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拜师学艺 >

周百穗:我的师父尚小云(十一)


    
    尚小云(图片来自网络)
    在不知不觉中,八个多月便过去了,我们在西安的学业即将结束。 
    那些天,我们几乎全部的时间都和师父、师娘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要分别了,但谁也不愿把这个话题提起来。除了学戏、背戏以外,似乎大家都在尽量地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样子。然而,由于这种轻松是做出来的,因此,看上去好像挺热闹,但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在分别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全部到师父家去作最后的告别。 
    一进门,便看见往日什么都不放的红木桌上,摆满了许多用纸包好的东西和一摞笔记本。师父招呼我们坐下后说:“你们明天就要回贵州了,以后再要找这种相处的机会,可能便很难了。难得我们师徒一场, 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上面有我的题字,作一个纪念吧。” 
    然后,师父便把笔记本递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我打开师父给我的这个笔记本,见扉页上写着:“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赠百岁贤契。”然后是师父的印章。我捧着打开的笔记本,走到师父面前,喊了声“师父……” 
    师父拍了拍我的头,对我们大家说:“我给你们每人题的字都不完全一样,我给小百岁题的是‘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四句话,也许你们和许多人都背得,但未必人人都能理解这四句话的真正意义,更不要说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了。艺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你们来西安八个多月,也只才学了一点点,也才学了几出戏,你们都还很年轻,小百岁才十五岁,你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你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要不停的练,不停的学,舞台上的玩艺儿,来不得假的。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练功演戏,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你种的是豆,就长不出瓜来。你私下不好好的练,台上你就没有东西。前些天汇报演出时你们看见了,小百岁的圆场进步最大,那是因为她私下跑的圆场最多。如果小百岁天天睡懒觉,我想大概也不会有今天的《出塞》。我送你们这个本子,主要是表示我对你们的希望,希望你们将来在艺术上有所作为,做出大的成绩。” 
    师父的嘱托,确实句句语重心长,我们大家便当着师父表态,回去后,一定记住师父的话,好好练功,好好学戏,好好演戏,一定给师父增光。 
    之后,师父把桌上的纸包给我们每人一个,捧着纸包,还可以感觉到有点温热。 
    师父说:“明天,你们上火车,要走很多天,西安没什么好东西给你们带回去,我让二大爷(给师父做饭的炊事员)给你们每人烙了八个馍,路上买不到东西吃的时候,填填肚子。” 
    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亮晶晶的泪花。 
    我想,在今天,但凡上了点年纪的人,对六零年都会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在那前后几年的时间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能吃上一顿饱饭,也许是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的最大愿望。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在临别的时候,师父送给我们的竟是这样一种在当时来说是最贵重、最难得、最宝贵、最稀奇的礼物。我无法想象师父为了给我们这一行人准备这些礼物,筹备了多久时间,用尽了多少心思,跑了多少路…… 
    我们抱着这一摞温热的馍离开了师父的屋子。一路上,谁都没有说一句话,只听见月光下唰唰唰……的脚步声。 
    第二天,师父,师娘,三哥,张大爷一直把我们送到火车站,火车开动了,我们全部人都把身体伸出窗外,向师父,师娘,三哥,张大爷挥手。师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师父那“一路平安”的祝福,却一直伴随着我们。
     (责任编辑:admin)