演奏家三项职称,是被媒体称作怀揣“吉祥三宝”的音乐人。去年下半年,经文化馆副馆长刘旭牵线,声乐科班出身的周之泓萌发了向屠巴海学习作曲和指挥的愿望。
    与屠老师初次见面,是去年年底。周之泓带着自己的作品,同市文化馆馆长沈红球、副馆长刘旭一同前往上海的老师家中。“一见如故”是周之泓最初的感受,从工作聊到家常,他们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下午。“道行很深,专业方面三言两语就能指点到最深的地方”是周之泓与老师聊天最初的感受。
    两三年后他还想开场个人音乐会
    今年2月9日,在现代传媒中心金色大厅里,一场隆重的拜师仪式成为了“春天的问候——2014文化发展成果汇报展演”中的重要环节。周之泓与另外11位文广新系统青年骨干人才一起,捧上鲜花,分别献给12位国家、省、市级名家名师,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行鞠躬大礼。
    有了老师的指点,周之泓感慨对于作曲自己不再是岸上看风景了。今年3月初,他带着自己的作品——改编的《次仁拉索》前往上海拜访老师。屠老师听了几遍后,指出“新添元素太少”、“调性没有变化”,并坐上琴凳即兴弹奏了一段。“屠老师简直太棒了!”看着改编曲目的“快枪手”在面前即景成章,周之泓感叹,老师弹的曲子虽然不长,但信息量丰富,快慢结合,配器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乐曲的表现力和张力也得到提升。
    “一对一的交流更亲切,经老师指点一下确能击中要害,也能很好地用在工作中。”周之泓打算,好好磨练个两三年,开一场属于自己的个人音乐会,这也是拜师之后才萌生的想法。
    重提画笔7年后,在大师的指点下,
    他一举问鼎“中国画坛奥斯卡”
    多年跟随老师学习,让他越发谦逊
    别人奋力划桨大汗淋漓,他却“轻舟已过万重山”——有人这样形容常州画院的专职画家陈明。上世纪90年代初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他抛下老本行10多年,直至2007年才重新提起画笔,却在7年后一举获得有“中国画坛奥斯卡”之称的全国美展大奖,陈明的经历令人惊叹。
    1970年出生的陈明,在两年前作为人才引进到常州,签约常州画院。去年,他的作品中国画《甲午风云》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斩获提名奖,面对众多的溢美之词,他回应道:能做好一个匠人就不错了。“并非我故意谦虚,跟随周老师多年,看问题的角度也更深入,知道真正优秀的作品是怎样的,也就不可能沉浸于自我欣赏。”
    陈明的老师是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新当选的江苏美术家协会主席,名字在当今中国画坛和书画收藏界绝对的响亮。
    他和老师的关系,更像亲密交融的兄弟
    从本科起投在周京新门下,再到研究生毕业及参展全国美展,20多年的交往和感情沉淀,他们俩的关系已经不像传道授业的普通师徒,而更像亲密交融的兄弟。“在我放下画笔的那些年里,我跟美术圈子里所有的人都少有来往,只有一个人除外——周京新。”寥寥数语,可见周京新先生在陈明心中的位置。
    回归老本行后,看陈明用心至深,周老师也事无巨细地指点。2010年,他重返校园,报考了周京新的研究生。每次听课,不管是专业指点也好,谈天说地也好,陈明都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用于课后琢磨。
    2013年,我市文广新系统正式启动青年骨干文化人才“名家大师引领计划——名师带高徒”,并将其列入人才培养计划的五大计划之一。20多年师生情谊,让陈明与周老师的结对顺理成章。
    “在大师的指点下攀登,无疑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方式”。生活的积淀和历练,对画画的执着和坚持固然不可少,但在陈明眼中,自己在短时间里佳作频出,与老师的指导密不可分。
    每次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他都反复揣摩
    在陈明的画室墙上挂着他不少作品,全国美展中获奖的《甲午风云》草图也在其中,草图的右下方还留着几行铅笔字:“山要略高、船的排列太乱,右边几组要整齐些,山不要矮,要有错落……”从草图到最终的装帧表框,像这样的意见,陈明也记不得老师给过他多少,每次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他都及时记下来,回家反复揣摩。
    关于《甲午风云》的创作,起初他考虑过用四条屏的方式,依次展现甲午战争中的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4个场景,与周老师一次次商议也一次次调整,陈明的设想是,“作品在陈列时,人们能在它面前多停留一会儿,能带来思考。”
    最终,这幅创作历时近9个月、高达2.2米的大画,采取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吸取了明清版画的一些构图形式,将甲午战争的几场重要战役和事件,依次置于画面当中,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寇攻占旅顺并屠城、清军保卫威海卫、日军攻占刘公岛以及马关条约,这几个事件之间以硝烟分割,20多艘战舰,近800个形态各异的人物错落其中,与最初的草图设想大相径庭。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这张作品从众多美术作品中跃然而出。
    锡剧名家收徒,道德品质是首要条件
    
    口传、身授,眼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了
    下拜师帖、行礼、奉茶……很多人对拜师古礼感到新奇。在市锡剧院的万建焕和彭云波师徒间,这种礼仪绝非流于一种表面功夫。
    “锡剧是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怎么继承下去,靠的是人。”今年54岁的国家一级演员、锡剧名家万建焕登台表演前,会向台下的观众介绍26岁的青年锡剧演员彭云波:“这是我的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才有资格拜师呢?“首先,道德品质一定要过关。”万建焕说,那种喜欢投机取巧、并非真心热爱艺术的学生,是坚决不要的。作为老师,也会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多为学生未来考虑,有了更多责任心。
    同为市锡剧院的成员,在拜师仪式之前,彭云波也多多少少跟老师学过一些本领。正式拜师后,也更有方向性地学。去年,我国第一部聚焦“空巢老人”现实生活的戏曲作品《紫薇树下》获得了巨大成功,饰演主角梁爷爷的万建焕和男声领唱的彭云波同时挑上了重担,对这出戏的感情使师徒俩在琢磨业务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来自对方的真心与温暖。
    “口传、身授,每天的排练也是授课,眼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了。”看着自己学生成长,万建焕很是自豪,锡剧传承的后备力量避免断层,更令他欣慰。他介绍说,凭着努力,彭云波已经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青年演员,最近排练的《荆钗记》中,他就担纲头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